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10-12 11:28:54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200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5学分,总学时80学时,理论44学时,实验(见习)36学时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妇产科学是根据妇女一生各期生殖系统的变化以及与妊娠、胎儿有关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科目,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方法,妇女保健,孕、产期计划生育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妇产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的工作以及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少而精”的原则,把妇产科常见疾病深入浅出,扼要地向学生讲述,密切结合临床,适当介绍国内外本专业进展。为配合理论授课,特制定大纲。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从整观体念来学习妇产科学。从产科学来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所发生的胜利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从妇科学中研究女性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例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来研究女性生育的调控,包括生育时期的选择,生育数量和间隔的控制及非意愿妊娠的预防和处理。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运用医学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妇产科学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学、产科学的研究范畴。

2、掌握怎样学习好妇产科学课程。

3、熟悉妇产科学近代进展。

【教学内容】

1、妇科学、产科学的研究范畴;

2、妇产科学近代进展。

3、怎样学习好妇产科学课程。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掌握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熟悉盆腔血管、淋巴与神经的分布。

4、自学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教学内容】

1、女性骨盆的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骨盆类型。

2、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盆腔血管、淋巴与神经的分布并介绍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2、掌握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3、熟悉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4、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孕和雄激素。

2、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3、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及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四章 妊娠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掌握胎盘的形成和结构,熟悉胎盘的功能。

3、熟悉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4、了解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胎盘的形成、结构、胎膜、脐带、羊水,胎盘功能。

3、妊娠母体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

第五章 妊娠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并了解其原理。

2、熟悉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教学内容】

1、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2、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3、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

第六章  异常妊娠

第一节  流产

【目的要求】

1、掌握流产的不同阶段诊断和处理。

2、熟悉几种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以及其不同的处理原则。

3、了解流产的常见病因和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流产的定义。

2、流产的常见病因和病理变化。

3、流产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4、稽留流产、复发性流产、感染伴流产的几种特殊副处理。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目的要求】

1、掌握输卵管妊娠的处理原则。

2、熟悉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力求做到早期诊断。

3、了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及分类。

【教学内容】

1、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2、输卵管妊娠的病因,一般讲解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3、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诊断方法。

4、各种异位妊娠与流产,黄体破裂出血,盆腔炎的鉴别。

5、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  早产

【目的要求】

1、掌握早产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早产的病因。

3、了解早产的预测及预防。

【教学内容】

1、早产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2、早产发病常见原因。

3、早产的预测及预防。

第四节  过期妊娠

【目的要求】

1、熟悉过期妊娠对母儿影响及其诊断;

2、了解过期妊娠的病理变化及处理。

【教学内容】

1、过期妊娠的定义、发病因素和病理。

2、过期妊娠对母儿的影响。

3、过期妊娠诊断。

4、过期妊娠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母儿影响。

2、掌握此病症的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

3、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教学内容】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

2、基本病理生理的变化和对母儿影响。

3、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对该病的预防。

第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

2、熟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治疗。

3、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定义及发病特点。

【教学内容】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定义,发病的地区性、家族聚集性倾向及复发性。

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影响,特别是对围产儿的危害。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及产科管理。

第三节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

2、熟悉对糖尿病孕妇的处理。

3、了解糖尿病的两种类型。

  1. 了解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糖尿病分类和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3、妊娠合并糖尿病处理

第四节 妊娠剧吐(自学)

第八章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第一节  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熟悉早期心力衰竭诊断。

2、熟悉妊娠伴有心脏病时心脏病与妊娠二者间的相互影响。

3、了解妊娠伴有心脏病的防治。

【教学内容】

1、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分娩及其疾病之间相互影响。

2、早期心衰诊断标准。

3、妊娠伴有心脏病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2、熟悉妊娠对病毒性肝炎影响及预防方法。

3、了解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重症肝炎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性。

2、妊娠与病毒性肝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  贫血(自学)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学)

第五节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期阑尾位置的变化、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妊娠期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3、了解妊娠期阑尾炎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妊娠期阑尾位置的变化;

2、妊娠期阑尾炎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

3、妊娠期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4、妊娠期阑尾炎的治疗原则。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自学)

第九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

2、熟悉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

3、了解梅毒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合并妊娠时的处理〉。

4、了解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及临床待征、治疗方法。

5、了解AIDS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

2、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

3、梅毒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合并妊娠时的处理〉。

4、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及临床待征、治疗方法。

5、AIDS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第一节  胎儿先天畸形

【目的要求】

1、熟悉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的定义、诊断和处理。

第二节  胎儿生长受限

【目的要求】

1、熟悉胎儿生长受限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了解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及分类。

第三节 巨大胎儿

【目的要求】

1、掌握巨大胎儿的定义。

2、了解巨大胎儿出现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

3、了解巨大胎儿诊断和处理。

第四节 胎儿窘迫

【目的要求】

1、掌握胎儿窘迫的概念。

2、熟悉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3、了解胎儿窘迫的原因、分类。

【教学内容】

1、胎儿窘迫的概念、发病原因及分类。

2、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及各种诊断方法。

3、胎儿窘迫处理

第五节 死胎

【目的要求】

1、熟悉死胎的定义和病因。

2、熟悉死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第六节 多胎妊娠

【目的要求】

1、掌握多胎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并发症。

2、熟悉多胎妊娠的处理原则

3、了解多胎妊娠的定义及分类。

第十一章   胎盘与胎膜异常

第一节 前置胎盘

【目的要求】

1、掌握前置胎盘的分类、临床表现。

2、掌握前置胎盘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3、熟悉其对母儿的危害性。

4、了解前置胎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前置胎盘的病因。

2、前置胎盘的分类(如完全性、部分性、低置胎盘)及其临床表现。

3、前置胎盘对母儿双方的影响。

4、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处理方案。

第二节 胎盘早剥

【目的要求】

1、掌握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2、掌握胎盘早剥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3、熟悉本病对母儿的危害性和并发症。

4、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预防。

【教学内容】

1、胎盘早剥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2、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胎盘早剥的并发症及预防。

第三节 胎膜早破

【目的要求】

1、掌握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2、熟悉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3、了解胎膜早破的病因。

【教学内容】

1、胎膜早破的定义,发病因素。

2、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及对母儿的影响。

3、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

第十二章  羊水量与脐带异常

第一节  羊水过多

【目的要求】

1、掌握羊水过多的定义。

2、了解引起羊水过多的病因、鉴别诊断及对母儿的影响。

3、熟悉羊水过多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第二节 羊水过少

【目的要求】

1、掌握羊水过少的定义。

2、了解引起羊水过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3、熟悉羊水过少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第三节 脐带异常(自学)

 

第十三章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目的要求】

1、掌握评估胎儿健康技术。

2、熟悉产前检查和建立围产医学的重要意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孕妇及胎儿的保健工作。

【教学内容】

1、孕期保健的重要意义为降低两个死亡率,即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介绍母婴保健法及孕产妇三级保健网。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及管理。

2、介绍孕期保健应从早孕开始,孕期初诊、复诊检查的时间、内容及方法(包括病史、全面查体和产科检查)。

3、胎儿宫内情况监护,胎儿成熟度检查方法及意义,测定胎盘功能的方法及意义。

4、孕期卫生指导和咨询:劳动与休息、饮食、衣着、乳房卫生、性生活及合理用药等。

第十四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自学)

第一节 遗传咨询

【目的要求】

1、熟悉遗传咨询的概念和对象。

2、熟悉遗传咨询的步骤、类别和对策及必须遵循的原则。

3、了解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风险评估;

第二节 产前筛查

【目的要求】

1、熟悉产前筛查的定义;

2、了解唐氏综合症筛查、神经管急性筛查及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第三节 产前诊断

【目的要求】

1、熟悉产前诊断的定义;

2、了解产前诊断的对象、疾病;

3、了解染色体病、性连锁遗传病、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及先天性畸形的产前诊断。

第四节 胎儿干预

第十五章 正常分娩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2、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3、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教学内容】

1、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制。

3、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4、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十六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力异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产力异常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其中掌握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

2、熟悉各种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产力异常在异常分娩中的重要性。

2、产力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

3、产力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其防治。

第二节  产道异常

【目的要求】

1、熟悉狭窄骨盆类型。

2、熟悉骨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对母儿的影响。

3、了解软产道异常。

【教学内容】

1、狭窄骨盆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2、骨产道异常对母儿影响。

3、各种软产道异常临床表现。

第三节  胎位异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胎位异常基本概念。

2、熟悉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和处理。

3、熟悉臀位临床分类,对母儿影响和处理。

【教学内容】

1、各种异常胎位的基本概念。

2、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诊断和处理。

3、臀位临床分类,对母儿影响和处理。

第十七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  产后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及处理方法。

2、熟悉了解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不同病因所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3、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各种病因所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

第二节  羊水栓塞

【目的要求】

1、熟悉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2、了解羊水栓塞发生的病因和病理。

【教学内容】

1、羊水栓塞的病因和病理。

2、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第三节 子宫破裂(自学)

第十八章 正常产褥

【目的要求】

1、熟悉产褥期内产妇各系统,特别是生殖、泌尿系统和乳腺的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了解有关正常产褥期的护理和保健。

【教学内容】

1、产褥期内产妇各系统变化、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及正常产褥期的护理。

第十九章 产褥期并发症

第一节 产褥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详细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

【教学内容】

1、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孕期卫生、产褥期卫生、避免和及时处理产伤、加强无菌观念等〉以及治疗措施。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

【目的要求】

1、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2、详细讲解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第三节 产褥期抑郁症(自学)

第二十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病历书写规范。

2、熟悉妇科临床检查的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妇科病历书写特点、常用缩写形式的含义。

2、妇科临床检查的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特别是盆腔检查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包括关心和尊重病人隐私权等)。

第二十一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自学)

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目的要求】

1、熟悉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定义及病因、病理。

第二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

【目的要求】

1、熟悉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外阴硬化性苔癣的定义及病因、病理。

第三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

【目的要求】

1、掌握外阴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增生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第四节 其他外阴皮肤病

【目的要求】

1、熟悉外阴白癜风、外阴白化病、继发性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第二十二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四种阴道炎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2、熟悉常见四种阴道炎(滴虫、念珠菌、老年性、细菌性)的病原菌或病因。

【教学内容】

1、常见四种阴道炎的病原菌或病因。

2、四种阴道炎临床表现与治疗。

第二十三章 子宫颈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的转化机制。

【教学内容】

1、宫颈活跃鳞柱交界、原始鳞柱交界、转化带。

2、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治疗原则。

第二十四章 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

第一节 盆腔炎性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2、熟悉急性盆腔炎的高危因素、病理变化及不同发展过程的临床表现,认识积极预防和彻底治疗的原则和重要性。

3、熟悉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熟悉结核性盆腔炎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及预防。

【教学内容】

1、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病原体极其致病特点、传播途径、以及炎症发展与转归。

2、急性盆腔炎的高危因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等。

3、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与治疗。

4、结核性盆腔炎的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

5、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

第二节 生殖器结核

第二十五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

2、熟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

  1.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

【教学内容】

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及有关发病病因的几种学说。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和手术疗法。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熟悉子宫腺肌病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

2、熟悉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子宫腺肌病病因和发病机理。

2、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熟悉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3、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

4、了解两性畸形的定义、分类。

第二十七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自学)

第一节 阴道前壁膨出(自学)

第二节 阴道后壁膨出(自学)

第三节 子宫脱垂

【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

2、熟悉子宫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子宫脱垂的病因、临床分度。

2、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四节 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要求】

1、熟悉尿瘘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尿瘘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原则。

第五节 生殖道瘘(自学)

第二十八章 外阴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外阴良性肿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及处理。

2、熟悉熟悉外阴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熟悉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

4、了解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定义、病因。

5、了解外阴恶性肿瘤的类型、病因。

第二十九章 宫颈肿瘤

【目的要求】

1、掌握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理学诊断及分级、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临床分期、治疗原则及转移途径。

3、了解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并熟悉其转移途径。

【教学内容】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理学诊断及分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2、子宫颈癌在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组织发生学,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的病理变化。

3、子宫颈癌的分期、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转移途径。

4、妇女病普查普治在子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

5、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6、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第三十章 子宫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肌瘤

【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病理及各种变性。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

2、肌瘤的病理变化和不同类型、各种类型子宫肌瘤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鉴别诊断。

3、子宫肌瘤的手术和非手术处理原则。

4、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互关系,及其处理原则。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分期。

【教学内容】

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情况和致病因素。

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内膜癌的关系。

3、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临床表现。

4、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分段诊刮的重要性。

5、主要治疗方法及治疗中根据不同情况,考虑放疗和高效孕酮的应用。

第三十一章 卵巢肿瘤与输卵管肿瘤

第一节 卵巢肿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卵巢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明确早期发现和手术是防治卵巢恶性肿瘤的关键。

3、熟悉卵巢肿瘤的组织发生学分类法及常见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4、了解卵巢肿瘤合并妊娠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卵巢肿瘤的发病情况、组织发生学分类。

2、常见几种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3、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辅助鉴别方法。

4、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5、卵巢肿瘤与其他盆腔肿物或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定期普查的重要性。

6、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卵巢肿瘤辅以化疗或放疗。

第二节 输卵管肿瘤(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转移途径、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了解原发性输卵管癌的病因、病理。

第三十二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2、熟悉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化疗为主的治疗原则、方法、评估等。

【教学内容】

1、葡萄胎的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临床随访、治疗。

2、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变化、转归、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3、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无转移性及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随访等。

第三十三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类型及其表现和特征。

2、掌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

3、熟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常用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

4、了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及出血机理、病理。

【教学内容】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因素及出血机理。

2、不同类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特点。

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常用辅助诊断方法。

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全身性疾患以及局部器质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第二节  闭经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原因的闭经的处理。

2、激素替代治疗的原理、适应症及用药方法。

3、熟悉闭经的常用诊断方法。

4、了解闭经的病因和闭经的概念。

【教学内容】

1、闭经的病因、诊断及辅助诊断方法。

2、必须按闭经的不同病因制订处理方案。

3、激素替代治疗的原理、适应症及用药方法。

第三十四章 不孕症及辅助生育技术

【目的要求】

1、熟悉不孕症的检查程序,并了解其治疗原则。

2、了解不孕的有关因素、各种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适应症等。

【教学内容】

1、不孕症的定义及有关因素。

2、不孕症的检查、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3、各种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适应症、并发症等。

第三十五章  计划生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避孕措施的避孕原理,并熟悉几种常用避孕方法的使用。

2、掌握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3、熟悉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4、绝育措施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内容】

1、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和目前执行的原则。

2、工具避孕的种类、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药物避孕的原理、种类、临床使用方法。

4、女性绝育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5、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详细讲解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第三十六章性及女性功能障碍(自学)

第三十七章 妇女保健(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目的、服务范围、组织机构及方法。

2、了解妇女保健工作的任务。

3、了解妇女保健统计指标。

第三十八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生殖道细胞学检查取材、及用于妇产科疾病诊断的意义;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常用穿刺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羊水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检测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第三十九章  妇产科内镜(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羊膜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阴道镜检查的适应证、检查方法、结果判定;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及并发症;腹腔镜检查与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及并发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妇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掌握,如: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诊断、正常分娩;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妊娠生理正常产褥;了解孕期监护及保健, 自学孕期营养及合理营养。掌握和了解妇产科疾病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要求。 同时掌握和熟悉妇产科一些基本技能:熟悉产前检查的内容、时间,预产期推算法、白带采集送检、宫颈涂片及新柏式TCT、胎儿监护、盆腔B超。 掌握产前检查的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妇科检查方法,女性导尿 。了解诊断性刮宫,输卵管通水,上环、取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提问为主。教学手段采取 多媒体教学及录像。见习是在理论课学习基础上,采用实践法、病例分析法、精讲复习法、参观法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际病例或图象资料建立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感性认识,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增强临床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对妇产科疾病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掌握妇产科病史的特点,学习正确采取与书写妇产科病历。见习的内容包括理论课见习,如:正常分娩、流产、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妇科炎症、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功血、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等。临床技能培训:妇产科完全病历、教学大查房、妇产科病史的采集、妇科检查、白带采集送检、宫颈涂片及新柏式TCT、产科检查、导尿、取环术、上环术、输卵管通水术。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自学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5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5

第四章

妊娠生理

2

第五章

妊娠诊断

1

第六章

异常妊娠

3

第七章

妊娠特有疾病

3

第八章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2(内科)

第九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自学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1

第十一章

胎盘与胎膜异常

2

第十二章

羊水量与脐带异常

1

第十三章

孕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1

第十四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

自学

第十五章

正常分娩

2

第十六章

异常分娩

2

第十七章

分娩期并发症

2

第十八章

正常产褥

自学

第十九章

产褥期并发症

1

第二十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自学

第二十一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自学

第二十二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

1

第二十三章

子宫颈炎症

0.5

第二十四章

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

1.5

第二十五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

第二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自学

第二十七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

自学

第二十八章

外阴肿瘤

自学

第二十九章

宫颈肿瘤

1.5

第三十章

子宫肿瘤

2

第三十一章

卵巢肿瘤与输卵管肿瘤

1.5

第三十二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

第三十三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3

第三十四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2

第三十五章

计划生育

1

第三十六章

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

自学

第三十七章

妇女保健

自学

第三十八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自学

第三十九章

妇产科内镜

自学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价。

2.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平时学习及学习笔记。

3. 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及终末性评价。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