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中医药为医改注入活力

日期:2009-03-13 点击数:
分享到: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09-03-12

  有专家分析,医改中最振奋人心的不是8500亿元的投入,而是传统中医药将为医改注入新的活力。突出中医药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之路,成为中医药界代表委员的共识。

  医疗保险让中医药做新农合的主角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就是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有了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彻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指出,这是医改的最终目的。为此,中医药的作用不可低估,充分发挥其特色和优势迫在眉睫。他强调,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给中医药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扩大中医药的优质资源,为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基本医疗保障中应怎样体现中医药特点?建立有利于中医发展的补偿机制和考核管理办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姚乃礼在联组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应将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特别要把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院内制剂是中医药特色的具体体现,不仅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而且使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经过人体验证的名方、验方不失传。恢复生产院内制剂,有利于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有利于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保障百姓享受到中医药的成果。刘沈林代表也有同感。

  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要做到突出中医药特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认为,要提高参保人群的基数,建立药物评价机制等。

  怎样建立疾病的经济风险分担机制,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让中医药作为新农合的主角,减轻农民医药费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认为,要实行划片包干、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诊。提高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病的报销比例。

  基本药物目录中药遴选应以饮片为基础

  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如何坚持中西医并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说,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原则是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这也正是中医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保证百姓用药的安全有效,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中西药比例应该一致,努力探索建立充分体现中药内容、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和制度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认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数量应该高出西药。因为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每个病都有不同证候,每个证候要有相应的中药,如果中药数量少,就不能满足辨证施治的要求。

  在中药品种选择时,要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基本出发点,而不能简单控制数量。姚乃礼委员说,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中药的遴选应以饮片为基础,将常用的饮片纳入目录。

  医疗体系中医药应居农村卫生主体地位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代表委员认为,建立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基层医疗网络,是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改目标的关键。

  要进一步完善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姚乃礼说,中医药发展的根在农村,根基不稳会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全局。他认为,要确立中医药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农村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加强农村中医药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养,采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王承德委员认为,要整合现有各级中医院人才资源,建立大中型中医医疗机构的退休中医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制度;建立以市区(县)中医院为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集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三级网络。

  县级中医院是龙头,承担着农村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建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共同编制《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

  公共卫生建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

  预防医学研究表明,70%的疾病可通过预防避免或降低疾病风险。王承德委员说,治未病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内容,要运用治未病理念指导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防治,并制定相关指导意见。

  姚乃礼委员认为,治未病对于提高生产力,降低医疗费用,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大投入。

  加强全民防病保健意识应该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建立社区中医药服务站,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以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防治中的独特作用为突破口,对亚健康人群提供干预服务;建立农村中医药保健服务站,把中医药服务深入推向农村基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