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第一节 心脏与心包 教学设计(2节)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医学影像学 |
||||||||||||||||
课程章节 |
第五章 第一节 循环系统-心脏与心包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所属院、部 |
瑞康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
设计者 |
谢筱晞 |
||||||||||||||
授课专业 |
临床医学 |
授课年级 |
2013级 |
||||||||||||||
一、导言(引入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
|||||||||||||||||
心脏与心包疾病包括:后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包疾病等。这类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临床症状重,可以随时生命垂危,如何尽快确诊是关键。X线检查是诊断心脏与心包疾病初步筛选辅助手段。CT MRI也应用于临床,由于CT的辐射,受运动、心率条件的影响,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CT、MRI检查费用较高,目前,在影像学检查上以多排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疾病较多,配合心脏外科术前了解手术相关情况,更多采用的检查方法以心脏彩超为主;可以反复重做多遍。在DSA下心脏临床可以上可以选择在透视下进行一些手术操作,如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等。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检查技术;2、正常影像表现;3、基本病变表现;4、疾病诊断 本教程首先介绍了心脏与心包疾病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进而介绍心脏与心包正常的X线影像表现,由于时间关系, CT/MRI本次不做介绍;从而延伸到心脏与心包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临床实践讲述了各种病变检查的各种准备工作,最后总结了典型病例影像的特点。 |
|||||||||||||||||
|
|||||||||||||||||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1)通过病例引入,创设话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理解心脏与心包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心脏与心包常见病的影像特点,找出其异同,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及课后发散性思维练习,进一步学会各种心脏与心包的处理流程。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脏与心包正常X线表现;心脏与心包基本病变X线表现,各种后天心、先心的X线表现;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 难点:心脏三位片X线投影表现。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
|||||||||||||||||
(1)知识特点 对心脏与心包的教学内容生疏,对心脏与心包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选择在心脏与心包临床上的应用认识不足。 (2)技能起点 教学对象是临床专业本科生(大三),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完成解剖学,诊断学的学习,对影像诊断基础解剖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
学习有一定的临床分析疾病的思路,但是影像读片的思路不够清晰,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影像读片的分析、思维能力。 |
|||||||||||||||||
|
|||||||||||||||||
(1)心脏及心包正常图像难以看懂的可能 心肺部正常的图像是由黑白两色组成,与解剖有所区别,重点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在PPT上用大量正常的心脏三位片,形像生动的给同学们介绍,鼓励同学课堂及时提问,把知识点讲透,讲懂。大课前准备问题讨论,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脏与心包的应用范围。因学生掌握知识面较窄,可能会出现冷场或者讨论偏题的情况,教师点拨,通过使用案例及图片来引导学生回到正题。 (2)知识点复杂,难以记忆的可能 心脏与心包基础知识较为枯燥,较为复杂,学习时学生难以记忆。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图像特点,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掌握放射常用术语,然后通过常见典型病例讲解,导出其影像特点,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
|||||||||||||||||
四、教学过程 |
|||||||||||||||||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师生这间、生生之间采用的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
|||||||||||||||||
教学内容 |
时间 分配 |
教学活动 |
|||||||||||||||
知识点 |
教师教学方法 |
学生活动 |
|||||||||||||||
导入新课 |
5分钟 |
动态、高清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
采用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课前给出病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
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该病例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初步的考虑诊断,提出疑问。 |
|||||||||||||
定义 |
5分钟 |
心脏与心包疾病分类 |
用典型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引出心脏与心包的三种常见病,并对其临床症状特点做分析。 |
观察图片,认真复习,这些常见病特点。 |
|||||||||||||
熟悉
|
10分钟 |
心脏与心包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操作,作为临床医生如何配合。 |
采用启发教学法,提问:考虑风心二尖瓣狭窄应选用什么检查?为什么;适时适当举例说明问题,将抽象转换为具体。 |
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
|||||||||||||
难点及重点 |
15分钟 |
心脏与心包正常X线表现 |
提问: 利用大量正常的心脏三位片片来说明心脏与心包正常的影像特点。 |
归纳总结心脏与心包在心脏三位片上的表现。 |
|||||||||||||
重点 |
20分钟 |
心脏与心包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
|
用典型病例及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心脏与心包基本病变的X线特征?
|
问题教学法:观察图片,说出房缺及室缺的X线片的不同。
|
|||||||||||||
病例实例图片讲解 |
20分钟 |
心脏与心包常见疾病的影像特点 1各种类型心脏与心包的X线表现(包括风心、冠心、高心、心肌疾病、)的X线表现。 2先心房缺、室缺的X线、表现。 3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
|
心脏与心包各种常见疾病影像特点。 |
在教学分析病例过程中贯穿采用影像读片的思维模式。 |
|||||||||||||
启发式教学,提问“根据其影像特点,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诊断?” |
|||||||||||||||||
案例式教学法:提供几个不同的病例分组进行讨论。 讲授法:总结、分析比较个证型的诊治要点,评价各组的讨论发言。 |
|||||||||||||||||
总结回顾 |
5分钟 |
复习思考题:
|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心脏与心包检查技术、应用临床知识及影像知识于临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订正和补充的方式,巩固本节知识要点。 |
|||||||||||||
合计学时 |
80分钟 |
||||||||||||||||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操作,以及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 |
|||||||||||||||||
知识点 编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得结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 |
感知 |
图片 |
心脏与心包临床应用资料 |
C |
H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5分钟 |
引用 |
|||||||||
2 |
掌握 |
图片、文本 |
心脏与心包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心脏与心包影像表现及基本病变影像表现;常见病例的影像表现。 |
A |
G |
影像检查技术有不同优缺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联想影像的临床应用。 |
40分钟 |
引用、自制 |
|||||||||
3 |
领会 |
图表、图片、文本 |
心脏与心包的检查流流程、放射科的诊断流程。 |
F |
G |
领会放射科各种疾病的检查流程及诊断流程。 |
10分钟 |
引用、自制 |
|||||||||
4 |
分析 |
文本 |
影像专业术语的描述及图像的分析 |
C |
H |
掌握影像专业术语描述规律、内容,助于对该图像的诊断 |
20分钟 |
自制 |
|||||||||
5 |
应用 |
文本 |
课外练习与小结 |
J |
F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5分钟 |
自制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3.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2、有异常,超声波检查或心脏CT扫描,进一步观察心脏与心包情况。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展示动态图像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
||||||||||||||||
|
|||||||||||||||||
五、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测试 |
|||||||||||||||||
1.课内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肠梗阻”的病例,说明不同类型肠梗阻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学们须予以区分。 2.课外 1.课后预留思考题(心脏与心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下次上课前反馈作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评。 2.期终考试,最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在下一学期开学反馈给学生
|
|||||||||||||||||
六、摘要或总结 |
|||||||||||||||||
本节学习了急腹症的定义,心脏与心包常用的检查技术及其优缺点,心脏与三位片的表现,心脏与心包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希望下次继续保持,下次课学习胸部-乳腺疾病的内容,希望大家回去先预习一下。 |
|||||||||||||||||
|
|||||||||||||||||
1 教材资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白人驹 徐克主编.《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七版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网:http://www.jingpinke.com/,可听取教学名师授课。 c)教学参考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医学影像学》PPT等。 d)李松年,主编. 现代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e)曹来宾,等主编.实用骨关节影像学诊断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参考文献 中华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4临床病例资源 利用教学见习,借助大学两所直属附院影像资源,强化对影像医学的认识。 5教学实训中心平台 利用学校实训中心平台,掌握相关临床诊治技能。 |
|||||||||||||||||
八、教学反思 |
|||||||||||||||||
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新型教学方法对老师把握全局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对学生情况的把控也需要很准确,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学生加强沟通和反馈。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本设计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建议可以为下一节课提出一个知识点,以便下次课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