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24 00:22:52 浏览次数: 【字体:

《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

皮肤性病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比较重要临床课程之一,该课程修课人较多,占用学时数不多,对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有重要作用。为了使皮肤性病学的课程教学规范化、合理化,使我校的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制定《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规划意义重大。

今后5年内,我们将根据我校的特点,深化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狠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我们将完善按层次分流培养的课程教学结构模式,提高适应于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大类的教材的质量,逐步实现教材的层次化,立体化和精品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改革方面继续改革,争取取得新突破;加强见习教学建设,全面提升见习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和学位层次;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网;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力争我院皮肤性病学课程改革和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
二、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现在基本情况

1。《皮肤性病学》课程在我校开建多年建设课程。其二级基础学院相关科室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

  2。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方险峰

1967.03

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陈会茹

1975.06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邓桂艳

1983.09

主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陶林昌

1975.09

主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韦斌

1978.01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梁毅

1978.02

副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黄敏婷

1985.03

主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柏彩宝

1982.04

主治医师

皮肤性病学

主讲教师

  3。 职称、年龄、学历比例

 

职称

人数

百分比

年龄

人数

学历

百分比

教授

1

12.5%

45岁以上

1

博士

12.5%

副教授

2

25%

40-45岁

3

硕士

37.5%

讲师

5

67.5%

30~39岁

4

本科

50%

 

三、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标准

  1、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实行分层教学

皮肤性病学教学按专业类别实行分层教学,如成教院专科类,使用教材应为:《皮肤性病学》、学时数为25;本科类,学时数为32;使用教材为:《皮肤性病学》;硕士研究生类,学时数48,使用教材为《临床皮肤病学》。分层教学更加体现了“熟悉”、“掌握”的原则,并且把不同专业对皮肤性病学要求的高低不同在教学的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学时数加以区别;

(2)教材加以区别;

(3)担任课程的教师在时间上也有相对稳定性上的区别。
  2、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融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改革与整合实践。在课堂讲授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恰当地结合起来,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继续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试点,使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新突破。
  3、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皮肤性病学分级教学的要求,对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采取如下方案:

(1) 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具有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 建立一支对皮肤性病学内容领会深入、教育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争取80%以上成为教学骨干。

(3) 拥有掌握本专业范围内皮肤性病学发展动态,具有本专业内科研主攻方向,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带动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教师开展工作,并年均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4) 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达到高、中、初级教师人数比例5:4:1。中青年教师中80%以上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5) 优选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持主讲教师教学效果好的不低于任课教师的90%,高职称教师上课率达到80%,主讲教师10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6) 加大对新上岗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每个青年教师安排教学导师,青年教师跟班听导师的课,导师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皮肤性病学所在教研室全体皮肤性病学相关教师不定期听青年教师试讲并评议,以提高新上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新上岗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

  5、 教学管理

(1)教师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考试试卷、成绩册等。试卷分析表等均要存档;

(2)任课教师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教师能开设课的种类和门数,已任课的专业,教学基本情况等。

(3)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这种评价标准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大胆地既教书又育人,大胆地重视素质教育,狠抓素质教育。
四、皮肤性病学课程建设基本目标

1、皮肤性病学网上辅导、答疑系统。

2、在2——5年时间内,师资队伍结构在职称、学历结构,教研水平和能力的结构方面更加合理化。

3、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与开发。

4、3年内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5、编写配套的皮肤性病学教材及教学辅导教材。

6、完善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

五、课程建设实现措施

1、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善教学大纲。严格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皮肤性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了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适合临床类、中医类专业要求的教学大纲。试行分层次教学,分成A,B,C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2、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备课充分,常备常新,不断修订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经常交流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促使教学和管理方法改进。建立导师制,督导组及系老教师经常随堂听课并进行指导。

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临床,注重方法的归纳、整理,注意举一反三。注意分析病因病机的形成过程和诊断思路,社会人文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揭示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对基本定义和概念的“质疑”和变成训练(包括课堂讨论、见习等),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

4、设计出的各类临床见习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5、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结合时代特点,优化多种媒体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互容互利,充分运用立体化的教学思想,为教师教学辅导、学生自学、练习,提供了更宽阔的教学空间;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在保持经典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精简内容,进一步优化结构和体系,以经典内容为载体,适当融入现代皮肤性病学前沿发展技术,插入皮肤性病学建模的案例,使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6、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化,经常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试讲,并通过示范教学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注意剖析教材内容整体的内在联系,适当指出有关内容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可能性及与后继课程联系。

7、 普及教师的公开课,请有经验的教授亲临指导,课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每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系专家组及系督导组进行一对一帮教,定期听课,精心指导青年教师,帮助组织教材、审阅教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技巧。在课题选择、项目申请、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使所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大的提高,都能站稳和站好讲台,学生评价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大部分为优。

8、在教材建设方面,编写出一本适应地方院校的、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的、更能适应我校的教学要求的、高水平的由全国优秀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9、鼓励教师教改项目的立项,在2年内主持并完成1~2项院级教研项目,争取1~2项省级教研项目,在5年内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发表和推广。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