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壮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1301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理论22,实验(见习)12,网络0
一、课程简介
壮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壮医诊断学是壮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壮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壮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壮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壮医常用诊断技法的应用以及壮医临床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及技巧,为学习壮医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此课程总学时为51学时。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壮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壮医常用诊断技法的应用以及壮医临床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及技巧,包括壮医望诊、询诊、闻诊、按诊、探诊等五大类诊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壮医判断疾病的病性病位并结合主症进行诊断的辨病方法,学会对病情资料的归纳整理及辨病思维的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壮医病案的书写,为进一步学习壮医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壮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壮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壮族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壮民族的热爱及对壮医药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诊断学的概念;
2.掌握壮医诊断学的内容;
3.掌握壮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壮医“诊断”、“诊法”、“病”、“证”、“症”等概念的含义,病位、病性概念的含义.
2.壮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壮医诊断的概念、壮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第一章 望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望诊,特别是目诊和甲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望诊,特别是目诊和甲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壮医望诊、整体望诊、望三道排出物。
2.壮医目诊。“勒答”(目)诊的方法和内容,白晴分部定病位,龙路脉络及斑点的形色定病性,常见病的目诊诊断方法。
3.壮医甲诊。甲诊的常用部位及名称,甲诊的方法和内容,察指甲的颜色、质地、月痕和甲襞,主要甲象。常见病的甲诊诊断方法。
4.壮医舌诊。
第二章 询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询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询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询诊的内容和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询诊的内容和方法。难点:询诊的临床意义。
2.情志和男性病的常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章 闻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闻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闻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闻诊的概念、主要内容。重点:听声音、闻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 按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按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按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壮医脉诊方法。
2.单手三指四肢脉诊法。
3.农氏腹脉诊法。重点:脉诊、农氏腹诊法。难点:壮医脉诊、农氏腹诊法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探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探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探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探诊的概念、内容、适应病症。
2.痧病探诊。
3.跌打探诊。
4.预后探诊。重点:痧病探诊,跌打探诊,预后探诊的方法和常见病诊断。难点:痧病探诊,跌打探诊,预后探诊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疾病判定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病性、病位和病名规则的基本概念;
2.掌握壮医病性、病位和病名规则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疾病定性。重点:疾病定性。
2.疾病定位。重点:疾病定性。
3.壮医病名规则。
4.壮医辨正。
第七章 诊断与病案
【目的要求】
1.了解壮医病情资料的归纳整理和属性的分类;
2.熟悉壮医辨病思维的方法与步骤及病案书写的内容。
【教学内容】
1.疾病定性:毒盛与正虚定性,常见毒盛病性,常见正虚病性,病性相兼。
2.疾病定位:谷道病,气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的表现及临床类型。
3.壮医病名规则。
4.壮医辨证
5.病案。壮医病案书写通则,病案书写的意义、内容、格式。
实验内容
实验一: 壮医目诊
【目的要求】
1.熟悉壮医目诊的基本器材。
2.掌握壮医目诊的操作。
3.熟悉壮医目诊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壮医目诊操作方法。
实验二: 壮医甲诊
【目的要求】
1.了解常用甲诊基本器材。
2.掌握甲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 掌握常见甲像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壮医甲诊操作方法。
实验三: 壮医诊断综合
【目的要求】
1.掌握壮医常见诊断方法的基本器材。
2.掌握壮医目诊、壮医甲诊、壮医舌诊、壮医询诊、壮医脉诊的操作方法及观察要点。
3.掌握壮医门诊病历的书写。
【教学内容】
1.壮医目诊、壮医甲诊、壮医舌诊、壮医询诊、壮医脉诊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壮医诊断的概念、壮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壮医目诊、甲诊的方法和内容;询诊的内容和方法;听声音、闻气味的临床意义;痧病探诊,跌打探诊,预后探诊的方法和常见病诊断;疾病定性、疾病定位、壮医病名规则、壮医辨证。难点是壮医目诊、甲诊的临床意义;询诊的临床意义;疾病定性、疾病定位、壮医辨证和病案书写。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加强逻辑推理的方法,重点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2.充分利用声像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绪论 |
绪论 |
3 |
第一章 |
望诊 |
10 |
第二章 |
询诊 |
1 |
第三章 |
闻诊 |
1 |
第四章、第五章 |
按诊、探诊 |
1 |
第六章 |
疾病判定 |
5 |
第七章 |
诊断与病案 |
1 |
实验 |
壮医目诊、壮医甲诊、其他壮医诊断方法 |
12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论理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本课程操作性强,除了闭卷外,该课程的考核还增加临床操作考试,作为平时成绩。临床操作通过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通过实验报告形式提交,考查学生对壮医特色诊断方法的操作技能。
2.考试成绩评定:理论考试成绩占70%,临床操作成绩占30%。
3.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验课的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掌握壮医常见诊断方法,培养学生壮医诊断思维,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理论教学内容融汇贯通。教师在实验课课堂上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可加深对壮医诊断方法的认识和掌握,为壮医诊断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奠定基础。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1] 伟刚林.壮医诊断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01.
2.参考资料:
[1]黄汉儒.中国壮医学.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撰写人:宋宁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