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学习评价

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09 09:36:1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评价方案

壮医药线点灸学是壮医药学科的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是壮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掌握药线点灸的定义、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手法;壮医药线点灸的十大功效及治疗的病种,优势病种、治疗机理、用穴规律;壮医26个特定穴位的定位、功效、主治及点灸方法。熟悉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显著特点、注意事项、治疗疗程;熟悉药线点灸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的方法。了解药线点灸的起源及挖掘整理情况,让学生掌握壮医特色外治技法,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课程能力目标:授课逐步培养学生整合以往知识点的能力,如壮医基础理论、诊断、穴位的定位、功效、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知识,培养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及人文素质,让学生具备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能力。课程态度目:教学中融入壮族特色诊断方法、特色治病技法、壮族民俗与壮医药的关系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壮民族的热爱及对壮医药的兴趣。因此,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知识性质、实验条件及方式,建立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逐步改变单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将课程评价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掌控及记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风。

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评价两个方面。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自主学习;PBL教学;阶段性理论测验;实验考核;实验过程评价;学生评价等指标的评价。力求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2.终结性考核评价

终结性考核实行闭卷考试。试题除了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外,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总成绩的构成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过程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二、实施方法

本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实用对象:壮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1.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壮医药线点灸学网络课程进行系统的自主学习。目前的侧重点放在课程讨论、课程答疑、网络作业及自测练习等功能。待条件成熟时将开展实时在线答疑、讨论及小组协作等交互协作。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学生通过教研室网络课程、图书馆及网络媒体等途径,在对课程基本知识及重难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与临床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展学习并提交相关作业。作业的题目呈开放式。

考核形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定,重点考核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2.PBL教学

依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安排2次PBL教学。第一次: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感冒;第二次: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案例以壮医药线点灸操作技术为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目标。老师预先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规范的临床病例操作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之间模拟临床病例实施药线点灸的操作。教学方式:小组学习。考核形式: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对操作技术的掌握、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团队协作及PPT制作等综合评定。

3.课程阶段考试。

壮医药线点灸是一门临床操作性强的技法,课程阶段考试主要包括临床操作及实践病案考试。临床操作通过学生课后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以临床案例的形式提交,考查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的操作技能,实践病例考查学生运用该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病的临床运用、治疗体会及总结,加强学生临床运用该疗法的能力。希望通过强化考试过程,强化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加深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学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进而激发学生对壮医药线点灸学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评价。

首先是制定学生评价的评价方法及指标,并经教研室教师及收益的学生讨论最终确定。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两方面,评价不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目的,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团体合作等综合素质,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学生自评包括:学习情绪;学习专注度;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意愿等方面自我作出评价。

小组评价:以实验组作为评价单位,由实验组组长组织实施。评价指标包括主动学习意愿;实践动手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考核形式:由学生独立实施评价,指导教师汇总。

三、实施计划

(一)、本方案实施对象

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适用于壮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的方法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过程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1.课程过程性考核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学习;PBL教学;阶段性实验考核;实验过程评价;学生评价及终结性考核。

(1)自主学习:占5%。学生在完成规定的网络课程学习的前提下,选择组织学各论“消化管”章节作为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作业呈开放式,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自设作业题目,也可以老师提供的课程题目作为作业标的。考核形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定,重点考核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整合拓展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2)PBL教学:占10%。学生15人为一组,每组配备一名老师。考核形式:授课老师根据学生个人自我学习的表现、团队协作的表现、对知识的掌握及PPT制作等综合评定。

(3)阶段性实验考核:占10%。

(4)实验过程评价:占10%。

(6)学生评价:占5%。

2、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

实行闭卷考试。题型:根据教学内容,主要以选择题(A1.A2.B1.X型题)、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主。

特别提示:

开学第一次上课的任课教师,利用5-8分钟的时间,详细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试方式。让学生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具体考核的时间等了如指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