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肺结核(13临床)周继红

作者:周继红 发布时间:2016-08-17 10:59:40 浏览次数: 【字体:

 

 

 

 

 

 

 

教 学 设 计

 

 

 

 

 

 

 

 

 

 

 

讲授课程:内科学

授课专业:临床本科

授课年级:2013级

授课教师:周继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内科学》第8 陈灏珠 钟南山 陆再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章节

第二篇 第五章 肺结核

授课学时

3

所属院、部

瑞康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设计者

周继红(教授)

授课专业

临床本科

授课年级

2013

一、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本章节课程包括了肺结核的诊疗(定义、临床表现、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掌握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以典型病例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结合课前的微视频自学,以及多媒体多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知识,突出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疾病诊治的正确观点。教学中注重渗透感情教育,体现教书育人。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一)    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二)    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三)    掌握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四)    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技能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临床病例,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能力;通过学习肺结核及并发症的诊疗,加强学生对大咯血的抢救意识,对肺结核的全面认识。

(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通过讲解抗痨治疗,使得学生对各类抗痨药药理及不良反应有所掌握,针对不同患者能够合理选择用药。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肺结核的现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2)    结合对肺结核发病机制的认识,讲解病因病机,易于理解,懂得如何防治肺结核。

(3)    通过组织病例讨论,即学即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基础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

(4)    通过介绍肺结核治疗的热点及前沿发展,进行拓展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肺炎球菌性肺炎治疗的认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的关系;

(2)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3) 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化疗方案;

(4) 大咯血的处理

难点:

(1)  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的关系。

(2)  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化疗方案;

(3)  大咯血的处理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        授课对象是应用心理学的本科大三学生,学生的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2.        肺结核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典型,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

3.        学生对自行思考、分析探讨临床案例的方法与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4.        发病机制较复杂,且相对枯燥、难懂;

5.        大咯血的治疗是讲解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困难;

6.        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熟练而且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      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话题以及临床病例可能感兴趣,丰富这方面内容;

2.      学生对于网络辅助学习兴趣浓厚,可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为教学服务。

3.      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已建立较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本章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授课者的工作

时间(分钟)

重难点、内容、步骤、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作用

 

15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3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分钟

 

 

 

 

 

 

 

 

 

 

 

 

 

 

 

 

 

 

 

 

 

 

 

 

 

板  书:授课过程中主要书写各标题,并标示重难点。

前 言:介绍本课多媒体教学的听课与记录方法。

课堂导入:一起温习课前预留思考病例,以典型病例导入本次课程。

一、概

1、流行病学简况。

2、定义:讲解定义的要点、如何理解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

(一)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兼及未分类分支杆菌。

(二)感染途径:呼吸道为主。

(三)人体反应性:免疫力及变态反应。

 

四、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变质)及其转归、肺结核播散途径。

 

临床分五大型。

I型 原发肺结核 

II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III型  继发性肺结核 

IV型  结核性胸膜炎

V型  肺外结核

每型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五、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应注意部分病例无症状或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六、辅助检查

(一)痰结核菌检查。

(二)X线胸部透视、胸片。结核病灶在X线胸片上的征象特点。(三)结核菌素试验。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结核的分型、分期及诊断表达式的书写,活动性的判断。

鉴别诊断 :应与肺癌、肺炎、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鉴别。

八、并发症

脓气胸、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等。

 

 

九、治疗

(一)化疗原则。

(二)抗结核药物介绍:主要介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水杨酸等。

(三)初治与复治的不同疗法。

(四)对症治疗:对症及大咯血等处理

 

八、分组讨论病例分析:

按课前预习及分组,讨论所给病例,制定诊疗方案。

 

九、参考学习资源及互动平台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为主。配合简单板书。

 

典型病例,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幻灯的翻页形式展现。通过介绍,了解肺结核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肺结核的机制进行介绍并列各种示意图以说明。

 

 

 

 

 

结合图表、列表、图片、举例、讲解各知识点。

结合各种肺结核的不同的病理及X线表现进行讲解,利于同学们知识的吸收。

 

 

利用图片、列表、动画、微视频等形式并结合临床分别详细讲解。

 

 

 

 

 

图片、图表展示。强调诊断标准的重要性。结合示范胸片及CT,分析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结合图片及相片对各种抗痨药进行讲解,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现。从种类到作用特点,学会合理选药

结合临床讲解,突出,大咯血的危急,提高抢救意识。

 

拓展,自学能力培养。

热点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学能力。

 

 

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并进行反馈。

学习者的工作

学生主要以听课、笔记、理解、讨论为主。

在老师授课课堂中,与老师积极互动,回答问题。

在病例讨论中,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课后完成病例作业,并在网络进行反馈。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肺炎球菌性肺炎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是教学的重点,但因为内容繁多,有些内容难于理解和掌握,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章节内容,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病例导入,创建话题”的方法展开,并且将病例贯穿授课整个过程,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对慢阻肺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临床应用的能力。

本章节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提问式以及讲授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展现内容,通过预习、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注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3、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课内(课上互动):

(1)以“临床病例”引入本节课内容,通过回忆上节课所给病例思考题,提问同学们病例中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午后潮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提高学生收集病例信息并转化成医学术语的能力。并通过此引出肺结核的定义。

(2)在讲到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理时,与同学互动,通过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知识,引导同学思考,并推演出慢阻肺的发病机制。

(3)结合课前动画、声音文件及举例,让同学们总结肺结核的特点,加强对肺结核症状体征的领会。

(4)讲到诊断标准时,提问同学所给病例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5)讲抗痨药物治疗时,在同学们课前学习微视频的基础上,多采用提问互动的形式,从机理引导同学们思考作用特点及副作用;并思考抗痨治疗个体化的选择。

(6)病例分析:通过所学习的内容,按课前预习及分组,讨论所给病例的临床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要点、诊疗方案,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外:

(1)课下思考:

①   肺结核的常见临床类型是哪些?它们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②   试述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2)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交流:

①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设讨论模块,答疑或完成评价量表。

②   设微信群、QQ群为同学答疑解难。

(3)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①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哪些?

②   合理抗结核化疗的原则是什么?试写出适用于初治涂阳病例的2种化疗方案。

六、摘要或总结

    本章节课程以讲授及引导教学为主,结合了多媒体制作、微视频资料、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首先保证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拓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七、学习资源

1. 教材:《内科学》第8版 陈灏珠 钟南山 陆再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教学参考书:

[1]  《协和呼吸病学》第2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呼吸内科学》第1版钟南山 王辰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临床呼吸病学》王辰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

[5]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

3. 网络学习资源:

(1)  以校园网及QQ群、微信群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微视频、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以及进行课前预习、PBL教学及课后交流、答疑。

(2)  http://www.csrd.org.cn/cn/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3)  http://www.jingpinke.com/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4)  http://chest.dxy.cn/ 丁香园-呼吸

4. 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制作微视频,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 文献推介:

[1]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03(1):72-73.

[2]        高孟秋. 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05(5):884-885.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团队合作互助的能力,此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兴趣很重要,多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及联系现实、临床病例讨论的授课方式学生较为喜欢,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对医生的责任及医德的感悟均有提高。

对于教学平台、QQ群互动、课前预习、分组讨论的方式,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对难点掌握不够,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

解决及改进方法:①讲课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学生出现困惑时,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如授课的速度、讲解的详细程度、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复习等;②针对课上学生“走神”现象,适时进行提问或增加临床趣闻、病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③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④推进网络平台交流,将学生的参与度与成绩挂钩。通过QQ、微信及校园网教学平台,加强交流,解决疑难,增进了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⑤注重教师个人素质及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方法及微课资源的利用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有待加强。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