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呼吸系统-第四节 常见疾病 教学设计(2节)1

发布时间:2016-03-10 09:44:27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医学影像学

课程章节

第四章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断

授课学时

4学时

所属院、部

瑞康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设计者

谢筱晞

授课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年级

2013

一、导言(引入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呼吸系统常见病是包括: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弥漫性肺部疾病、肺肿瘤、纵隔原发肿瘤或瘤样病变、胸膜病变等。这类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X线、CT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

本次课所讲每个疾病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临床与病理;2、影像学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先回顾复习上次课内容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以病例图方式回顾包括平片及CT;继而总结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让同学叙述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名称,引入正题,开始各疾病分别学习

二、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临床与病理;

(2)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弥漫性肺部疾病、肺肿瘤、纵隔原发肿瘤或瘤样病变、胸膜病变)X线表现。

(3)    掌握各疾病的诊断要点;

4)熟悉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弥漫性肺部疾病、肺肿瘤、纵隔原发肿瘤或瘤样病变、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技能目标:

1)通过病例引入,创设话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理解呼吸系统常见病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特点,找出其异同,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堂及课后发散性思维练习,进一步学会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    利用影像的PACS系统,导入生动形像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影像的世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

(2)    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3)    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即学即用,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医者学习知识,自我充实很重要。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系统常见病X线表现。

难点:呼吸系统常见病CT表现。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1、  学情分析

1)知识特点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教学内容生疏,对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选择在呼吸系统常见病临床上的应用认识不足。

2)技能起点

教学对象是临床专业本科生(大三),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完成解剖学,诊断学的学习,对影像诊断基础解剖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3)情感态度

a) 通过理论联系临床病例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兴趣,。

b) 通过病例讨论,增强竞争意识,养成严谨、勤学、善思的治学态度,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4)   思维能力

学习有一定的临床分析疾病的思路,但是影像读片的思路不够清晰,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影像读片的分析、思维能力。

2、   教学预测

1)胸部正常CT图像难以看懂的可能

胸部正常的图像是由黑白两色组成,与解剖有所区别,重点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在PPT上用大量正常的平片、CT,形像生动的给同学们介绍,鼓励同学课堂及时提问,把知识点讲透,讲懂。大课前准备问题讨论,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像在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断的应用范围。因学生掌握知识面较窄,可能会出现冷场或者讨论偏题的情况,教师点拨,通过使用案例及图片来引导学生回到正题。

2)知识点复杂,难以记忆的可能

呼吸系统常见病基础知识较为枯燥,较为复杂,学习时学生难以记忆。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图像特点,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掌握放射常用术语,然后通过常见典型病例讲解,导出其影像特点,验证学生的推理,使学生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四、教学过程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师生这间、生生之间采用的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教学活动

知识点

教师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0分钟

动态、高清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采用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课前给出病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该病例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初步的考虑诊断,提出疑问。

定义

10分钟

叙述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名称,

用典型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引出叙述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名称,,并对其临床症状特点做分析。

观察图片,认真复习,这些常见病特点。

熟悉

20分钟

叙述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名称,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1、  X线

2、  CT检查

3、  MRI检查

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操作,作为临床医生如何配合。

采用启发教学法,提问:考虑支气管扩张应选用什么检查?为什么;适时适当举例说明问题,将抽象转换为具体。

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难点及重点

30分钟

胸正常CT表现,分叶,分段

提问:右肺部几叶,右肺下叶分哪几段? 利用大量正常的CT片来说明胸部正常的影像特点。

归纳总结胸部的CT上的表现。

重点

40分钟

各常见病的X线、CT表现。

用典型病例及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肺部种基本病变的X线特征。

问题教学法:观察图片,说出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X线片的不同。

病例实例图片讲解

40分钟

常见疾病的影像特点

1肺炎的X线、CT表现()。

2支扩的X线、CT表现。

3肺脓肿的CT表现。

4. 肺结核的CT表现。

5.肺肿瘤的CT表现

呼吸系统常见病:

各种常见疾病影像特点。

在教学分析病例过程中贯穿采用影像读片的思维模式。

启发式教学,提问“根据其影像特点,同学们认为应该如何诊断?”

案例式教学法:提供几个不同的病例分组进行讨论。

讲授法:总结、分析比较个证型的诊治要点,评价各组的讨论发言。

10

5分钟

呼吸系统常见病复习思考题:

1.     胸部基本病变包括有什么?

2.     大叶性肺炎分期及X线表现?

3.     肺结核分型及各型X线表现?                               

4.     肺癌的分型及各型X线表现如何?

5.     肺脓肿、肺结核、肺癌所致空洞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呼吸系统常见病检查技术、应用临床知识及影像知识于临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订正和补充的方式,巩固本节知识要点。

合计学时

160分钟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操作,以及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感知

图片

呼吸系统常见病临床应用资料

C

H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10分钟

引用

2

掌握

图片、文本

呼吸系统常见病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胸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常见病例的影像表现。

A

G

影像检查技术有不同优缺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联想影像的临床应用。

80分钟

引用、自制

3

领会

图表、图片、文本

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断要点及分析思路

F

G

领会呼吸系统常见病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病变的定位、定性

20分钟

引用、自制

4

分析

文本

影像专业术语的描述及图像的分析

C

H

掌握影像专业术语描述规律、内容,助于对该图像的诊断

40分钟

自制

5

应用

文本

课外练习与小结

J

F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10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3.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1.      用流程图写出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流程(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人→临床怀疑肺部肿瘤→胸部平片→两种情况→1、无异常发现→复查或CT检查

2、发现病变→胸部CT扫描,明确定位,定量;进一步观察病灶特征,分析病变定性的重要征象。

2.      板书呼吸系统常见病扫查方法,大致描绘。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展示动态图像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1.      动态展示腹部的正常的CT表现

2.      动态展示影像检查的流程;

3.      展示影像的检查设备(X线、CT);

4.      用高清的影像图片生动说明平片及CT图片的区别。

5.      展示不同检查技术的作用及其图像;

6.      列表说明各种检查技术的优点及缺点,进而说明不同疾病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7.      展示我院影像检查报告单,说明呼吸系统常见病影像诊断报告的组成及要点。

8.      最后,留下思考题让学生根据相关的临床和影像知识进行解答,列出参考资料。

五、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测试

1.课内

1.     课上教师以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根据对影像科已有的认识进行解答;

2.   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分组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解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促进学习。学生亦可主动提出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或者让其他同学帮他解答。

    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区分“X线”、“CT”的相同点,并解释其中的区别。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举出“肺炎或肺癌”的病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学们须予以区分。

2.课外

1.课后预留思考题(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分别有哪些?),下次上课前反馈作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评。

2.期终考试,最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在下一学期开学反馈给学生

六、摘要或总结

本节再次复习了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学习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希望下次继续保持,下次课学习循环系统的内容,希望大家回去先预习一下。

七、                                                                                                                                学习资原

1  教材资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白人驹 徐克主编.《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七版

1                                                                                                                                            互联网资源

a)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校内通过图书馆入口可免费阅读下载文献;

b)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可查阅各大院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课件等;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网:http://www.jingpinke.com/,可听取教学名师授课。

c)教学参考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医学影像学》PPT等。

d)李松年,主编. 现代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e)曹来宾,等主编.实用骨关节影像学诊断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参考文献

中华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4临床病例资源

利用教学见习,借助大学两所直属附院影像资源,强化对影像医学的认识。

5教学实训中心平台

利用学校实训中心平台,掌握相关临床诊治技能。

八、教学反思

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新型教学方法对老师把握全局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对学生情况的把控也需要很准确,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学生加强沟通和反馈。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本设计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建议可以为下一节课提出一个知识点,以便下次课提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