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急性胰腺炎(13临床)

作者:郑东林 发布时间:2016-09-15 11:47:47 浏览次数: 【字体:

 

 

 

 

 

 

 

教 学 设 计

 

 

 

 

 

 

 

 

 

 

 

讲授课程:内科学

授课专业: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年级:2013级

授课教师:郑东林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内科学》  主编 葛均波 徐永健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章节

第四篇 第十八章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授课学时

2

所属院、部

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设计者

郑东林

授课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年级

2013

一、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本章节课程包括了急性胰腺炎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疗能力。

以典型病例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结合多媒体多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知识,突出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治病的正确观点。教学中注重渗透感情教育,体现教书育人。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分型

技能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临床病例,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能力;通过学习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加强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的全面认识。

(2)  通过讲解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使得学生对各种治疗方法有所了解,针对不同患者能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3)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现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以及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讲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易于理解,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3)    通过学习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急性胰腺炎知识宣教的重要性,引导建立学生的医者仁心价值观。

(4)    通过组织病例讨论,即学即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基础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5) 通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热点及前沿发展,进行拓展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难点: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与诊断。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        授课对象是临床医学本科大三学生,学生的解剖学、诊断学、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2.        学生对自行思考、分析探讨临床案例的方法与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3.  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熟练而且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与诊断是教学的难点,应注意结合图文及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讲授。

四、教学过程 

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授课者的工作

时间(分钟)

重难点、内容、步骤、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作用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  书:授课过程中主要书写各标题,并标示重难点。

前 言:介绍本课多媒体教学的听课与记录方法。

课堂导入:以典型病例导入本次课程。

本课程从西医方面讲解:

一、概

1、定义: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等炎性损伤。

 

二、病因(重点)

  (一) 胆道疾病

(二)酒精

(三)胰管阻塞

(四)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五)手术与创伤

(六)代谢障碍

(七)药物

(八)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

(九)其他

三、发病机制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胰管内高压,胰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显著上升,溶酶体在腺泡细胞内提前激活酶原,大量活化的胰酶消化胰腺本身。

 

四、病理

  (一)急性胰腺炎病理

分急性水肿型及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型。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多器官损伤病理

由于炎症波及全身,可有其他脏器如小肠、肺、肝、肾等脏器的炎症病理改变;由于胰腺大量炎性渗出,常有胸、腹水等。

 

五、临床表现(重点)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常见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少,轻度脱水貌。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在轻度急性胰腺炎症状的基础上,腹痛持续不缓、腹胀逐渐加重。

(三)中度重症胰腺炎

临床表现介于MAP 与 SAP之间。

(四)胰腺局部并发症

1.胰瘘

2.胰腺脓肿

六、辅助检查

(一)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标志物

1.淀粉酶

2.脂肪酶

(二)反应SAP病理生理变化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三)了解胰腺等脏器形态改变

1.腹部超声

2.腹部CT

 

七、诊断(重点)

 (一)确定急性胰腺炎

一般应具备下列三项中任意二项1.急性、持续中上腹痛;2.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3.急性胰腺炎的典型影像学改变。

(二)确定MAP、MSAP及SAP

(三)寻找病因

按下列步骤搜寻:病史→初步筛查腹部超声、肝功、血甘油三酯、血钙→MRCP→ERCP/EUS。

 

八、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常需与1.胆石症2.消化性溃疡3.心肌梗死4.急性肠梗阻等鉴别

 

九、治疗(重点)

(一)监护

(二)器官支持

(三)减少胰液分泌

(四)镇痛

(五)急诊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去除病因

(六)预防和抗感染

(七)营养支持

(八)择期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去除病因

(九)胰腺局部并发症

(十)患者教育

 

十、预后及预防

  轻症患者常在1周左右康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患者死亡率约15%,经积极抢救幸免于死的患者容易发生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和脾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遗留不同程度的胰腺功能不全。未去除病因的部分患者可经常复发急性胰腺炎,反复炎症及纤维化可演变为慢性胰腺炎。积极治疗胆、胰疾病,适度饮酒及进食,部分患者需严格戒酒可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幻灯片展示,结合临床发病特点与生活实际事例进行生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

 

 

 

 

 

 

 

 

 

 

 

 

 

 

 

 

 

 

 

 

 

 

 

 

 

通过典型病例讨论,加深对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能力。

 

 

 

 

 

 

 

 

 

 

 

 

 

介绍急性胰腺炎保健预防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学习者的工作

学生主要以听课、笔记、理解、讨论为主。

在老师授课课堂中,与老师积极互动,回答问题。

在病例讨论中,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课后完成病例作业,并在网络进行反馈。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急性胰腺炎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内容难于理解和掌握,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章节内容,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病例导入,创建话题”的方法展开,并且将病例贯穿授课整个过程,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结合临床、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使学生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对急性胰腺炎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临床应用能力,建立临床思维。

本章节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提问式以及讲授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展现内容,通过预习、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注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3、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课内(课上互动):

(1)以“临床病例”引入本节课内容,提问同学们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症状特点,提高学生收集病例信息并转化成医学术语的能力。并通过此引出急性胰腺炎的定义。

(2)在讲到生活方式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时,联系生活中切实情况,引起同学们思考讨 论自己身边的不良生活方式,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讲到诊断标准时,提问同学所给病例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4)讲到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多采用提问互动的形式,从机理引导同学们思考作用特点。

(5)在讲到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时,与同学互动,通过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引导同学思考,并推演出病理状态,即病因和发病机制。

(6)病例分析:通过所学习的内容,讨论所给病例的临床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要点、诊疗方案,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外:

课下思考:

①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②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适应症有哪些?

 

六、摘要或总结

    本章节课程以讲授及引导教学为主,结合了多媒体制作、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首先保证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拓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七、学习资源

教材《内科学》  主编 葛均波 徐永健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团队合作互助的能力,此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兴趣很重要,多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及联系现实、临床病例讨论的授课方式学生较为喜欢,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对医生的责任及医德的感悟均有提高。

对于教学平台、分组讨论的方式,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对难点掌握不够,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

解决及改进方法:①讲课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学生出现困惑时,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如授课的速度、讲解的详细程度、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复习等;②针对课上学生“走神”现象,适时进行提问或增加临床趣闻、病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③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④注重教师个人素质及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方法及微课资源的利用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加强。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