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3-23 23:33:58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6022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40,理论32,实验(见习)8,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和性接触传播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医学院校各系的基本教学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的临床基本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病和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对该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发生于皮肤上以及与皮肤有关疾病的临床专业学科,通过授课使学生熟悉皮肤病与他科疾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皮肤或者其他各科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在本专业的理论与技能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结合临床,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结合目前世界皮肤界的新技术、新理论,继发学生对专业思想和皮肤病专业的热爱。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皮肤性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较为严重的皮肤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2、熟悉皮肤性病的分类、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皮肤性病学中、外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它们的研究范畴、主要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2)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世界皮肤性病学和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历程。

(3)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皮肤病的分类方法,皮肤与环境和机体其它器官的关系,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的组成和解剖。

2、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

3、掌握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4、掌握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

5、熟悉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

6、熟悉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

7、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和神经的解剖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皮肤的解剖:皮肤分三层,内含结构包括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附属器,皮肤的重量、面积、厚度、颜色、表面结构、无毛皮肤和毛发种类。

(2)表皮: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及其特点,树枝状细胞的种类、来源、数量、分布、特点和功能。

(3)真皮: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由三种纤维、基质和各种细胞组成。

(4)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5)皮肤附属器:①毛发与毛囊:毛发与毛囊的解剖名称和组织学,毛发的生长周期。②皮脂腺:皮脂腺的分布及其结构,与毛囊的解剖关系及其功能。③汗腺:小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其功能,顶泌汗腺的分布、解剖特点和特殊的变异。④甲:组织解剖名称和生长速度。

(6)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①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分类、分布及其功能,运动神经及其功能。②血管:皮肤血管类型,血管球的功能。③淋巴管:淋巴网解剖及其功能。④肌肉:平滑肌、横纹肌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所具有的七大生理功能名称。

2、熟悉皮肤的屏障、吸收和体温调节功能。

3、了解皮肤的感觉、分泌排泄和代谢功能。

4、了解皮肤的免疫功能。

【教学内容】

(1)屏障功能:皮肤对机械性损伤、物理化学损伤的防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2)吸收功能:皮肤吸收的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程度、物质的理化性质)。

(3)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的作用,瘙痒的概念和产生的可能机制。

(4)分泌排泄功能:小汗腺、顶泌汗腺(大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及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功能:皮肤通过热辐射、空气对流、热传导和汗液蒸发来散热。

(6)代谢功能:糖、蛋白质、脂类、水及电解质代谢。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性病的体征。

2、掌握病史采集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中的视诊和触诊。

4、熟悉皮肤病的症状。

5、熟悉棘层松解征和皮肤划痕试验。

6、了解皮肤检查中的玻片压诊、鳞屑刮除法。

【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1)皮肤的症状。

(2)8种原发性和10种继发性皮肤损害的概念和特点。

(3)病史中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主要内容。

(4)体格检查中视诊、触诊、压诊、刮诊和皮肤划痕试验的方法和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基本要求。

2、了解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

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的适应证、皮损的选择、取材方法和标本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六章  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

2、掌握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熟悉变应原检测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意义。

4、熟悉免疫病理的结果分析。

4、了解滤过紫外线检查。

5、了解性病检查。

6、了解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

7、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

【教学内容】

(1)免疫病理检查的适应证、方法及原理、标本处理和结果分析。

(2)真菌检查的标本采集、检查方法。

(3)变应原检测的斑贴试验和皮内试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组胺药物、抗真菌药物。

2、掌握外用药物按性能分类的作用和常用药。

3、掌握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4、熟悉内用药物疗法的糖皮质激素类、维A酸类。

5、熟悉外用药物按剂型分类的种类和适应证。

6、了解内用药物疗法中抗病毒药、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

7、了解物理治疗原理。

8、了解皮肤外科治疗的常用手术。

【教学内容】

(1)内用药物疗法:①抗组胺药物:H1和H2受体阻断剂药理、适应证、副作用和常用药物。②糖皮质激素:药理、适应证、常用药物、临床应用方法和其副作用。③抗病毒药:常用抗病毒药、适应证、使用方法及其副作用。④抗真菌药:各种抗真菌药物药理作用、适应证、使用方法和副作用。⑤维A酸类:三代维A酸的药理作用及其适应证、使用方法和副作用。⑥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使用方法、适应证和副作用。

(2)外用药物:①外用药物的性能:各类药物的作用,常用药物及其浓度和使用方法。②外用药物的剂型:各种剂型的作用和适应证。③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正确选用药物、正确选用剂型和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3)物理治疗的光疗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疱疹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掌握带状疱疹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病毒性皮肤病的皮疹特点分型。

4、熟悉单纯疱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5、熟悉带状疱疹病因及发病机制和治疗。

6、熟悉各种疣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和治疗。

7、了解各种疣的病因。

【教学内容】

单纯疱疹

(1)病因与发病机制:HSV-I和II型,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原发型和复发型单纯疱疹类型和皮疹的特点。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群集性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易复发,需与带状疱疹、脓疱疮、手足口病鉴别。

(4)治疗:内用和外用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

(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发病过程及免疫间的关系。

(2)临床表现:皮疹特征及好发部位、自觉症状和特殊带状疱疹类型。

(3)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为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与单纯疱疹、脓疱疮和其它疼痛疾病鉴别。

(4)治疗:局部治疗、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止痛和物理治疗。

(1)病因:多类型HPV感染所致,发病的条件。

(2)临床表现:①寻常疣:皮疹特征及其好发部位,各种寻常疣的名称。②跖疣:皮疹部位及特点。③扁平疣:好发青少年、临床表现、呈串珠状排列、慢性经过。④生殖器疣:见性病。

(3)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诊断,跖疣要与鸡眼、胼胝鉴别。

(4)治疗:局部治疗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疣选择、物理治疗和内用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章  细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脓疱疮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脓疱疮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3、熟悉毛囊炎、疖和痈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治疗。

4、熟悉丹毒和蜂窝织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5、了解毛囊炎、疖和痈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6、了解丹毒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脓疱疮

(1)病因: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2)脓疱疮临床表现:①寻常型脓疱疮:临床特点,少数可发生肾炎、败血症、有传染性。②大疱性脓疱疮:好发年龄、皮疹特点、全身症状和预后,包括新生儿脓疱疮。③深脓疱疮:好发年龄、皮疹特点,SSS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尼氏征阳性。

(3)脓疱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

(4)脓疱疮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皮疹、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和细菌培养,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5)脓疱疮治疗:局部治疗原则和方法,早期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菌素。

毛囊炎

(1)毛囊炎、疖和痈的概念。

(2)毛囊炎、疖和痈的临床表现:①毛囊炎:好发部位及特殊的毛囊炎名称。②疖:皮疹特点为伴红肿热痛的结节,疖病概念。③痈:好发者及部位、皮疹特点和全身症状。

(3)毛囊炎、疖和痈的实验室检查:涂片、培养和血培养。

(4)毛囊炎、疖和痈的治疗:一般疗法、局部治疗和全身疗法。

丹毒和蜂窝织炎

(1)丹毒和蜂窝织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发病的条件和诱因。

(2)丹毒和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皮疹特点和各种丹毒的名称。

(3)丹毒和蜂窝织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和皮疹特点,与接触性皮炎、癣菌疹、蜂窝织炎鉴别。

(4)丹毒和蜂窝织炎的治疗:一般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物理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体癣和股癣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掌握手癣和足癣临床表现和治疗。

3、熟悉致病真菌的分类、临床真菌病分类、癣的概念。

4、熟悉头癣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悉体癣和股癣病因和注意事项。

6、熟悉手癣和足癣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

7、熟悉甲真菌病临床表现和治疗。

8、熟悉花斑癣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9、熟悉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0、熟悉孢子丝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11、了解头癣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预防。

12、了解甲真菌病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

13、了解花斑癣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14、了解念珠菌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15、了解孢子丝菌病诊断、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真菌性皮肤病概论

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真菌的分类和致病条件、命名方法。真菌病的真菌学检查方法。

头癣

(1)病因和临床表现: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的主要致病真菌和临床特点。

(2)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和Wood灯检查。

(3)诊断:儿童、断发、皮损和头发特点提示,真菌培养和真菌镜检可确诊。

(4)鉴别诊断:与头部脂溢性皮炎,银屑病、脓疱疮和脓肿鉴别。

(5)治疗:综合治疗五个方面,口服药物的选择和疗程。

(6)预防: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体癣和股癣

(1)病因和临床表现:体癣和股癣的主要致病真菌、皮疹特点、好发部位和影响因素。

(2)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皮疹、瘙痒、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可诊断;有时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湿疹、疥疮等鉴别。

(3)治疗及注意事项:以外用药为主,泛发性体癣可内服药,同时注意预防,难辨别的体、股癣要进行镜检或培养确诊。

手癣和足癣

(1)病因:主要致病真菌。

(2)临床表现:①水疱鳞屑型:深在性水疱为主,多在夏季,易发生癣菌疹。②角化过度型:多见,干燥粗糙皲裂为主。③浸渍糜烂型:常见3、4趾间和4、5趾间,浸渍发白、糜烂渗出,易并发感染。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可诊断,需与汗疱疹、慢性湿疹、掌跖脓疱病鉴别。

(4)治疗:不同类型手足癣的外用药选择,坚持使用1-2个月是关键,外用药效果不好的(如角化过度型)可口服抗真菌药。

甲真菌病

(1)病因和临床表现:易感因素、病原菌、临床分型及其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甲屑镜检、多次培养,需要与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等所致的甲病鉴别。

(3)治疗:局部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治疗。

花斑癣

(1)病因:马拉色菌,发病可能遗传倾向起重要作用。

(2)临床表现:临床特点、好发部位和时间。

(3)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与培养。

(4)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皮疹、镜检阳性、含油培养基上长出酵母样菌落,应与单纯糠疹、白癜风和玫瑰糠疹鉴别。

(5)治疗:局部治疗、大面积严重且局部外用无效时可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

(1)病因:马拉色菌

(2)临床表现:好以年龄和部位、皮疹特点。

(3)诊断和鉴别鉴别诊断:典型皮疹、真菌镜检和培养,需与痤疮和毛囊炎鉴别。

(4)治疗:局部用药和口服抗真菌药。

念珠菌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有内源和外源性两种传染途径,发病取决于菌体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能力两方面。

(2)临床表现:①皮肤念珠菌病:各种皮肤念珠菌病临床特征和易感条件。②粘膜念珠菌病:口腔、外阴阴道、包皮龟头等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致病情况。③内脏念珠菌病:诱发因素及累及各脏器。

(3)诊断及鉴别诊断:镜检可见到寄生状态下假菌丝,结合临床才能诊断;培养可鉴别菌种,必要时可作病理检查。

(4)治疗:局部和口服治疗的药物选择及方法。

孢子丝菌病

(1)病因:申克孢子丝菌。

(2)临床表现:淋巴管型、固定型、皮肤播散型和皮肤外型(内脏型或系统型)的表现特点。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皮肤损害、真菌镜检和培养可诊断;应与着色霉菌病、疖肿、皮肤结核病及肿瘤鉴别。

(4)治疗:碘化钾有特效,为首选药。也可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  动物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疥疮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虱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疥疮实验室检查及预防。

4、了解虱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疥疮

(1)病因和传播途径:疥螨及传播方式。

(2)临床表现:好发皮肤的薄嫩部位、夜间剧痒、皮疹特点。

(3)实验室检查:典型皮损处可找到疥螨或虫卵。

(4)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夜间剧痒和群体发病可诊断;与痒疹、瘙痒病、虱病、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等鉴别。

(5)预防和治疗:外用药为主、同时治疗、药物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痊愈,结节的治疗。

虱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体、阴、头虱三种,靠其足爪对毛发的抓附能力有相对的寄生宿主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除吸吮人血、刺激皮肤外,还可传染回归热和斑疹伤寒。

(2)临床表现:各种虱病的临床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查到虱或虱卵可确诊,与瘙痒症、痒疹、疥疮结节鉴别。

(4)治疗:治疗方法和外用药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四章  皮炎与湿疹

【目的要求】

1、掌握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掌握湿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熟悉接触性皮炎治疗原则和内、外疗法。

4、熟悉湿疹病因和治疗。

5、熟悉特应性皮炎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

6、了解特应性皮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

接触性皮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大类发病机制,引起的物质包括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2)临床表现:①急性接触性皮炎:境界清楚的急性皮炎表现、与接触部位一致、自觉灼痒或灼痛、去除接触物后1-2周可痊愈。②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长时间、低浓度、弱刺激所致亚急性皮炎皮疹特点。③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和化妆品皮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3)诊断:接触史、接触部位、境界清楚,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4)防治:治疗原则、外用疗法、内用疗法和预防。

湿疹

(1)病因与发病机制:可能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可能与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2)临床表现:①急性湿疹:表现原发性和多形性皮疹、境界不清楚、对称分布、多见暴露部位、剧痒、有渗出糜烂,可继发感染。②亚急性湿疹:皮疹暗红,可向急性或慢性转化。③慢性湿疹:皮肤肥厚粗糙、常有色素沉着、病程长、多对称。④几种局限性湿疹:手部、乳房、外阴和肛门、钱币状等湿疹和汗疱疹的表现。

(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原发性多形性皮疹、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对称分布等,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诊断。

(4)防治:一般治疗、内服药物疗法、局部疗法。

特应性皮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学说、免疫异常学说和环境因素影响。

(2)临床表现: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成人期的临床表现。

(3)诊断: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不同年龄有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

(4)防治:治疗原则、避免过敏的食物和环境影响、避免过度刺激和防止感染。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五章  荨麻疹类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荨麻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了解血管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和和诊断。

【教学内容】

荨麻疹

(1)病因:食物、药物、感染及其它内外因素。

(2)发病机制:I、II、III型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机制。

(3)临床表现:①急性荨麻疹:急起、风团、休克样症状、胃肠症状、呼吸症状、注意有无感染。②慢性荨麻疹:反复持久、部分有规律、大多找不到原因。③特殊类型的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表现。

(4)诊断:根据风团且持续不超过24小时可诊断,病因诊断要综合分析、较难。

(5)鉴别诊断: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急腹症和药疹的鉴别。

(6)治疗:①全身治疗:急性荨麻疹可选用第一、二代抗组胺药,严重和急症可用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调整服药时间,持续给药,联合用药;特殊类型荨麻疹选用药物。②外用药物:止痒③中医治疗:祛风清热、表散风寒和调和营卫、养血祛风和益气固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六章  药疹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药疹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3、了解药疹的实验室检查和预防。

【教学内容】

(1)病因:个体因素、药物因素(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五类药物)。

(2)发病机制:①免疫性反应:可以是完全抗原或半抗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可以是某一型或二型以上反应,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②非免疫性反应: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过量反应、蓄积作用、酶缺陷或抑制。

(3)临床表现:引起各种类型药疹的皮疹特点、部位、病程、预后和常见药物,哪些是重型药疹,其它类型的药疹。

(4)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用药史、潜伏期、对称分布、瘙痒明显、排除其它皮肤病可诊断,与麻疹、猩红热、SSSS综合征、生殖器疱疹、硬下疳鉴别。

(5)治疗:一般原则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治疗:其症状、抢救和治疗方法。②轻型药疹:内服药以抗组胺药为主,局部治疗。③重型药疹:及时足量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七章  物理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日光对皮肤的影响。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日晒伤和多形日光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

3、了解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与胼胝、手足皲裂、褶烂等物理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4、了解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病因。

【教学内容】

日光性皮肤病

(1)日光对皮肤的影响

(2)日晒伤: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3)多形日光疹: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八章  瘙痒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瘙痒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3、了解瘙痒病的病因、治疗。

4、了解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病因。

【教学内容】

瘙痒病

(1)病因:全身性瘙痒常与系统性疾病有关,而局限性瘙痒与局部刺激有关。

(2)临床表现:①全身性瘙痒:阵发性瘙痒,皮疹为继发性皮疹,老年性和冬季瘙痒症。②局限性瘙痒:肛门、阴囊、女阴和其它部位瘙痒症

(3)诊断与鉴别诊断:无原发性皮疹、仅有瘙痒或继发皮疹、尽可能通过病史找病因,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虱病等鉴别。

(4)治疗:积极寻找病因、避免各种刺激、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慢性单纯性苔藓

(1)病因:可能的因素

(2)临床表现:①局限性:好发年龄、部位及皮损特点。②播散性:好发成年及老年,皮损广泛而剧痒。

(3)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好发部位、典型皮损、阵发性瘙痒诊断,需要与慢性湿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特应性皮炎、扁平苔藓及瘙痒症鉴别。

(4)治疗:了解本病、生活中减少刺激、治疗相应的系统疾病、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痒疹

(1)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的因素,与变态反应有关。

(2)临床表现:①急性单纯性痒疹:皮损特点。②慢性痒疹:慢性单纯性痒疹、早发性痒疹和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特点。③症状性痒疹:临床特点

(3)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年龄、病程及伴发疾病等情况区分各种类型。

(4)治疗: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九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其它型银屑病临床表现。

3、熟悉多形性红斑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4、熟悉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5、了解多形性红斑病因和组织病理。

6、了解银屑病组织病理特点。

7、了解玫瑰糠疹病因、组织病理及治疗。

【教学内容】

多形性红斑

(1)病因:有症状性和特发性多形红斑,病因有感染、药物及其它因素。

(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皮疹多形性、好发季节和年龄;各型皮疹特征及其预后。①红斑-丘疹型:虹膜状或靶形损害、好发部位、全身症状轻、易复发。②水疱-大疱型:因渗出严重易形成水疱、血疱,粘膜易糜烂,全身症状较重。③重症型(Steven-Johnson综合征):发展快、全身症状重、皮疹广泛、累及粘膜部位也广、还有系统损害、易并发感染、可致死。

(3)诊断及鉴别诊断:多形皮疹、虹膜状损害,好发年龄、部位及季节,有前驱症状;需与冻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红斑狼疮鉴别。

(4)治疗:对症治疗,停用可疑药物,全身疗法,局部疗法和中医疗法。

银屑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机制是免疫介导性疾病。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

(2)临床表现:发病情况。①寻常型:皮疹特征,有蜡滴、薄膜、点状出血现象,好发部位,点滴状银屑病,头部、面部、粘膜及甲改变,病程分期及同形反应。②脓疱型:分泛发性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③关节型:同时有关节症状。④红皮病型:多因治疗不当造成,大面积弥漫性红斑,全身症状。

(3)诊断及鉴别诊断:寻常型诊断依据和其它型银屑病诊断要点,需与脂溢性皮炎、二期梅毒、慢性单纯性苔藓、类风湿关节炎、玫瑰糠疹、连续性肢端皮炎、疱疹样脓疱病、红皮病等鉴别。

(4)治疗:治疗中注意的要点。①外用药治疗:糖皮质激素、维A酸、维生素D3衍生物、角质促成剂及其它。②全身治疗:免疫抑制剂、维生素、维A酸、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及中药。③物理疗法:PUVA疗法、光疗和浴疗。④其它:封闭、透析、光量子、高压氧等。

玫瑰糠疹

(1)病因:病因不明,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2)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好发部位、年龄及季节,皮损自限性,特殊类型。

(3)诊断及鉴别诊断:春秋青年人多见、有自限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皮疹特点;需与体癣、二期梅毒、银屑病及药疹鉴别。

(4)治疗:对症治疗、内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中波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十章  结缔组织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掌握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3、熟悉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预后。

4、熟悉皮肌炎实验室检查及防治。

5、了解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6、了解皮肌炎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红斑狼疮

(1)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有关。

(2)发病机制:自身抗体,I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为主、也有IV型变态反应。

(3)临床表现:①DLE:临床特点为暗红斑、角质栓、粘着性鳞屑、萎缩,好发部位和全身症状。②SCLE:两种皮疹特点和系统症状。③SLE:皮肤粘膜损害、关节症状、肾脏损害、心血管损害、其它系统损害。④其他特殊类型红斑狼疮。

(4)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免疫球蛋白、心、肺检查,自身抗体检查及意义。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表现。

(5)诊断:1997年美国风湿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6)鉴别诊断:DLE和SCLE应与扁平苔藓、多形红斑、银屑病、脂溢性皮炎鉴别,SLE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皮肌炎、日光性皮炎等鉴别。

(7)治疗:一般注意事项,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

皮肌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的因素有免疫、感染、肿瘤、遗传等。

(2)临床表现:典型皮疹特征及好发部位,肌肉症状,全身症状及伴发恶性肿瘤情况。

(3)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肌电图、其他。

(4)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的皮疹和肌肉症状、血清肌酶、尿肌酸、肌电图和肌肉活检可确诊,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重症肌无力鉴别。

(5)治疗: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它。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十二章  血管性皮肤病

【目的要求】

1、熟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

2、了解结节性红斑病因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过敏性紫癜

(1)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复杂,细菌、病毒、食物、药物、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各种原因所致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

(2)临床表现:好发年龄和部位、皮疹特点,临床分型。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皮疹并且血小板数目正常,进一步分型。

(4)治疗:寻找病因并消除致病因素、降低血管通透性药、非激素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结节性红斑

(1)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系感染或药物所致的血管迟发性变态反应,也可以是其它免疫异常疾病的一种表现。

(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好发部位和年龄、皮疹特点。

(3)诊断和鉴别诊断:双胫前疼痛性不溃破的结节、发病前有感染或服药史,应与硬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鉴别。

(4)治疗:寻找病因、非激素类抗炎药、小剂量强的松。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寻常性痤疮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寻常性痤疮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熟悉斑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了解斑秃的病因。

【教学内容】

寻常性痤疮

(1)病因和发病机制:雄性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及遗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

(2)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皮疹特点和部位,特殊类型痤疮。

(3)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青少年男女、基本皮疹和好发部位可诊断;应与酒渣鼻、职业性痤疮和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鉴别。

(4)治疗:治疗原则,生活护理,内、外疗法,物理和痤疮瘢痕治疗。

斑秃

(1)病因: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情绪、应急、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有关。

(2)临床表现:青壮年多,无皮损,毛发“惊叹号”样,全秃和普照秃的概念。

(3)诊断:典型临床表现,需与假性斑秃、扁平苔藓等炎症皮肤病鉴别。

(4)治疗:局部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十七章  皮肤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痣细胞痣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熟悉瘢痕疙瘩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熟悉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鉴别。

4、熟悉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5、熟悉恶性黑素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6、了解各种皮肤肿瘤的组织病理。

7、了解皮肤脂痣、血管瘤、粟丘疹、皮肤纤维瘤、日光性角化、皮角、Bowen病、Paget病、原发性T淋巴细胞瘤。

【教学内容】

痣细胞痣

(1)临床表现:分为先天和后天,形态、多少、大小及颜色各异,病理分类。

(2)治疗原则:去除以手术方式为好,切除指征。

瘢痕疙瘩

(1)临床表现:具有瘢痕体质、好发部位、皮疹形态。

(2)鉴别诊断:与肥厚性瘢痕鉴别。

(3)治疗:可采用的方法。

基底细胞上皮瘤

(1)病因:可能与日晒、X线、烧伤、瘢痕和砷剂有关。

(2)临床表现:好发老年曝光部位,分为结节溃疡型、表浅型、硬化型、色素型和纤维上皮瘤型。

(3)诊断和鉴别诊断:要与鳞状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日光角化病、脂溢角化病鉴别。

(4)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Mohs外科切除术,不能手术的可应用其他物理疗法或局部外用药。

鳞状细胞癌

(1)病因:紫外线、化学致癌物、病毒感染、其他癌前期皮肤病、某些慢性皮肤病及遗传因素。

(2)临床表现:好发老人曝光部位,形似火山口样溃疡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与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上皮瘤等鉴别。

(4)治疗:应早期彻底切除,放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必要时化疗。

恶性黑素瘤

(1)病因:与长期日光照射密切相关,部分由恶性雀斑样痣、发育不良性痣细胞痣、先天性痣细胞痣演变而来,也与感染、外伤、机体免疫国低下有关。

(2)临床表现:好发人群,临床类型有四种(肢端雀斑痣样、恶性雀班痣样、结节性、浅表扩散性)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组织病理,与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角化、化脓性肉芽肿、Kaposi肉瘤等鉴别。

(4)治疗:手术切除并清除附近淋巴结,化疗或放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的性传播疾病和经典性病定义和病因。

2、熟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教学内容】

(1)定义:性传播疾病、经典性病,性病的范畴。

(2)病因: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及临床特征。

(3)流行病学:①发病情况:全球及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情况。②传播途径:性行为、间接接触、血液和血液制品、胎传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节 梅毒

【目的要求】

1、掌握梅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梅毒病因、传染途径、实验室检查、疗后观察、治愈标准。

3、了解梅毒分期。

【教学内容】

(1)病因:梅毒螺旋体生物学性状。

(2)传染途径:性接触、胎盘、产道、非性接触、输血等。

(3)梅毒的分期:获得性(后天)和胎传性(先天)进一步分期。

(4)临床表现:①获得性:I、一期梅毒:潜伏期、好发部位、形态、单发、非典型病灶、自愈倾向,诊断标准。II、二期梅毒:前驱症状,皮肤粘膜损害共同特征和各种类表现、骨关节损害、眼损害、神经损害、淋巴结炎、内脏损害、复发梅毒,诊断标准。III、三期梅毒:发生时间,共同特点,皮肤粘膜、骨、眼、心血管、神经,诊断依据。②先天性:I、早期先天性梅毒:各部位和脏器损害。II、晚期先天性梅毒:各部位和脏器损害。III、先天潜伏梅毒:诊断依据。③潜伏性:I、概念。II、诊断依据。

(5)实验室检查:螺旋体检查、血清血检查及意义、分子生物学检查、脑脊液检查。

(6)治疗:青霉素为首选,不同梅毒疗程不同,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何避免吉海氏反应,妊娠者不能用四环素类药,

(7)疗后观察:定期检查的时间安排和判断。

(8)治愈标准:临床治愈、血清治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节  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淋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及治愈标准。

2、熟悉其病因、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诊断。

【教学内容】

(1)病因:淋球菌形态及生物学活性。

(2)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性接触、间接接触和产道感染,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潜伏期3-5天,好发性活跃中青年,少数男性和60%女性无症状。①男性淋病: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不同类型的表现。②女性淋病:宫颈炎、尿道炎、盆腔炎、前庭大腺炎等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③儿童淋病:新生儿淋病和儿童淋病。④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少见。

(4)实验室诊断:涂片方法及意义和细菌培养。

(5)诊断:根据接触传染史、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6)治疗:①无合并症的各类型淋病治疗方法。②淋球菌眼炎的治疗。③妊娠期淋病的治疗。④附睾炎或盘腔炎的治疗。⑤播散性淋病的治疗。

(7)愈合标准:治疗结束2周内无再感染情况下,症状体征消失且复查淋菌阴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目的要求】

熟悉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病因:衣原体、支原体及其它病原体。

(2)临床表现:潜伏期①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典型表现、并发症。②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宫颈炎及附件炎症状、尿道炎及其它。

(3)诊断:不洁性交史、症状、实验室检查。

(4)治疗:初发、复发和孕妇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四节  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熟悉尖锐湿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病因:HPV-6、11、16、18型。

(2)临床表现:潜伏期、好发部位、皮疹形态及其症状。

(3)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接触感染史、皮疹形态学改变、醋酸白试验、甲苯胺蓝试验、病理或抗原测定来诊断,应与扁平湿疣、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假性湿疣、阴茎珍珠状丘疹、生殖器鳞癌鉴别。

(4)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全身疗法。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四节  生殖器疱疹

【目的要求】

熟悉生殖器疱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1)病因:HSV-II和HSV-I及其传播途径。

(2)临床表现:①原发性:潜伏期、皮疹表现、好发部位、病程和全身症状。②复发性:症状较前者轻、反复发作、病程更短、出疹临床表现。

(3)诊断病史、皮疹、有复发史、实验室检查。

(4)治疗:抗病毒药物、局部治疗。

【教学方法】

自学。

 

  • 教学重点与难点

皮肤性病学疾病种类繁多,皮肤病的表现离不开正确辨识皮疹,但由于皮肤病的表现多呈现在皮肤表面,对皮肤病的描述和定义依赖于对皮肤损害的描述,所以初学者而言通过认识皮疹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演变过程来认识皮肤病较困难。如何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在教学中创新以提高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质量,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课内容

学时分配

1

皮肤性病学导论

0.5

2

皮肤的结构

1.5

3

皮肤的功能

0.5

4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

5

皮肤组织病理学

1

6

其它常用实验室技术

1.5

7

皮肤性病的治疗

2

8

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自学

9

病毒性皮肤病

2

10

细菌性皮肤病

1

11

真菌性皮肤病

1

12

动物性皮肤病

1

13

职业性皮肤病

自学

14

皮炎和湿疹

2

15

荨麻疹类皮肤病

1

16

药疹

2

17

物理性皮肤病

1

18

瘙痒性皮肤病

1

19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3

20

结缔组织病

2

21

大疱性皮肤病

自学

22

血管性皮肤病

1

23

皮肤附属器疾病

2

24

色素性皮肤病

自学

25

遗传性皮肤病

自学

26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自学

27

皮肤肿瘤

1

28

性传播疾病

2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期末考核方式:理论课闭卷考试占期终成绩60%。

2. 形成性评价:理论课堂、实训或见习课点名、互动、作业及期中测验占期终成绩4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皮肤性病学》第八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