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中医外科学》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24 00:28:59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

《中医外科学》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 课程简介

《中医外科学》是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疾病的重要临床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强调用“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的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中医本科专业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外科专业设置进行临床见习,可以进一步学习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掌握中医外科的辨证治疗特点。

二、课程建设现状

1教学任务繁重

现有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骨伤科方向)本科生、赛恩斯学院本科生、针灸推拿专业高职高专学生《中医外科学》临床理论课、见习课、临床实习的教学工作。学生多,课时多,任务重。(具体看每学期课程安排)

2、人员数量少,结构老化

教师明细:邓柏杨(55岁)、何泽生(51岁)、周萌(54岁)、莫小勤(48岁)、赵云(38岁)、梁霄(48岁)、陶林昌(36岁)、杨文涛(47岁)共计8人;

年龄层差:50岁以上4人,45岁以上3人,35岁以上2人,45岁以上年龄有6人,占总人数77.78%。

师资结构老化严重(查询具体年龄),师资老化:高龄占绝大多数,梯队不合理;人少任务重,人才队伍面临断层。

三、建设目标

   目前该课程属于一般课程,力争经过3-5年建设成为学校合格课程。

四、建设内容

  1. 构建本学科课程的网络平台。具体体现在:开建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站;分章节开设网络课程,设置《中医外科学》题库、设置每周固定时间点在线的教师与学生在线答问互动。(还可设置中医外科学教学微信群、qq群形式)。期末考试增加答疑互动时间。

随着现代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不断建设与完善, 全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各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发展,为医学临床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示范与新的理念。针对当前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临床课教学质量建设的重点应是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上,因此中医外科学的教学重点就应该在围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技能上下功夫。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动画、流媒体视频等技术来重新构建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通过研究加强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学科特点的、有利于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考核体系,使学生能够冲破文字应试的束缚,引导学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与基本技能培养的学习,尽快实现从书本到临床的过渡。

  1. 教材规划:

现行教材的不足:现行的《中医外科学》教材重于说理,甚至连简单的病症视图都没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靠抽象的思维与记忆,难度较大。这种书本与临床实际存在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困难,有碍于临床诊疗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为此,理论课教材目前统一使用国家《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此外,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就学生学习现状、难点、问题点,编纂《中医外科学》辅助教材,诸如:《中医外科课程辅助教材》、《中医外科复习题集》

——在现有人员中组成中医外科学辅助教材编写组分工编写、辑撰成册完成。

  1. 题库建设:汇集全体中医外科学教师(中外、皮肤科、乳腺科、男性科、血管科等专业教师)分别建立各学科试题库,以备考试之需。

(4)考试评价体系建设

1.思考题(临床课、见习)2.学习态度(记作平时考察分数)

课后布置与之相关的临床思考题。

3.期末考试(依据占百分比)

五、教学考核评价

    加强监督和考查 为了巩固理论课和实习课的内容,在每章节学完后,给学生布置数量不等的课后复习题,学生结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考核,下次课前进行讨论式提问,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逐渐掌握影像学知识,同时与其他同学比较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各个疾病的影像学特点。课程结束后通过笔试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查是最有效的方式。

1.学生对教师授业的评价、教学督导员对教师授业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及期末考试相结合。

六、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面临人才断代的危机!!无法形成老中青合理的人才梯队。如何解决?医院编制解决、无解则大学编制解决。

外引、内联,培养?分阶段逐年引进、自我培养完成。

七、教改和科研工作

    在机会适宜时,实施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是一个围绕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建设中国高等教育优秀体系,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内诸多专家认为应更多地采用“立体化”的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和网络形式教材,形成一个教学包,建设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既传授知识又能够引导能力提高的精品课程,可以为教学提供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今后在建设网络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应注意吸收国内高水平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在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开展中医外科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对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将网络课程进行结构调整,增加了课堂影像、PPT、学生作品、病例资源库等学习资源栏目,并设计完成与教学内容的快速链接,使之成为一门较为完善的立体课程,如此可有力地带动中医外科学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课程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我们应建设应用教育技术平台。在建成中医外科学课程中心后,充分利用该系统资源,在作业、测试、考试、讨论模块进行教学设计与应用,利用资源模块进行学习资源的组织;利用作业系统布置批改作业;利用考试模块进行期中图片病例分析测试,这样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病症的识别能力。

    加强教改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改科研工作,每年定量完成并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积极申请各级教学科研课题,

                           课程负责人:邓柏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