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刺学-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壮医针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1301013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48,理论36,实验12
一、课程简介
《壮医针刺学》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以针刺穴位、针刺方法及临床应用为研究内容,探讨运用针刺疗法防病治病规律的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相结合。通过对《壮医针刺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壮医针刺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特色优势、临证指导思想、作用机制、针刺取穴原则规律、针刺技法及临床各科应用等相关知识及技能。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壮医针刺学的定义。
2. 了解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发展。
【教学内容】
1. 壮医针刺学的基本概念
2. 概述
3. 壮医针刺起源
(1) 文献、文物考证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
(2) 地理环境对壮医针刺疗法起源的影响
4. 壮医针刺的发展
(1) 社会进步促进壮医针刺疗法的发展
(2) 民俗文化促进针刺实践发展
(3) 政权更替对壮医针刺疗法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壮医针刺基础
【目的要求】
1. 掌握壮医针刺的治疗机理特征、功效和禁忌症。
2. 掌握壮医针刺取穴的基本特点、手法的基本特点。
3. 熟悉壮医针刺生命观、自然观、穴位的基本特点及壮医针刺的特色和优势。
【教学内容】
1. 壮医针刺的基本特点
(1)壮医针刺的生命观
(2)壮医针刺的自然观
(3)壮医针刺取穴的基本特点
(4)壮医针刺穴位的基本特点
(5)壮医针刺手法的基本特点
2. 壮医针刺的特色和优势
(1)壮医针刺的特色
(2)壮医针刺的优势
3. 壮医针刺的治疗机理和特征
(1)壮医针刺的治疗机理
(2)壮医针刺的特征
4. 壮医针刺的功效和禁忌症
(1)壮医针刺的主要功效:解毒解热、通道养路、活血养血、调整气血均衡、减压安神、解郁止痛、散结消肿、扶正补虚、激发并增强机体的自愈力九大功效。
(2)壮医针刺的禁忌症
第三章 壮医针刺的穴位与取穴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针刺的取穴规律、原则和方法。
2.熟悉壮医针刺的取穴特点、穴位的体表定位方法、分布和命名。
3.了解壮医针刺穴位的发现和发展。
【教学内容】
1. 壮医针刺穴位的发现和发展
2. 壮医针刺穴位的分布和命名
(1)穴位的分布情况
(2)穴位的命名方法
(3)穴位的命名规律
3. 壮医针刺穴位的体表定位方法
4. 壮医针刺取穴特点
(1)取穴简便
(2)以点带面
(3)善求于本
5. 壮医针刺的取穴规律和取穴原则
(1)取穴规律
(2)取穴原则
6. 壮医针刺的取穴方法
(1)“以环为穴”的取穴方法
(2)“以应为穴” 取穴方法
(3)“以痛为穴” 取穴方法
(4)“以灶为穴” 取穴方法
(5)“以边为穴” 取穴方法
(6)“以间为穴” 取穴方法
(7)“以验为穴” 取穴方法
第四章 壮医针刺的治疗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针刺的手法、“8”字环针法。
2.熟悉壮医针刺的处方原则。
【教学内容】
1. 壮医针刺手法
(1)直刺术
(2)环针术
(3)动刺术
(4)多针术
(5)半刺术
2. 壮医针刺的处方原则
3. 壮医针刺的“8”字环针法
第五章 天部穴位
【目的要求】
掌握天部环穴、经验穴的取穴方法及主治功效。
【教学内容】
1. 头部穴位
(1)头部环穴
(2)头部经验穴
2. 面部穴位
(1)面部环穴
(2)面部穴经验穴
3. 颈项部穴位
(1)颈项部环穴
(2)颈项部经验穴
4. 手部穴位
(1)手部环穴
(2)手部经验穴
第六章 人部穴位
【目的要求】
掌握人部环穴、经验穴的取穴方法及主治功效。
【教学内容】
1. 胸部穴位--胸部经验穴
2. 腹部穴位--腹部环穴
3. 背部穴位
(1)背三区
(2)背部经验穴
4. 腰部穴位---腰部环穴
第七章 地部穴位
【目的要求】
掌握地部环穴、经验穴的取穴方法及主治功效。
【教学内容】
1. 腿部穴位
(1)腿部环穴
(2)腿部经验穴
2. 足部穴位
(1)足部环穴
(2)足部经验穴
第八章 壮医针刺技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毫针疗法定义、疗效机制、主要功效、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2.熟悉壮医针针挑、陶针、星状针及刺血疗法的定义、疗效机制、主要功效、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了解壮医针具。
【教学内容】
1. 壮医针具
(1)概述
(2)壮医针具的演变
(3)壮医针具
2. 毫针疗法
(1)概述
(2)操作方法
(3)注意事项
(4)应急处理
3. 其它针疗法
(1)壮医针挑疗法
(2)壮医陶针疗法
(3)壮医星状针疗法
(4)壮医刺血疗法
第九章 壮医针刺的临床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胃痛、不寐、面神经麻痹、头痛、肢体麻木、中风、偏枯、乳癖、腰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脚扭伤、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症瘕、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的治则、处方、针刺方法。
2.熟悉咳嗽、痧病、便秘、眩晕、瘿病、虚劳、乳痈、胁痛、小儿发热、湿疹、咽炎、耳鸣的治则、处方、针刺方法。
3. 了解中暑、消化不良、呃逆、泄泻、淋证、汗证、疟疾、痹病、消渴、心悸、胸痹、遗精、阳痿、阴痒、疳积、小儿厌食症、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牛皮癣、鼻炎的治则、处方、针刺方法。
【教学内容】
感冒、胃痛、不寐、面神经麻痹、头痛、肢体麻木、中风、偏枯、乳癖、腰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脚扭伤、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症瘕、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等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壮医针刺的取穴规律原则、方法及壮医毫针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壮医针刺疗法的操作技能,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临床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相结合。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在讲述壮医针刺穴位的分布时要结合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对壮医针刺穴位的定位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讲授壮医针刺穴位的主治功效、壮医针刺功效时,结合丰富的临床治疗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重点讲授壮医针刺穴位的定位、针刺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要点,通过教师直接在模特身上对壮医针刺的穴位进行定位,现场演示针刺操作技术,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师一对一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及学生相互练习,使学生掌握壮医针刺穴位的定位及壮医针刺的操作技术。并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临床治疗情景以促进学生对壮医针刺取穴方法、针刺注意事项及临床运用规律的掌握。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绪论(理论) |
2 |
第二章 |
壮医针刺基础(理论) |
4 |
第三章 |
壮医针刺的穴位与取穴(理论) |
2 |
第四章 |
壮医针刺的治疗方法(理论) |
1 |
第五章 |
天部穴位(理论) |
3 |
第五章 |
天部穴位(实验:对天部穴位进行定位) |
2 |
第六章 |
人部穴位(理论) |
3 |
第六章 |
人部穴位(实验:对人部穴位进行定位) |
2 |
第七章 |
地部穴位(理论) |
3 |
第七章 |
地部穴位(实验:对地部穴位进行定位) |
2 |
第八章 |
壮医针刺技法(理论) |
2 |
第八章 |
壮医针刺技法(实验:壮医针刺操作) |
4 |
第九章 |
壮医针刺临床应用 |
16 |
第九章 |
情景模拟、临床运用(实验) |
2 |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壮医针刺是一门操作性强的技法,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理论闭卷考试及操作考试。
2.考试成绩评定:操作成绩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率等)占20%。
3. 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成绩评定的导向作用,增加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注重积累,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应付考试型的学习。通过对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认真分析学生的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发现共性与个性问题,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林辰.中国壮医针刺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
撰写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