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基教案6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 案
授课教材:《壮医基础理论》
授课内容:第五章内脏 、形体、官窍
授课课时:8学时
授课对象:2016壮医学
授课类型:理论授课
备课教师:薛丽飞
备课日期:2016年09月01日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壮医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职称): 薛丽飞 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6壮医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内脏、形体、官窍
教具: 讲义、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基本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中医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系列教材(第一版)
教学目的:1.掌握咪心头、咪钵、咪隆、咪叠、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特点,以及与体、窍的联系;
2.掌握咪背、咪胴、咪虽小肠、咪虽大肠、咪小肚、巧坞、咪花肠的生理功能;
3.掌握皮、诺、筋、夺的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4.掌握耳、眼、鼻、口齿舌、咽喉、前阴、肛门等官窍的生理功能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咪心头、咪钵、咪隆、咪叠、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特点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 8学时(4次课)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 咪腰主骨的机理何在?
2.简述胃气的含义及其意义?
3. 咪心头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4. 咪叠有何生理特性?
5. 咪钵之气的宣发运动可体现咪钵的哪些生理作用?
6.何谓咪腰主水?其生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7. 咪叠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 咪背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9.何谓咪隆主司统血?咪隆主司统血的依据是什么?
10.为什么说咪钵为“娇脏”?
11.何谓咪隆主司运化?运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如何?咪隆失于健运有何主要病理表现?
12.为什么说“咪心头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与“巧坞”有何关系?
13.何谓通调水道?咪钵是怎样完成这一功能的?
14.如何理解“脾主升清”?
15. 咪隆对嘘、勒、水液的化生、输布运行有何生理作用?
16. 咪腰与咪小肚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如何?
17.如何理解咪钵主气?
教学后记:_1、咪心头、咪钵、咪隆、咪叠、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特点须讲深透。2、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对比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05分钟
170分钟
|
绪 论 前 言:授课内容安排、学习方法、成绩评定方法及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五章内脏、形体、官窍 壮医认为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称之为内脏,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和枢纽。壮医没有很明确的“脏”和“腑”的区分观念,笼统称为内脏或脏腑。 第一节 内 脏 一、咪心头 (心) (一)咪心头的主要生理功能 1、生血、行血 咪心头脏与人身之勤血关系密切,古人称之为“心主血”,意思是全身的血液主要由咪心头所主管。具体讲有两种含义:一是心有生血作用;二是心有行血作用。 2、主神志 咪心头主神志,壮医认为神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是大脑“坞”的生理功能,中医又称“藏神”或“主神明”。所谓心藏神,是指“心”是人身神气产生和收藏之处,也是神气发生气化的场所。 (二)咪心头的生理特点 咪心头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主宰人身和主温运两个方面。 1、为主宰:咪心头脏在人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起着支配或主宰作用,为脏腑之首,人体内各脏腑器官组织都是在它的支配和领导下进行活动。 2、主温运:咪心头脏包含心气、心血。心脏的气血是全身气血的组成部分,它既要受到全身气血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一定特点。心阳气主温运,共同体现了心的生理机能。 (三)咪心头和体、窍的关系 1、咪心头和龙脉(龙路)的关系 2、咪心头和舌的关系 (四)咪心头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二、咪钵(肺) 壮医称肺为“咪钵”。肺位于隔上,胸腔之内。覆盖于心之上,在五脏中它的位置最高,故古人称为“华盖”,壮医称其为气府。 (一)咪钵(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咪钵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主宣发与肃降 1)咪钵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保持皮肤毛窍通畅,宣散浊气于体外。②输布气血津液于身体各部。③宣发卫气于体表调节肌腠之开合,排汗散气。肺外合皮毛,咪钵之气能将部分水谷之精微化为卫气而敷布于体表,以调节肌腠之开合,排汗散气,调节水液代谢。 2)咪钵主肃降的生理作用,可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吸入清气,完成气体交换。②向下布散清气、水液和水谷精微物质。③清洁呼吸道。④调畅体内脏腑气机。 3、主行水 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所谓行水,即通调水道,是指咪钵之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4、连通龙脉网络 壮医认为咪钵与龙脉网络相连通,咪钵在主司呼吸运动过程中,全身的血液在龙路中循环流通,均流经咪钵之脏,通过咪钵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布全身。 (二)咪钵的生理特点 咪钵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为娇脏和主敷布两方面。 (三)咪钵与体窍的关系 1、咪钵与皮毛的关系 2、咪钵与鼻窍的关系 (四)咪钵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三、咪隆(脾)、咪曼(胰) (一)咪隆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运化水谷:运化水谷,就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精微物质的转输作用。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即咪隆之气有促进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2、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咪隆统血,是指咪隆之气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3、主升清 升降是体内脏腑功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体内脏腑之间必须有这一升一降的矛盾统一作用,才能产生生理机能,维持生命活动。对于咪隆来说,其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二)咪隆的生理特点 咪隆的主要生理特性可反映在喜燥恶温方面。 (三)咪隆与体窍的关系 1、咪隆与肌肉、四肢的关系 2、咪隆与口的关系 (四)咪隆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四、咪叠(肝) (一)咪叠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升发疏泄 1)调畅气的运动。 2)促进咪隆咪胴的运化。 3)调节血和水液的输布。 4)调畅情志。 2、主藏血 咪叠主藏血,指咪叠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 (二)咪叠的生理特点 (三)咪叠与体窍的关系 五、咪腰(肾) (一)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 咪腰藏精,是指咪腰脏具有贮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功能。 2、主水 咪腰有维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脏腑理论中将这种功能称为“主水”。 3、主纳气 纳,即固摄、收纳的意思。咪腰主司纳气,是指咪腰有配合咪钵以完成呼吸运动的功能。 (二)咪腰的生理特点 咪腰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为主闭藏。 (三)咪腰与体窍的关系 (四)咪腰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理 六、咪背(胆) 咪背附于咪叠之内,在咪叠之短叶间,内藏胆汁。咪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和排泄胆汁。 七、咪胴(胃) (一)咪胴的主要功能: 1、受纳水谷。2、腐熟水谷。 (二)咪胴的生理特点 八、咪虽(肠) 咪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吻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 九、咪小肚、脬(膀胱) 咪小肚膀胱又名“脬”,俗称“尿脬”,位于下腹,小腹中央,与肾直接相通。咪小肚为贮尿的器官,主要功能是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巧坞(脑) (一)巧坞的生成: (二)巧坞的功能 壮医明确“巧坞” 即脑,主管人的精神活动,语言及思考能力。 (三)巧坞病常见症状及其机理 十一、咪花肠(女子胞) (一)咪花肠与咪腰和龙路等脏器组织的关系 (二)咪花肠的功能: 小结:总结归纳本次课堂所学知识。布置思考题。 第二节 形 体 形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一切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组织器官,包括头、躯干、肢体、内脏等有形质可见的组织。狭义的形体,是指有特定含义的“五体”——皮、脉、筋、骨、肉,它们是构成整个人身形体的重要组织。本章所述的“形体”即是指“五体”,壮医将其分别称为:“夺”、“诺”……等。 一、皮 皮,又称皮肤,覆盖人体表面,皮肤表面有毛发、汗孔等附属物。皮肤具有防止外邪入侵,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与体温,并有一定的辅助呼吸的作用。皮肤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二)皮和咪钵的关系 二、诺(肉) 壮语称为“诺”,即今之肌肉,古籍称肌肉为“分肉”,包括现代的肌肉组织、脂肪、和皮下组织。肌肉上的纹理称“肌腠”,分肉与分肉之间的凹陷处中医称为“溪谷”,溪谷是人体俞穴所在之处,也是体内之气汇聚的地方,诺正常收缩与弛张,维持着人体运动的灵活自如,诺还可以保护内脏,缓冲外力的损伤。《内经》喻之“肉为墙”,故亦能抵御外邪。 (一)诺的功能 (二)诺和咪隆的关系 三、筋 筋,包括现代所称的肌键、韧带和筋膜。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保护内脏等功能。在五脏当中,筋和咪叠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筋的结构与功能 (二)筋与咪叠的关系 四、夺(骨) 壮语称为“夺”,即今之骨。 (一)夺的结构与功能 夺之间均有关节相连,借助筋与诺的伸缩,则四肢能做各种各样的运动。 (二)夺与咪腰的关系 第三节 官 窍
官和窍的概念不尽相同。官,是指机体上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如耳、目、口、鼻、咽喉,皆称为官;窍,即孔窍、苗窍的意思,即内脏与外界交通的窗口。古代有“五官”、“七窍”、“九窍”之说。五官,指耳、目、口、鼻和咽喉;七窍,即口、两鼻孔、两目和两耳;九窍,即七窍加前阴、后阴。习惯上将五官也称为窍,而前阴、后阴只称窍,不名官。 每一个窍,都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它对外与周围环境相通,对内通过两路、三道同脏腑保持密切的联系。 一、耳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司听觉,位于头部左右,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耳与咪腰、咪心头的关系较为密切。 (-)耳与内脏的关系 (二)耳与两路的关系 耳为血脉之所聚。 二、勒答(眼)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有主司视觉的功能,与内脏两路皆有关,但与咪叠的关系最密切。勒答与龙路火路有广泛的联系。壮医对眼睛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大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于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眼睛长在头面部,直接受“巧坞”指挥,因此在疾病诊断上,壮医把目诊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目诊可以确诊疾病,可以推测疾病预后或确定死亡。人体内的脏腑气血,“三道”、“两路”、“巧坞”功能等,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获得相对准确的信息。 (一)勒答的结构与功能 (二)勒答与内脏的关系 (三)勒答与两路的关系 三、鼻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之门户,主司嗅觉,助发音,为咪钵之窍。鼻与咪钵的关系最密切,与咪隆、咪叠、咪背也有关系。 (-)鼻的结构与功能 (二)鼻与内脏的关系 四、口齿舌 口、齿、舌是进饮食,辨五味,泌涎唾(即口水),助消化,磨食物与助发音的器官。口、齿、舌通过三道、两路与脏腑相联系,其中与咪隆咪胴、咪心头、咪腰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口齿舌的结构与功能 (二)口齿舌与内脏的关系 五、咽喉 咽喉为口鼻与咪钵咪胴之通道。咽喉的主要功能是行呼吸、发声音、进饮食。咽喉与咪钵、咪胴、咪隆、咪腰、咪叠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咽喉的结构与功能 咽喉的主要功能是行呼吸、发声音和进饮食。 1.行呼吸、发声音 2.进饮食 咽为水谷之通道,为咪胴之所系,饮食物入口,经过舌下金津、玉液分泌的唾液调润,通过咽的吞咽,顺食道而下,直入咪胴之中。 (二)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六、前阴 前阴是男、女外生殖器与尿道口的总称,是排尿与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经、娩出胎儿的器官。前阴与多个脏腑都有联系,而其中与咪腰、咪小肚、咪叠、咪隆四者关系较为密切。 (-)前阴的结构与功能 (二)前阴与脏腑的关系 七、肛门 肛门是排出粪便的器官。由于它专司排出水谷之糟粕,故称“粕门”,咪钵主体内之气的下降,能协助咪虽大肠传化,故咪钵与咪虽大肠联系密切。肛门与咪虽大肠、咪钵、咪腰、咪隆等多个内脏的关系较为密切。 (-)肛门的主要生理功能 肛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出粪便。 (二)肛门与内脏的关系 |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对比式方法进行理论的讲解。并设计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反复讲解,强调壮医药的特色。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