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壮基教案2

发布时间:2015-11-21 21: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  案

 

 

 

授课教材:《壮医基础理论》      

授课内容:阴阳为本             

授课课时:4学时               

授课对象:2016壮医学          

授课类型:理论授课            

备课教师:薛丽飞              

备课日期:20160901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壮医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职称):      薛丽飞   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6壮医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阴阳为本                                                   

教具:    讲义、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基本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中医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系列教材(第一版)     

教学目的:1熟悉壮医学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掌握壮医学阴阳理论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壮医学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 4学时(1次课)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什么是阴阳的相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2、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括哪几方面的关系?

                  3、阴阳学说在壮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几方面?

                                                   

教学后记:_1、壮医学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须讲深透。2、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对比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10分钟

 

 

 

 

 

 

 

 

 

 

 

 

 

 

 

 

 

 

 

  绪    论

前 言:授课内容安排、学习方法、成绩评定方法及学习目的和要求。

    阴阳理论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阳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变化着。壮族先民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事物的变化也由阴阳双方斗争而起,这就是阴阳为本的思想。

第一节  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根据阴阳的概念,如天地、日月、昼夜、上下、水火、升降、动静、内外等均可以用阴阳加以说明。概括地说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属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属阴。应用于医学领域,即凡具有推动、温煦、兴奋、无形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的属阳;而有凝聚、滋润、抑制、有形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属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首先,表现为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例如,寒证和热证的转化,病变的寒热性质改变了,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又如,人的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之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二者在生理活动中不断地相互转化,物质转化为功能,功能转化为物质。如果没有物质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其次,还体现在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这就是阴阳理论中“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总之,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是阴阳双方通过比较而实现的。

二、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交感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变化的根源。交感是在阴阳二气的运动中产生的。

(二)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其内容有三:   

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矛盾的,相对立的,因而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阴阳对立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即阴阳双方的相互抑制。

阴阳对立可引起阴阳的相互排斥,这种排斥往往在阴阳双方的盛衰相差很大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其内容有二:   

    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双方中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  

   2、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例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

在某些因素影响下,阴与阳之间的互根关系被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病理状态,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消减或增长,维持着相对运动状态的平衡,称为阴阳的消长平衡。

一是阴阳互为消长,在阴阳双方对立制约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变化,这是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

二是阴阳皆长皆消,在阴阳双方互根互用过程中,阴与阳之间可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长皆消的消长变化,这是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

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这种现象称为阴阳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  阴阳理论在壮医学中的应用

壮族民间有“笃信阴阳”的说法,壮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皆以阴阳为本,其主要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一、说明人体的结构功能

二、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即阴盛或阳盛,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可表现为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二)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即阴虚或阳虚,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可表现为阳虚则寒和阴虚则热。

(三)阴阳互损

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当阴阳偏衰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情况。

(四)阴盛阳盛

壮医罗家安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阳盛对各种痧症进行分类,作为辨证的总纲。而阴盛阳盛的说法较为特殊,其形成可能是与壮族地区气温既偏高同时雨量充沛的自然现象以及某些痧症的特殊症状表现有关。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小结:总结归纳本次课堂所学知识。布置思考题。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对比式方法进行理论的讲解。并设计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反复讲解,强调壮医药的特色。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