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 2014年级 壮医班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针刺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壮医针刺学》 任课教师(职称): 林辰 教授
授课对象及时间: 2014年级 壮医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八章 壮医针刺技法
教 具: 多 媒 体 电脑 基本教材: 《中国壮医针刺学》林辰.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的: 1、掌握壮医毫针疗法定义、疗效机制、主要功效、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壮医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讲授、现场演示及学生的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掌握壮医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课时安排:3 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在毫针疗法中,如出现晕针,如何处理?
2、在毫针疗法中,如出现滞针,如何处理?
教学后记: 在讲述壮医针刺技法时,重点讲述壮医毫针疗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及壮医针刺的临床应用时,重点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要求学生掌握处理晕针、滞针、弯针的应急处理,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教研室主任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针刺学》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 手段 |
5分钟
3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
壮医针刺手法是伴随针的发明和针刺的产生而来。 第一节 壮医针具 在漫漫历史进程中,壮医所使用的针具有植物刺、砭石、骨针、陶片、青铜针、箭猪毛、缝衣针、金针、银针、铁针,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具样式渐趋精巧。 目前,壮医针刺所使用的针具有毫针、三棱针、星状针(皮肤针、梅花针)、推针、圆利针、芒针、火针、小针刀以及其它金属针等。临床最常用的针具是钢制毫针,一般都使用一次性针具。 了解壮医针刺的演变过程和针具的型号、规格等。 第二节 毫针疗法 一、概述 1、定义 毫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针刺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穴位、反应点,以通调气血,畅通道路、调节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2、治疗机理 壮医毫针疗法通过毫针针体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或反应点(穴位)的刺激,通过三道两路的传导,以激活人体的自然自愈力,调节人体脏腑气血、调整气血关系达到平衡,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天部、地部、人部三部之气达到同步运行、协调化生。 3、主要功效 解毒解热、通畅三道两路、活血养血、调整气血均衡、减压安神、解郁止痛、散结消肿、扶正补虚、激发并增强机体的自愈力等九大主要功效。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理解。 4、适应症及禁忌症 强调学生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重要性。 二、操作方法 包括操作前的准备于操作方法两步骤,掌握针刺时毫针的原则与体位选择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包括进针、留针和出针三步,学生要掌握每一步的方法与关键点。 三、注意事项 壮医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或个体差异,有时也可能会偶然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因此在临床使用壮医毫针疗法时,必须掌握针刺的注意事项,以免出现不良的影响。 四、应急处理 毫针疗法中可能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气胸等现象,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重点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要求学生掌握处理晕针、滞针、弯针的应急处理。 五、学生练习进针、出针,教师答疑 |
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结合图片介绍
结合病例解说
回顾所学知识讲解
结合图片、教师现场操作及举例讲解,反复讲述,强调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