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Z1301001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1.5学分,总学时25,理论12,实验8,网络1,考核4
- 课程简介
壮医药线点灸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壮医特色外治技法。本疗法取材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且安全、经济、可靠、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能治疗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奇难杂症,对某些疾病甚至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故千百年来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通过对《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来源,壮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药线点灸疗法的病因病机、功效、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事项等;此课程还适用于广大民族医药爱好者的自身保健、家庭防病治病,也能满足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运用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 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掌握药线点灸的定义、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手法;壮医药线点灸的十大功效及治疗的病种,优势病种、治疗机理、用穴规律;;壮医26个特定穴位的定位、功效、主治及点灸方法。熟悉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显著特点、注意事项、治疗疗程;熟悉药线点灸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的方法。了解药线点灸的起源及挖掘整理情况,让学生掌握壮医特色外治技法,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2.建立能力目标。
授课逐步培养学生整合以往知识点的能力,如壮医基础理论、诊断、穴位的定位、功效、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知识,培养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及人文素质,让学生具备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教学中融入壮族特色诊断方法、特色治病技法、壮族民俗与壮医药的关系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壮民族的热爱及对壮医药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壮医的定义。
2. 熟悉壮医的天人自然观、病因病机——毒虚致病论、三道两路、诊断方法。壮医的证治特点。
3. 了解壮族的来源及概况、壮医防治特色。
【教学内容】
1.壮医的基本概念
2.壮族的来源及概况
2.1壮族的来源
2.2壮族概况
3.关于壮医药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
4.壮族医药存在的原因
5.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5.1巫医合一、
5.2巫医并存
5.3医盛于巫
6.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
7.病因病机
7.1天人自然观
7.2生理病理观——三道两路理论
7.3病因病机论——毒虚论
7.4病因病机论——气血均衡论
8.壮医诊断方法
9.壮医的证治特点
10.壮医防治特色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线点灸的定义、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手法。
2.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十大功效及治疗的病种,优势病种、治疗机理、用穴规律。
3.熟悉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显著特点、注意事项、治疗疗程。
4.了解药线点灸的起源及挖掘整理情况。
【教学内容】
1.壮医药线点灸的定义。
2.壮医药线点灸的起源及挖掘整理情况。
3.壮医药线点灸的治疗机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4.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消炎退热、祛风止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开胃消食、健脾止泻、温经通痹、活血止血、宁心安神、强壮补益等十大功效。
5.壮医药线的六大显著特点:适应症广、简便廉验捷、没有副作用、无污染、与其他治疗相互渗透、易学习便推广。
6.壮医药线的用穴规律:四句口诀。
7.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方法:点灸前的准备、点灸的技术要点。
8.药线点灸疗法操作注意事项
9.药线点灸的治疗疗程
第三章 常用穴位
【目的要求】
- 掌握壮医26个特定穴位的定位、功效、主治及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1.梅花穴、结顶穴、长子穴等26个药线点灸使用的特定穴的位置、取法、功效、主治、点灸法。
2.特定穴位在药线点灸中的应用举例。
第四章 脏腑病证
【目的要求】
1.熟悉感冒、咳嗽、胃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眩晕、腰痛、尿失禁、虚劳等疾病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2.了解哮喘、腹痛、腹胀、胸胁痛、臌胀、中风后遗症、阳痿、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痫证等疾病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感冒、咳嗽、胃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眩晕、腰痛、遗精、尿失禁、郁症、不寐、虚劳、自汗盗汗、哮喘、腹痛、腹胀、胸胁痛、臌胀、中风后遗症、阳痿、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痫证。
第五章 形体病证
【目的要求】
1.熟悉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痹症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2.了解坐骨神经痛、痿证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面瘫、头痛、三叉神经痛、痹症、坐骨神经痛、痿证。
第六章:外科、皮肤科病症
【目的要求】
1.熟悉疮疖、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肩凝症、扭挫伤、扁平疣、湿疮、皮肤瘙痒症、圆癣、牛皮癣、风隐诊、带状疱疹、痤疮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2.了解乳痈、脂肪瘤、落枕、痔疮、淋巴结炎、腱鞘囊肿、急性腰扭伤、外伤肿痛、脓疱疮、虫咬伤、跖疣、酒渣鼻、鸡眼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疮疖、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肩凝症、扭挫伤、扁平疣、湿疮、皮肤瘙痒症、圆癣、牛皮癣、风隐诊、带状疱疹、痤疮、乳痈、脂肪瘤、落枕、痔疮、淋巴结炎、腱鞘囊肿、急性腰扭伤、外伤肿痛、脓疱疮、虫咬伤、跖疣、酒渣鼻、鸡眼。
第七章:妇、儿科病证
【目的要求】
1.熟悉月经不调、痛经、小儿遗尿、痄腮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2.了解闭经、崩漏、产后胎盘不下、不孕症、百日咳、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阴痒、小儿遗尿、痄腮、 闭经、崩漏、产后胎盘不下、不孕症、百日咳、急惊风、慢惊风。
第八章:五官科病证
【目的要求】
1.熟悉麦粒肿、红眼病、慢性单纯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2.了解近视、中耳炎、耳鸣耳聋、牙痛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教学内容】
麦粒肿、红眼病、萎缩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过敏性鼻炎、近视、中耳炎、耳鸣耳聋、牙痛的辨证、治疗、治则、处方、点灸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方法,加强临床运用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技能,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熟悉基本的壮医医疗思维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理论部分以课堂讲述为主,结合临床运用案例讲授。在讲述导论部分的壮医诊断方法及防治特色,结合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对壮医诊断方法及防治特色有更深刻认识。在讲授壮医药线功效、壮医特定穴位时,结合丰富的临床治疗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重点讲授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要点,教师一对一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学生相互点灸练习。并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临床治疗情景以促进学生对药线点灸临床运用的注意要点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导论 |
2 |
第二章 |
基础理论 |
3 |
第二章 |
操作方法、情景模拟、临床运用 |
6 |
第三章 |
常用穴位 |
1 |
第四章 |
脏腑病证 |
2 |
|
讲解病例、课堂讨论、答疑 |
2 |
第五章 |
形体病证 |
1 |
第六章 |
外科、皮肤科病证 |
1 |
第七章 |
妇科、儿科病证 |
1 |
第八章 |
五官科病证 |
1 |
|
考核 |
4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非闭卷。壮医药线点灸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强的技法,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及临床操作、实践病案、理论考试。临床操作通过学生课后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以临床案例的形式提交,考查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技能,实践病例考查学生运用该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病的临床运用、治疗体会及总结,加强学生临床运用该疗法的能力。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度。
2.考试成绩评定:操作成绩占20%、实践病案占30%、理论考试成绩占50%。
3. 评价方法: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在治疗后反思、总结,形成实践病案,让学生在临床运用中将教学内容融合贯通。教师在课堂上对部分病案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可加深壮医药线点灸优势病种的认识,对壮医药线点灸简、便、廉、效验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该疗法的信心。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 教材:
[1] 黄瑾明,林辰.壮医药线点灸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2.参考资料:
[1] 广西壮医特色治病技法,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5(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
[2] 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
[3] 龙玉乾.壮医药线点灸用穴图解详注200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4
撰写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