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资源共享

2021级临床医学《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3-08-25 08:59:44 浏览次数: 【字体: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外科学

学分6

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见习20学时,实验28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养成遵守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医学生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养成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养成关心病患、敬畏生命的仁爱精神。养成互相监督、互相包容、通力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2.知识目标

通过《外科学》总论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说出外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外科临床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外科学》各论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说出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和预后判断等,培养学生初步临床实践能力。

3.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外科诊治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正确说出无菌操作技术,如手术人员的准备,包括消毒方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方法、能正确说出手术人员在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能正确说出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方法和铺无菌巾方法等。能正确说出外科基本操作(切开、缝合、打结)的操作规范和方法,能正确说出单手打标准结的方法和器械打结方法。能正确说出手术室布局,能正确说出手术流程和手术人员分工和合作。能基本回答外科补液方法。能基本回答外科输血方法。能正确说出围手术期的处理。能正确说出脓肿切开引流方法及伤口换药技术。能大致回答内镜在外科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大致回答外科微创技术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认识情况,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其明确学习方向,逐步适应本学科的课程特点,最终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目的。

2.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30%)+终末性评价(7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集体性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全体同学集体共同参与,即每位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阶段性的学习成效反映,范围包括课程作业、案例分析、实验课技能考核、见习带教等。参与性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反映,范围包括随机抽查点名、随堂作业、课堂学习(课内提问、分组讨论学习、翻转课堂学习等)。课程终末性评价采用笔试或机试形式进行。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A1/A2/A3/B1题型,记忆型题与应用型题比例为3:7。

【参考书目】

教材: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9版。

 

 

 

 

 

 

 

 


《外科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外科学历史及进展、外科范畴、外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病患的痛苦,领略外科医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素质修养,加深对外科学的认同感,增强学习外科学的信心。

2.能力目标:能基本回答外科学的范畴和外科疾病分类。

3.素质目标:树立外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外科学的范畴与分类:外科学是一门要求能正确说出外科疾病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并研究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外科学教学内容包括外科学基础、外科疾病和外科手术学。按病因,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七类,即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内分泌功能失调、寄生虫病和其他性质疾病。

2.怎样学习外科学:必须坚持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方向;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必须正确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外科实践,并有所创新。

3.外科学发展简史;我国和现代外科的发展历史和成就。

考核重点外科学的范畴与分类。

 

第二章 无菌术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养成自律的习惯。

2.知识目标:能基本回答手术无菌操作原则和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能大致回答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3.能力目标:能正确说出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的准备;手术无菌操作原则。

2.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手术室的管理。

考核重点重点:无菌观念和基本概念;术前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各脱水、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说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说出体内钙、镁、磷异常的临床表现。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对各脱水、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进行临床诊断和防治;能进行体内钙、镁、磷异常的诊断及防治。判断饥饿、手术及创伤后人体代谢变化。

3.素质目标  通过各种案例,使学生正确认识体液代谢,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2.体液代谢失调:各种类型缺水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水中毒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钾代谢异常(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体内钙、镁、磷异常。

3.酸碱平衡失调:各种类型酸或碱中毒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临床处理基本原则。

考核重点重点:水和钠代谢异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体内钾代谢异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难点:代谢性酸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四章 输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输血的适应症,能基本回答交叉配血,能大致回答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2.能力目标:懂得识别和防治输血不良反应。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外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懂得血液对机体的重要性,养成关心病患、敬畏生命的仁爱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2.输血并发症及其防治: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疾病传播;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

3.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

4.血液成份制品:血细胞成分;血浆成分;血浆蛋白成分。

5.血浆代用品。

考核重点重点: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输血的并发症及防治。难点: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 外科休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能正确说出低血容量性及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治要点。能大致回答休克的概念和休克的病因分类以及病理生理。

2.能力目标:懂得休克补液的技术。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血液循环对机体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关心病患、敬畏生命的仁爱精神。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诊断、监测和治疗。

2.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3.感染性休克。

考核重点重点:休克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难点:病理生理。

 

    第六章 麻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说出麻醉的定义、麻醉方法的分类ASA分级、麻醉前准备的内容常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一次性限量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见并发症全身麻醉的定义,全身麻醉药的分类,全身麻醉常见的并发症气管插管的适应症保持气道通畅的方法麻醉期间及恢复期的监测指标。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麻醉前准备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进行辨别防治全麻并发症-上呼吸道梗阻的防治;正确选择麻醉方式;辨识麻醉期间发生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全身麻醉:吸入麻醉药强度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概念;全身麻醉常用药物乙醚、氧化亚氮氟醚、异氟醚、氯胺酮、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的临床应用;常用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全身麻醉并发症的监测指标及处理。

2.局部麻醉:局麻药的作用时间、成人1次限量、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普鲁卡因、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应用;局麻方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3.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穿刺路径的解剖层次,椎管内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腰麻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4.监测与管理:麻醉期间监测的重要生理指标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生理指标。

考核重点重点:麻醉前准备、ASA分级、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防治、局部麻醉的方法及毒性反应的防治、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麻醉期间呼吸和循环的监测难点:麻醉前准备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防治、局部麻醉毒性反应的防治;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麻醉期间呼吸及循环监测。

 

     疼痛治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疼痛概念、分类及疼痛程度评估。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能正确地对疼痛常用治疗方法进行选择。

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培养学生爱伤观念,解决病人疼痛之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概念、分类、疼痛程度评估。

2.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3.慢性疼痛治疗:慢性疼痛诊治范围;常用治疗方法;癌症疼痛治疗。

4.术后镇痛:镇痛药物;镇痛方法。

考核重点重点:常用的镇痛方法的选择;癌痛三阶梯疗法;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法。难点:镇痛药物的作用特点。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ICU的工作内容ICU常用病情评分系统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高级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药物治疗种类、剂量、途径、顺序;心肺脑复苏后的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能应用病情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能对心搏骤停者进行辨识并给出心肺脑复苏诊疗方案

3.素质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抢救危重患者。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重症监测治疗:ICU的概念、意义和工作内容,危重症病情评估。

2.心肺脑复苏

1)概述: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和意义。

2)基础生命支持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心肺复苏(CPR);电除颤。

3)高级生命支持:呼吸支持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CPR期间的监测;药物治疗。

4)复苏后治疗优化通气和氧合;维持血液流动学稳定;脑复苏

考核重点重点:ICU常用病情评分系统;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高级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药物治疗种类、剂量、途径、顺序难点:心肺脑复苏时给药的种类、途径、剂量和顺序。

 

    第九章 围术期处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说出手术前的常规准备,能基本回答手术后处理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能力目标 学会综合的临床思维,懂得正确判断病人的病情。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临床工作中每一例手术都要认真对待,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准备工作。增强救死扶伤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术前准备:一般准备;特殊准备。

2.术后处理:常规处理;卧位;各种不适的处理;活动;饮食;缝线拆除。

3.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出血的防治;术后发热和低体温的防治;术后感染的防治;切口裂开的防治。

考核重点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基本回答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指标。能正确说出肠内与肠外营养的适应证。能大致回答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能大致回答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能大致回答饥饿、创伤、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2.能力目标  学会综合的临床思维,懂得正确判断病人的营养状况。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在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病人的重要地位,营养不良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必须注重营养和支持治疗。增强救死扶伤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1)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营养作用;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正常人体生理需要量;饥饿、创伤、感染后的需要量。

2)能量储备及需要:基础能量消耗(BEE)和实际静息能量消耗(REE);热量需要估计方法;非蛋白质热量与氮量之比。

3)营养状态的评定。

2.饥饿、创伤和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3.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的实施;并发症及其防治;肠内营养适应证。

4.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制剂;全营养混合液;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肠外营养的监测。

考核重点重点: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指标;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制剂、输入途径、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防治。难点: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向同伴或者教师复述外科感染概念病因和治疗原则说出各种软组织感染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对不同原因的外科感染进行辨别并进行相应治疗包括各种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3.素质目标:通过考试学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感染的危害性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预防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论:外科感染的概念、分类、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的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化脓性滑囊炎、掌深间隙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全身性外科感染:脓毒症、菌血症的概念、病因、常见致病菌、临床表现与诊治原则。

5.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考核重点重点:外科感染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难点: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   

 

 

    第十二章 创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创伤分类、诊断、创伤处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说出清创术。

3.素质目标: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熟练清创缝合。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论:概念;分类;病理;并发症。

2.创伤的诊断与治疗:创伤诊断;创伤处理。

考核重点重点:创伤的分类、病理、诊断、处理方法。难点: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反应、组织修复与与和过程;创伤严重程度评判,清创术。

 

    第十三章 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螫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烧伤临床分期,面积、烧伤深度的判断,和烧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2.能力目标:正确诊断烧伤的深度、面积、输液方法。

3.素质目标:能正确说出Ⅱ度烧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热力烧伤:

1)概念。

2)伤情判断:烧伤面积估算;烧伤深度识别;烧伤严重性分度;吸入性烧伤。

3)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

4)治疗原则。

5)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

6)烧伤休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补液方法)。

7)烧伤全身性感染:诊断与防治。

8)创面处理。

2.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损伤机制,治疗原则。

3.冷伤:非冻结性冷伤、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4.咬螫伤:兽咬伤,蛇咬伤,虫螫伤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重点:烧伤面积估算;烧伤深度识别;烧伤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烧伤休克补液方法;创面处理。难点:烧伤面积及深度的准确判断;烧伤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四章 肿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肿瘤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能说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对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膀胱癌的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3.素质目标:通过考试学习,使学生能够关爱肿瘤患者,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肿瘤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精神经济负担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概念;分类;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肿瘤分期;预防;防治。

2.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诊断与治疗方法。

考核重点重点:肿瘤的分类、分期、病理、临床特点、各项特殊检查方法及用途、外科治疗方法。难点:病理及分子事件;各项特殊检查方法及用途;常见体表的肿瘤的特点。

 

 

    第十五章 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的知识,学习器官捐献的伟大奉献精神,增强救死扶伤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注重人文关怀,养成关心病患、敬畏生命的仁爱精神。

2.知识目标:能大致回答临床移植简史、临床移植分类、移植免疫理论;能大致回答移植器官的获得;能正确说出常见器官移植的适应证和方法。

3.能力目标:懂得判断器官移植的适应证。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临床移植简史、分类。

2.移植免疫:临床移植免疫;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3.移植器官的获得:供体的选择;器官的切取与保存。

4.器官移植: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胰腺移植;肺移植。

考核重点难点: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

 

    第十六章 外科微创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微创的概念及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各种内技术的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外科微创技术,腹腔镜的使用有一点的认识

3.素质目标:通过考试学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患者损伤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2.内镜下的诊疗技术。

3.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内镜技术在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骨外科临床的应用。

4.内镜技术的发展。

考核重点重点:内镜下的诊疗技术,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难点: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脑疝的急救。

2.能力目标:通过病例,学生能够进行泌尿系损伤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对各种常见高颅压提出治疗的方案。

3.素质目标:通过考试学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教导患者如何保护颅脑,避免损伤。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概述:概念;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2.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类型;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3.急性脑疝:解剖学基础;概念;病因及分类;病理;临床表现;处理。

考核重点重点: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诊断和治疗原则。难点:颅内压的生理;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理论课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无菌术

2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

第四章

输血

3

第五章

外科休克

3

第六章

麻醉

6

第七章

疼痛治疗

3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3

第九章

围术期处理

3


期中考试

3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3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

3

第十二章

创伤

1

第十三章

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螫伤

2

第十四章

肿瘤

3

第十五章

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

3

第十六章

外科微创技术

3

总学时

48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