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授课教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 2014级中医学骨伤、传统

发布时间:2017-09-29 15:43:32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_壮医药线点灸学                _任课教师(职称): 范小婷 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_中医学骨伤、传统   2014级  2016-2017学年下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导论        __教 具:_ 媒 体 电脑_      _____ _

基本教材:__《壮医药线点灸学》,黄瑾明,林辰.广西民族出版社____________ _    

教学目的:_1、掌握"壮医药"的基本概念,掌握壮医的基础理论——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论、病因病机论,掌握壮医药存在的原因;2、熟悉壮族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壮族民俗特色对壮医药的影响熟悉壮医辩证及辩病的关系3.了解壮族社会历史概况、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壮医的基本概念;2、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论、病因病机论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难点:  1、壮医药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及壮医药存在的原因; 2、壮族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对壮医学体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举例法等教学方法,并通过对壮族文化各种图片的展示、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对壮族及壮医药的理解。

课时安排:__ 2  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 1、何为壮医?  2、壮医的存在为什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壮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易致何疾病?有什么预防措施? 4何为壮医天人自然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5何为谷道、水道、气道?各自有何作用?6何为毒?为什么壮医把病因归结为毒?什么是虚?什么导致虚?壮医如何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学后记: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惊叹壮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特色以及壮医药神奇的来源和特色的理论基础。学生普遍满意教师渊博的知识及运用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将课本中的知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家踊跃在课堂上发言、讨论,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线点灸学》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2分钟

 

8分钟

 

 

 

 

5分钟

 

 

 

5分钟

 

 

 

 

 

 

 

8分钟

 

 

 

8分钟

 

 

 

6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8分钟

 

由提问学生对壮医有哪些认识、是否接触过壮医等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 论

  1. 壮医药的定义

壮族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经过对积累和总结出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简称为壮医。

讲解壮医与中医的关系与区别

2、壮族的来源、人口分布情况

(1)壮族:主要生活在岭南地区(在广西,主要生活百色、河池、南宁、柳州),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柳江人。

(2)壮族分布情况及人口情况

3、壮族的语言、独特的爱好和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1)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无统一规范的文字;

(2)壮族独特的爱好和丰富的文化艺术,列举花山岩壁画、铜鼓、“三月三歌圩节”等,并阐述花山岩壁画与壮族医药的关系。花山壁画上的人像,不管是正面图还是侧面图,都是一种典型的舞蹈动作或功夫形象,其直接效果是却病健身,特别是其对腰、膝、肩、肘等处关节肌肉的锻炼效果。

(3)壮族的稻作文化,是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

4、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

(1)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使痧、瘴、蛊、毒、风、湿等成为地方常见病,针对此类病症的内、外治疗方法产生。

(2)壮族的特色建筑——干栏建筑的产生

5、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巫文化的核心是信仰鬼神,壮族先民重巫,从医巫同源、医巫并存到医盛于巫的壮族地区文化发展特点,对壮医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结合学生的见闻、《岭表纪蛮.杂述》中的相关记载进行讲述。

6、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

从壮族服色特点、饮食、捡骨重葬、端午药市等内容讲述民俗与壮医药的密切关系。

7、关于壮医药无系统文字记载的问题及壮族医药存在的原因

(1)壮医药是客观存在的,历代古籍不乏关于壮医药的记载,传承方式以口耳相传、口口相授为主。

(2)壮医药存在的原因有:①本能的需要;②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③包含相当的科学性。

第二节  病因病机论

1、壮医的天人自然观——天、地、人三气同步

(1)人与自然界的三气同步运行;(2)人体内的三气同步运行。

2、 “三道两路”学说

(1)谷道(壮语称为“条根埃”)

定义:五谷进入人体得以消化吸收之通道。相关脏腑:食道、胃、大小肠、肝、胆、胰。

(2)水道

定义:水进出人体的通道。相关脏腑:肾与膀肮

(3)气道

定义: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相关脏腑:口鼻、肺

(4)龙路(血脉、龙脉)

定义:是人体内血液的通道;功能:是为内脏骨肉输送营养;相关脏腑:心脏

(5)火路

定义:是人体内的传感之道;功能: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并作出反应以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3、毒虚致病论

    讲述壮医对毒、虚的认识;讲述壮医对疾病成因的认识。

4、壮医的证治特点

壮医以辨病为主,以辨证为辅。临床治疗方法上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外治法重视“调气”与“祛毒”。

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结合图片进行讲述

 

 

 

 

 

 

 

先请学生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发言,教师再进行总结

 

从广西农村常见的巫文化导入讲解

 

 

 

 

 

 

 

 

 

 

 

 

 

 

 

 

 

 

 

 

 

 

 

 

 

 

 

 

 

 

 

 

 

 

 

 

结合壮族地理、气候讲解

 

联合中医的治病特点讲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