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概论》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壮医药学概论》 任课教师(职称): 曾振东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4临床医学 2017-2018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导论
教具: 讲义、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基本教材: 《壮医药学概论》 高等学校壮医药专业教材(第一版)
教学目的:1、掌握壮医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社会因素与壮医药的关系,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3、了解壮族社会历史概况、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为壮医药的基本概念,壮族的来源、社会历史发展特点。难点为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壮医药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 4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什么属于壮医药的范畴?
2、壮医存在的客观性为什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地理气候等与壮医药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后记:_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概论》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20分
60分
75分
5分钟
|
一、概论 (包括介绍本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
概述:壮医药的定义--壮族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经过对积累和总结出的宝贵医疗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简称为壮医。
二、壮族社会历史概述
1.壮族历代版图情况。
2、壮族:是生活在岭南(主要是生活在广西百色、河池、南宁、柳州)一带,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
3、壮族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的爱好和风俗、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5、壮族是最早种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
6、壮族社会历史沿革
7、壮医药:是由壮族人民在生活、生产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
8、壮医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9、壮汉文化与医学互相渗透、并存。中医药在壮族地区是不发达的。
三、壮族历史、人文、地理与壮医药的关系
1、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影响
(1)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
A、土司制度下的医药机构
B、土官对壮医的重视
土官对壮医药的重视表现在对名医、神医、药王的崇拜和纪念以及对民族医药采取的一些褒奖措施。
(2)土司制度对壮医药的消极影响
A、专业壮医队伍受到限制
B、分科不细,多数壮医的治疗方法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
C、土司制度下的狭隘、保守、封闭思想意识,对于壮医药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
D、壮族医药还常常被披上迷信的外衣,这就束缚了它的发展。
2、 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
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使痧、瘴、蛊、毒、风、湿等成为地方常见病,针对此类病症的内、外治疗方法产生。
3、稻作文化与壮族医药
产生植物药与动物药
4、果蔬栽培与壮族医药
产生植物药
5、石器文化与壮族医药
壮族石器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与壮医药,尤其是壮医针刺、放血疗法的起源有着密要的关系。
6陶瓷文化与壮族医药
制陶技术的进步,是陶瓷针产生的前提条件。陶瓷针是针刺用具的一大进步,且是后世金属医针的出现和针刺疗法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7、青铜文化与壮族医药
金属针具件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
8、饮食文化与壮族医药
壮族饮食的特点为喜食素淡之物、爱吃糯米类食物、喜食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壮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对壮医药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9、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
巫文化的核心是信仰鬼神,壮族先民越人重巫,医巫同源、医巫并存的壮族地区文化发展特点,对壮医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0、壮族民俗特色与壮医药的关系
壮族有断发、文身、服色尚青、鼻饮、喜食生猛、居干栏、捡骨重葬等民俗,与壮医药有密切关系。
11、干栏建筑与壮族医药
壮族麻栏是古人树上巢居的一种发展,壮族麻栏建筑,主要与壮族人所居的地域环境及卫生保健有关。
12、交际性文化与壮族医药
壮族的交际性文化包括壮族语言、文字、山歌等,使壮医药知识得以流传。
13、花山岩壁画与壮族医药
花山壁画上的人像,不管是正面图还是侧面图,都是一种典型的午蹈动作或功夫形象,其直接效果是却病健身,特别是其对腰、膝、肩、肘等处关节肌肉的锻炼效果。
小结:总结归纳本次课堂所学知识。布置思考题。
|
多媒体教学
结合图片讲解
采用对比的方法,与各兄弟民族医药比较,加深学行印象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