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壮基教案1

发布时间:2015-11-21 21:14:42 浏览次数: 【字体:

教  案

 

 

 

授课教材:《壮医基础理论》          

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6壮医学             

授课类型:理论授课               

备课教师:庞宇舟                 

备课日期:20160825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壮医基础理论》      任课教师(职称):      庞宇舟     教授   

授课对象及时间:2016壮医班        2016-2017学年上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 绪论                                                   

教具:    讲义、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基本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中医专业壮医方向本科系列教材(第一版)     

教学目的:1掌握壮医学和壮医学理论的概念。                                        

2掌握壮医理论的特点。                                  

3、掌握壮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4、了解壮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壮医学和壮医学理论的概念、壮医理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 4学时(1次课)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何谓壮医基础理论?壮医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2、壮医理论有何特点?

                                                                          

教学后记:_1、壮医基础理论的定义须讲深透。2、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对比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绪    论

前 言:授课内容安排、学习方法、成绩评定方法及学习目的和要求。

    由于壮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南方岭南一带,气温长年湿热,瘴邪、痧邪、蛊毒等致病邪气盛多,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瘴”、“毒”、“蛊”、“痧”、“风”、“湿”以及气道、谷道、水道、龙路、火路等疾病。在长期与这些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壮族先民创造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壮医和壮药。

一、壮医学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一)壮医学的概念

    壮医学,是以壮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特点的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部分传统中医理论为依据,用以诊治壮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民族医学科学理论。

    壮医学把人体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内部联系和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椐壮族独特的医学理论,进一步结合传统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方法,阐释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科学理论。

    壮医学在长期的医疗活动实践中,经过千百年的临床检验、总结、充实,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既有三气同步传统整体观及辨病论治等基本特点,又有较为系统的理法方药及独特卓越临床疗效的壮族医学理论。

(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壮医基础理论是指导壮医临床医学的专业基本理论,是关于壮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独特思维方法的学科。壮医基础理论是壮医学理论体系的最核心部分,对于继续学习《壮医诊断学》等基础各学科以及《壮医内科学》等临床各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壮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壮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1)古代医疗经验的积累

  (2)传统中医学的影响

  (3)历代壮医壮药知识的传授及整理

  (4)壮医学理论的哲学思想

  2、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依据

 (二)壮医理论体系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壮医学理论的特点

 (一)三气同步整体观

    壮医学把人在宇宙间视为人天地三同步同运行的统一体,自人体内部来看又当作是一个有限的小宇宙单元,把整个人体区分为三部,即上部天、中部人、下部地,人体内三部也是同步运行,制约化生,生生不息。

(二)三道、两路论

    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均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化生、贮藏、输布、运行的场所。分而言之,谷道是为饮食物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之通道;气道是人体一身之气化生、输布、贮藏之处所;水道则是人体水液的化生、贮藏、输布、运行的地方。

    龙路与火路,是壮医对人体内虽未直接与大自然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的命名。壮族传统认为龙是制水的,龙路在人体内即是血液的通道(故有些壮医又称之为血脉,龙脉),其功能主要是为内脏骨肉输送营养。龙路有干线,有网络,遍布全身,循环往来,其中枢在心脏。火为触发之物,其性迅速(“火速”之谓),感之灼热。壮医认为火路在人体内为传感之道,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可称“信息通道”。其中枢在“巧坞”。

(三)壮医辨病与辨证

    壮医辨病是将通过各种诊断技法收集到的病理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判断,以确定患者之疾为何病,归属哪一科。壮医辨证是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态,加以综合,以确定疾病的阴阳属性。

四、壮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小结:总结归纳本次课堂所学知识。布置思考题。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对比式方法进行理论的讲解。并设计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反复讲解,强调壮医药的特色。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