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中医骨伤西医内科学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专 业: |
中医(骨伤科学方向) |
班 级: |
2014级 |
课 程: |
西医内科学 |
主讲教师签名: |
周继红、曲楠、张衒、刘鹏、杨望荣、雷力民、张涛、陈远能、向少伟、吴燕红、林梅英、谢有科 |
教研室主任签名: |
林寿宁 |
制 定 日 期: |
2016.08.26 |
学时分配: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电化教学 |
课堂讨论 |
读书活动 |
作业 |
|
|
复习 |
考核 |
机动 |
88 |
64 |
|
24 |
64 |
|
|
|
|
|
|
4 |
|
理论课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
53 |
82.8 |
11 |
17.2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
1
2
|
1
2
3 |
课程安排、肺炎 第一节 肺炎球菌肺炎(重点) 一、病因和发病原理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重点)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 (二)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重点) 五、并发症(重点)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七、治疗(重点) 第二节 葡萄球菌肺炎 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类型,发病原理、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 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 说明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临床上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 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 说明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临床上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第五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 说明非典型性肺炎是从笼统的病因到具体鉴定为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简介支原体的生物特性 和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 第六节 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 说明肺炎克来白杆菌肺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中最常见的。临床上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病原菌的生物特性,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第七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 说明非典型性肺炎是从笼统的病因到具体鉴定为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简介支原体的生物特性 和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肺炎支原体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3
2
3
|
|
周继红
|
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
2
3
9
|
2
3
4
17
|
慢 阻 肺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预后 支气管哮喘病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 结 核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呼吸衰竭 一、 定义 二、 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 病理和病理生理 四、 临床表现 五、 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重点) 一、概念 二、病因及基本病因 三、病理生理: 四、心力衰竭类型
|
2
3
3
|
|
周继红
曲楠 |
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3
|
5
|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一、介绍临床表现(重点) (一)左心衰竭 (二)右心衰竭 (三)全心衰竭 二、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二)超声心动图(EF、E/A)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CI、PCWP)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一、概念 二、病因 三、介绍发病原理 四、讲解临床表现(重点)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 六、治疗(重点) 心律失常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难点) 六、治疗措施(重点) 高血压病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难点) 六、治疗措施(重点) (一)非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治疗: 重点介绍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措施。 七、预后情况和预防的要点。
|
2
|
|
张衒
|
主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4
|
6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 绞 痛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临床表现(重点) 四、介绍心绞痛的分型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重点) 七、治疗(重点) 八、预后 心 肌 梗 死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重点)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六、并发症(重点) 七、治疗 (重点) 八、梗塞范围与预后的关系 九、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难点,重点)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检查(重点) 六、诊断 (重点) 七、鉴别诊断 八、并发症 九、治疗 (重点) 十、介绍预后
|
3
|
|
曲楠
|
主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4
5
6
6
|
7
8
9
10
|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概述 介绍本病的定义、分类,并扼要介绍国内外进展。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该病病理特点 四、临床表现 (重点) 五、本病并发症(重点)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重点) 七、诊断要点(重点)、 痛 风 一、概述 介绍本病的定义、分类。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临床表现 (重点) 四、本病并发症(重点)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重点) 六、诊断要点(重点)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重点) 糖 尿 病 一、定义 二、介绍四个常见的引起出血的病因 三、临床表现 (重点) 四、诊断:(重点) 五、治疗 (重点) 消化性溃疡 一、概述 介绍其定义,发病率,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包括:特点,症状, 体征。(重点) 五、并发症: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以大量出血为重点。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2
2
3
2 |
|
刘鹏
杨望荣
刘鹏
雷力民 |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7
7 |
11
12
|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八、治疗 (重点) 胃 炎 第一节 急性胃炎 一、概述 概念,病变损害特点。 二、病因和其发病机制 (重点) 三、临床表现(重点)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五、治疗 (重点) 第二节 慢性胃炎 一、概述 概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和其他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七、治疗(重点) 包括: (一)消除病因; (二)对症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预后及预防 胃癌 一、 定义病因和发病原理 二、 该病病理特点 三、 临床表现 (重点) 四、 诊断:(重点) 五、 治疗 (重点) 上消化道出血 一、定义 二、介绍四个常见的引起出血的病因 三、临床表现 (重点) 四、诊断:(重点) 五、治疗 (重点) |
3
2
|
|
雷力民
张涛 |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8
8
9
|
13
14
15
|
肝 硬 化 一、 概述 介绍本病的定义、分类,并扼要介绍国内外进展。 二、 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 该病病理特点 四、 临床表现 (重点) 五、 本病并发症(重点) 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重点) 七、 诊断要点(重点) 八、 鉴别诊断 九、 治疗(重点) 肝癌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临床表现 (重点) 四、诊断:(重点) 五、治疗 (重点) 急性胰腺炎 一、概述 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七、治疗措施 (重点) 八、预后与类型及预防
段考辅导
|
3
2
3
|
|
陈远能
|
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9
|
16
|
中毒总论 一、概述 二、临床分类 病因学分类 三、发病机制(重点)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检查 (重点) 六、诊断 (重点) 七、鉴别诊断 (重点) 八、治疗措施 (重点) 九、预防和预后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一、概述 二、临床分类 病因学分类 三、发病机制(重点)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检查 (重点) 六、诊断 (重点) 七、鉴别诊断 (重点) 八、治疗措施 (重点) 九、预防和预后 中暑 一、概述 介绍本病的定义、分类,并扼要介绍国内外进展。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该病病理特点 四、临床表现 (重点) 五、本病并发症(重点) 八、实验室和其他检查(重点) 九、诊断要点(重点) 八、鉴别诊断 九、治疗(重点)
|
2
|
|
雷力民
|
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0
11
|
17
18
|
肾小球疾病概述 一、肾脏生理功能 二、重点介绍肾脏疾病的症状 三、肾脏疾病检查 四、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重点) 五、诊断方法:病史、症状及体征,并辅以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六、诊断内容:病因、部位、病理、功能、并发症 慢性肾炎 一、概述 介绍讲解慢性肾炎的定义 二、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重点)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各系统症状 四、治疗原则措施(重点) 肾病综合征 一、概述 介绍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二、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重点)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各系统症状 四、治疗原则措施(重点) 尿路感染 一、概述 介绍讲解尿路感染的定义 二、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重点)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各系统症状 四、治疗原则措施(重点) |
3
3
|
|
向少伟
|
副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2
13
14
15
|
19
20
21
22
|
慢性肾衰竭 一、概述 介绍讲解慢性肾衰竭的定义 二、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重点)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各系统症状 四、治疗原则措施(重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概述 介绍本病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二、病因和发病原理 三、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辅助检查 (一)化验室; (二)X线摄片。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七、治疗(重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概述:其定义和发病的情况及发病特点。 二、本病的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改变及其分型及各型特点(重点) 五、预后 贫血总论 一、概述 二、分类 三、临床表现(重点) 四、诊断(重点) 五、治疗原则(重点)
|
3
3
3
3
|
|
向少伟
吴燕红
林梅英
|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6
|
23
|
缺铁性贫血 一、概述 二、铁的代谢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本病的实验室检查 (重点)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 (1)诊断步骤:1)明确缺铁; 2)找出缺铁的原发病。 (2)诊断标准 (3)鉴别诊断 溶血性贫血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 三、诊断 (重点) 四、鉴别诊断 (重点) 五、治疗措施 (重点) 六、预防和预后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 三、诊断 (重点) 四、鉴别诊断 (重点) 五、治疗措施 (重点) 六、预防和预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概述 二、临床分类 病因学分类 三、发病机制(重点)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检查 (重点) 六、诊断 (重点) 七、鉴别诊断 (重点) 八、治疗措施 (重点) 九、预防和预后
|
3
|
|
谢有科 |
主治医师 |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17
|
24
|
淋巴瘤 一、概述 二、临床分类 病因学分类 三、发病机制(重点) 四、临床表现(重点) 五、实验室检查 (重点) 六、诊断 (重点) 七、鉴别诊断 (重点) 八、治疗措施 (重点) 九、预防和预后
期考辅导 |
3
|
|
姜俊玲
|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