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研室工作制度

全科医学课程“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8 10:46:1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自2016年起,全科医学教研室正式开始承担广西中医药大学在校生教学任务。教研室主要面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和中医学定向专业,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2016年至2020年,共承担《全科医学》课程理论教学609学时,见习教学448学时,先后教授学生1902名。“十三五”期间,全科医学教研室圆满完成学校下发的教学任务,无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发生。通过《全科医学》课程的教授,旨在传播全科医学理念,让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医学生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兴趣,拓宽医学生的就业途径,为其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作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进行合作打好基础。

2.2016~2020年,全科医学教研室获校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获厅局级自筹科研课题立项1项,发表科研论文9篇;教研室老师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部。

3.教研室注重教师的发展,制定专任教师发展计划,自2016年以来,教研室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教学评比中,获校级教学竞赛团体奖三等奖1项,个人单项奖三项。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目前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以传统课堂集中授课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融入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改革。

2、教学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在线课程、网络课程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3、科研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以及各类教学比赛积极性不高;科研论文和教改论文产出不足,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较少。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研室高年资教师比例高,青年老师占比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 “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专科相比,全科医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结合当下医改政策,按照专业规划中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科医学》课程的开设,旨在传播全科医学理念,使医学生熟悉以人为中心、体现全人照顾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功能以及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并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激发医学生从事全科医学专业的兴趣,为其将来成为全科医生、或作为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进行合作打好基础。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我教研室课程的知名度。今后的5年内,全科医学教研室加强课程建设的力度,努力培养师资参与课程建设,力争将《全科医学》课程打造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或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重点任务及措施

“十四五”期间本课程的建设重点任务是完善健全教研室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增加教研室高质量科研课题、教改课题及论文的产出。具体措施如下:

(一)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为课程总负责人,对教研室建设和课程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教研室副主任及教研室秘书积极配合教研主任开展课程建设各项工作。课程责任人要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加强课程实施环节的质量监控,严把教学质量关。将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听课制度落实到实处,充分依靠校、院、系三级监控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精华,继承高尚师德传统,加强师德和学风建设,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品格鼓舞和感染师生,激发教师从教热情,强化优良教风。

2.进一步整合师资队伍,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根据专业定位与特色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教师在职进修与培训。在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充实专业特色发展急需岗位的人才培养,倡导和支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3.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客座教授制度,使院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以及管理人才成为本学科的讲座教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三)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固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实施探索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加强教研室课程信息化建设,重视教研室老师的信息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相关硬件设备、软件功能使用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获取、信息辨别、信息整合能力。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线上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教改科研,鼓励教师申报教改科研课题、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以科研反哺教学。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教研室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研室工作制度,明确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授课教师及教学秘书的责任分工,规范教师工作各项程序。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严格按照校、院教师业绩量化考核办法,做好教师管理与考核工作,加快教研室建设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的建设。加强师资对课程建设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保障每年为教师提供机会和经费参加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

(三)经费保障。充分利用校、院发放的教研室经费及多方渠道筹资的经费,给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研、教学活动等相应的经费支持,确保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顺利开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