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8028
课程名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 学 时:17 学分:1 理论课学时:17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一门指导临床检验学生对实验室的建设、人员的管理,在检验中的质量管理,尤其对检验前、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等要求达到了解和熟悉。通过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学习,要掌握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办法。掌握检验质量保证中的检验前及检验后的质量影响因素以及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和方法。加强学生学习本书的重点和要点,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和考试等。其中课堂主讲部分是通过教师结合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实际的需要划定教材中需要讲授的各章节,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实际应用情况以启发式、举例分析式等教学手段讲解,以达到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为目的。讨论是由老师举出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实际在课堂进行分析、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
【掌握】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了解】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定义、过程和内容的
思考题:
1、临床实验室的定义是什么?
2、临床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掌握】标准操作规程的定义。
【了解】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层次。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掌握】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图的定义
【掌握】实验室质控规则。
【熟悉】质量控制的各项要求及失控后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
2、室间质量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3、质控规则中22s 的含义是什么?
4、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绘制过程是什么?
5、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如何进行?
第七章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掌握】全面质量控制(TQM)的定义和内容
【掌握】掌握分析前、分析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标本的储存制度。
思考题:
1、什么是TOM?
2、为什么说分析前的质量管理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关节?
3、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有哪些?
4、如何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审核?
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熟悉】实验室常见消毒灭菌方法。
【了解】常见实验室安全标识
【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及进度分配表
课程内容 | 理论课时 |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 | 2 |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 2 |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 4 |
第七章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 4 |
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 4 |
合计 | 16 |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必修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加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主要要求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要考核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程度。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随机提问)+课程理论考试成绩。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目
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杨惠等,《临床实验室管理》
参考练习: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卫生部配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