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老师教学设计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生理学 | ||||
课程章节 | 尿液生成的过程 | 授课学时 | 2学时 | ||
所属院、部 | 基础医学院 | 设计者 | 马静 | ||
授课专业 | 中医学 | 授课年级 | 2013级 | ||
一、(设计理念): | |||||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与前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其目的在于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1.熟悉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 2.掌握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以及影响因素。 3.掌握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 技能目标: 1.通过对血液和原尿、终尿的成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热情,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重点: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肾小球的过滤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1.通过回忆前面“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外,引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的排泄方式,然后引出以尿的形式进出来,引入“尿的形成和排出”。这样用提问方式引入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2.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预测:通过制作flash动画演示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有效滤过压的变化,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解决本节难点。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归纳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提问、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渗透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学习、QQ交流等教学策略。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板书展示原尿与尿液的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找出不同点。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什么和什么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什么和什么等。为什么?(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 通过重吸收→尿比较两组数据,找出不同,并回答: 通过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方法上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展示Flash课件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有效滤过压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1.讲课中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5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提示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 设问: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发现问题: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问题:不是。原因之一:由资料分析一可知尿中不含葡萄糖,而肾小囊中的液体中含有;原因之二:每天排出150升是不可能的。 提出问题:那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如葡萄糖等又是怎样回到血液中去的呢?学生思考后作出假设:肾小囊中的液体即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肯定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了。 2.讲授:肾脏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一个人若得了肾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肾脏移植。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就是他为他敬爱的母亲捐献了他的一个肾。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课下互动:主要利用教研室建立的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网站http://slx.wqfdk.com/在线与学生交流。 | |||||
五、学习资源: | |||||
1.赵铁建主编中西医结合生理学 2.WilliamF.Ganong.ReviewofMedicalPhysiology(20th),UnitedStatesof American,McGram-Hill(美国),2001. 3.LingappaVRandFareyK.Physiologicalmedicine,Aclinicalapproachtobasic medicalphysiology.McGram-Hill(美国),2001. 4.何小瑞,姚泰.管球反馈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生理学进 展,1991;22:216-220 5.陈香美.当前肾脏病的研究热点.中华内科杂志,2002;2 6.林善锬.体液和肾脏生理.见:姚泰主编.人体生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BrennerBM,RectorFC,Jr.Kidney.6thedition,Philadelphia:Saunders,2000 8.DudekRW.High-YieldKidney.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6 9.EatonDC,PoolerJ,VanderAJ,VanderAJ.Vander'sRenalPhysiology.6thedition,NewYork: LangeMedicalBooks/McGraw-Hill,2004 10.XiaoCG,deGroatWC,GodecCJ,DaiC,XiaoQ.“Skin-CNS-Bladder”reflexpathwayformicturitionafterspinalcordinjuryanditsunderlyingmechanism.J.Urol,1999;162(3Pt-1):936-942 |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指导学生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问题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2.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 3.学生初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和快乐,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了一个共同学习、平等学习的氛围。 自我评价: 教师得以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便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思考和理解学习困难的交接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由于课时少,学习内容较多,比较抽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在生理学网站http://slx.wqfdk.com/在线交流平台上进行交流。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