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中国网】通过“三化”把“两个结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来源:中国网 作者:郭彩星 谢锦荣 日期:2021-11-29 点击数: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本质,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内在基因和密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有力的理论支撑。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精神及时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得到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阐释、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和说服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涵义;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传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三化”环节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精神及时地融入思政课。

一是应该实现对“两个结合”精神的研究和阐释学理化。这是“两个结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的理论内涵、作用及其时代价值等融会贯通。例如,思政课教师应该认识到,“两个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从以前的“一个结合”到现在的“两个结合”,凸显了我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化,进一步说明我们党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互动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联;“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重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形式,侧重思想文化在内容上联结、方法上契合、价值上融合。因此,“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统一整体的不同层面的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相互割裂,等等。在以上学习研究基础上,围绕教学加强其学理研究,以学术支撑教学,用深刻的学理来攻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好对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的学理阐释工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武铸魂育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用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说服学生、引导学生。

二是应该做好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这是“两个结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在以上学理化研究基础上,要及时地将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中,为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做好准备。在融入教材体系过程中,应该遵从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自身的理论逻辑,尽可能保持该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一方面,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融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材应该充分体现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哲学底蕴,使学生充分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体现的物质和意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应该充分体现“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和“新发展阶段”论断,将这三个科学论断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历史的、动态的表述,使学生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使学生体会到这几大理论成果之间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应该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学生体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科学看待马克思主义,能够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材应该体现中国共产党注重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用唯物辩证法改造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致中和”、“中庸之道”等思想具有了时代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用唯物史观改造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思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应该讲述清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本质,尤其使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应该体现中国近代落后导致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否定怀疑批判态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地位越来越凸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核心价值;“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立德修身、知廉耻、明是非、辨善恶的德育智慧,“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法治精神,“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三是应该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应该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掌握他们的接受心理,根据他们的专业、年级、个性等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从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转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的认同和接受,从而思政课教学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其次,实现从教材话语体系到教学话语体系的转化。由于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精神集中体现在党的文献和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思政课教师很容易在教学中出现“念中央文件”的政治话语,使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抽象。思政课教师应该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一系列重要讲话的话语本质、话语灵魂,用当代的话语体系去阐释理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式话语体系去代替教材中的政治话语体系,用鲜活的语言吸引人,将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精神讲清楚、说明白。最后,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是辩证统一的。虽然教师应该坚持“思想为本,内容为王”。在讲清讲透教学主要内容前提下,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以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如利用“网、端、微”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文、图、视、音”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和红色故事,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丰富教学形式,把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连为一体,以适应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第四,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论述实际上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形成的。在理论层面,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两个结合”,是中国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层面,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考察、调查、实习等,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系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述及其在医学类高校实践研究”和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一般项目““原理”课专题教学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