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中医定向班《壮医特色疗法》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特色疗法》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 |
|||||
教研室:壮医特色疗法 课程名称:壮医刮疗法 任课老师: 何晓微 课程序号:XZ21301001 |
|||||
开展时间 |
主要内容 |
评价方式 |
评价 对象 |
参与人数 |
备注 |
2017-2018上学期 |
出勤、讨论(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段考、期末考试 |
考试成绩评定: (1)期评成绩=形成性成绩(平时成绩)(40%)+终结性成绩( 期考成绩)(60%) (2)平时成绩=段考20%+实训10%+课后作业5%+随堂测验5%(随机抽考=考勤+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考成绩=闭卷考试卷面分数。
|
2015中医定向班 |
100人 |
本班共100人参与本次形成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工作方案分析 |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成绩评价方法:即课后作业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成绩评定;实训成绩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通过观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的程度,动手的能力和实验报告进行成绩评定;随堂测试不定时考试,要求学生现场完成,根据提交答卷的情况评定成绩,既考核了学生到课情况也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 本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改变既往期评成绩由实验报告10%+段考20%+期考70%的构成比例,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一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到课率,及时书写完成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复习巩固。二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积极讨论,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三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性,在实训课能较好的知识联系实际,诊法与辨证的实际动手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实训报告的书写也较为整洁、正确与完整。 总之,本学科系统实施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取得的成绩以及所表现的学习情感与学习策略的评价,对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也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