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基教案8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 案
授课教材:《壮医基础理论》
授课内容:第六章 壮医学的病因病机理论
授课课时:3学时
授课对象:2016壮医学
授课类型:理论授课
备课教师:薛丽飞
备课日期:2016年08月20日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壮医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职称): 薛丽飞 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6壮医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 壮医学的病因病机理论 第三节病机
教具: 讲义、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基本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中医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系列教材(第一版)
教学目的: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3、掌握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和气血失调的基本病机
4、掌握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的病机
教学重点、难点:病机的基本概念;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课时安排: 3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试述虚实病机各是怎样形成的。
2、试述阴阳亡失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气随血脱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4、何谓虚、实?其病理机制及证候表现怎样?
教学后记:_1、病机须讲深透。2、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对比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5分钟
110分钟
5分钟 |
绪 论前 言:授课内容安排、学习方法、成绩评定方法及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三节 病 机所谓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一、毒、虚损正壮医学认为,毒和虚是危害机体健康,导致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如前所述,广义的毒邪是指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邪,是指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一类致病物质的总称。 二、天地人三气失调壮医认为,人体三部之气是同步运行,制约生化,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要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若不能适应者,则可生病。 三、三道两路不畅壮医认为,三道两路以通为用,三道通畅,调节有度,人体之气就能与天地之气的变化保持协调平衡,从而维持健康状态。如果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三道阻塞,或调节功能失常,就会成为导致疾病的重要机理。 四、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疾病的虚实变化。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的基本病机 2.虚实错杂及虚实转化的病机 3.虚实真假的病理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邪正盛衰的变化,不仅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也决定着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一般有两种情况。 1.正胜邪负,疾病痊愈 2.邪胜正负,疾病恶化 五、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稳定,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阳不制阴、阴不制阳的病理状态。 (一)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二)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四)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 (五)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类。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的丢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六、嘘勒失常嘘勒失常,包括气和血的不足、功能失常、运行异常以及气和血互根互用关系的失常等病理变化。 (一)嘘的失常 嘘的失常,主要包括气的不足、功能减退和运动失常等。主要表现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 (二)勒的失常 勒血的失常,包括血虚、血瘀、血热和出血等。血虚和血热是指血液的质量失常,血瘀和出血是指血液的运行失常,而质量和运行失常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嘘勒互根互用的关系失常 七、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是指水液的生成、输布或排泄发生紊乱和障碍,临床表现为水液不足、水湿痰饮停滞、水液与气血的关系失常等。 (一)水液不足 水液不足,是指水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脏腑、形体、官窍失于濡润、滋养,从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摄水不足,水液来源减少;二是燥热之邪、五志之火等耗伤水液;三是汗、吐、下导致水液丢失过多。 (二)水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 水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水液得不到正常的输布,导致水液在体内滞留。 (三)水液与气血的关系失常 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脏腑的气化和气的升降出入,而气的循行也以水液为载体,方能通达上下内外,遍布全身。津液的充足,也是保持血脉充盈、运行通畅的条件。因此,当水液失常时,就会导致气血的异常。
小结:总结归纳本次课堂所学知识。布置思考题。 |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对比式方法进行理论的讲解。并设计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反复讲解,强调壮医药的特色。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