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中西医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2-20 10:56:56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教学大纲

编写体例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Z0408006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理论40,实验(见习)0,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借助各种医学成像设备和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随着当今影像学不但在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且其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成果,代表了尖端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水平。它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评价和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学作为专业课,是指导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临床专业本科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像学总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医学影像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范围;熟悉不同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及应用限度,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复习人体活体器官的影像解剖知识,为学习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打下坚实解剖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理解各种诊断工具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培养学生的对人体器官解剖的进一步认识能力,对病例图像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懂得合理选择各种影像检查手段,提出首选检查方法及后续补充验证的检查流程,避免盲目检查和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掌握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拟定正确的方案。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现在医学利用现代化影像设备开展诊疗工作的医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更一步适应医学新发展的专业思想和医学事业的热爱。在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下,通过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结合医学影像学课程专业教学、临床实践,培养中西医结合新型的医学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如何学习及运用医学影像学

【教学内容】

1.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历史

2.医学影像学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3.如何学习及运用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X线的特性。

2.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诊断原则。

3.CT、MRI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

4.了解医学影像的定义;常用的检查方法;各系统影像检查的应用范围及限制。

【教学内容】

1.X线、多层螺旋CT、MRI、DSA成像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图像分析与诊断、临床应用及辐射防护。

2.应用多种教学方法(PBL)重点讲述不同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

3.数字化图像存档、传输系统、信息化放射学。

4.图像的解读及图像诊断思维

包括X线、CT、超声、MRI图像解读内容及图像的诊断思路分析。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 熟悉神经系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了解目前的神经影像学进展情况。
  2. 掌握脑正常CT表现,常见病颅脑外伤,脑出血及脑梗塞的CT诊断。
  1. 熟悉颅内感染,脑肿瘤CT表现。
  1. 了解CT、MRI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1.了解神经系统检查技术,脑正常CT及MRI表现;

2.脑肿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脑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转移瘤)的CT、MRI表现

3.脑外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

4.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CT表现,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影像表现

5.颅内感染的影像诊断

6.脱髓鞘疾病的影像诊断

二、  脊髓

1.脊髓的检查技术,正常表现,椎管内肿瘤影像诊断

2.脊髓损伤的MRI影像诊断

第四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

2. 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3.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癌X线表现

4.了解呼吸系统X检查方法

5.了解纵隔病变的表现

【教学内容】

了解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如何选择不同检查方法。

1.胸部正常结构和胸片读片,包括(正常胸廓、纵膈、心影、横膈、肺野和肺纹理、肺门、胸部CT读片要点)

2.肺内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包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不张机理及X线表现、肺实变的机理及X线表现、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X线表现结节与肿块概念及X线表现表现、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的概念及X线表现、钙化的概念及X线表现。

3.胸膜病变:胸膜腔积液(游离 、局限):游离胸膜腔积液(少量、中量、大量概念、机理及X线表现表现,局限胸膜腔积液概念、机理及X线表现表现2、气胸与液气胸的概念、机理及X线表现表现、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概念、机理及X线表现表现、胸膜肿块概念、机理及X线表现表现

4.纵隔改变(形态、位置改变)机理及影像(X线、CT)表现

5.支气管扩张概念、临床病理及影像(X线、CT)表现

6.肺炎(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

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及各型X线表现特点

小叶性肺炎:部位、X线表现特点

 间质性肺炎:部位、X线表现特点

各型CT表现

7.肺脓肿(急性、慢性)机理及影像(X线、CT)表现

8.肺结核病理、98年分型及各型影像X线表现特点

9.肺肿瘤: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概念、按部位分型、及各型影像X线表现特点、继发性肺肿瘤影像(X线、CT)表现特点、肺癌空洞、结核空洞与慢性肺脓肿空洞的鉴别。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的鉴别。

10.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前、中、后纵隔常见肿瘤及各自影像特点。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2. 熟悉先心、风心---二尖瓣狭窄血液流变学改变

3.了解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心包与心脏。

包括检查技术、X线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常见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心(房缺、法四)影像表现、心包疾病影像表现。

二、大血管

包括了解检查技术、X线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常见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影像表现。

第六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急腹症(重点)肠梗阻,胃肠穿孔)X线表现

2.掌握消化道常见病(溃疡病,胃肠癌)X线表现

3.掌握肝胆CT正常表现,肝癌,血管瘤,肝硬化,胰腺炎的CT表现

4.熟悉胃肠、肝胆胰脾、CT、MRI、超声检查方法

5.了解肝胆常见病(肝癌,血管瘤,肝硬化,脂肪肝,肝脓肿,胆石症,胆管扩张,胰腺炎)影像(CT、MRI、超声)表现

【教学内容】

了解检查方法

一、急腹症。

包括腹部正常表现(X线)、基本病变表现(X线)、肠梗阻X线表现(单纯性小肠梗阻、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性结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

二、食道与胃肠道

1.食管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食道癌病理分型及X线表现、食道静脉曲张概念及X线表现表现

2.胃及十二指肠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胃溃疡X线表现重点掌握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了解十二指肠溃疡、重点掌握胃癌好发部位、大体病理分型及X线表现表现

3.空肠与回肠

包括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肠结核X线表现、小肠肿瘤X线表现。

4.结肠与直肠

包括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X线表现、结肠癌好发部位、大体病理分型及X线表现表现、结肠息肉的X线表现

三、肝、胆、胰、脾

CT为主,MR表现一般了解。

1.肝脏正常、基本病变CT表现、肝脓肿CT表现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表现、肝细胞癌病理分型及CT表现表现肝转移瘤CT表现表现 、肝囊肿CT表现表现、肝硬化CT表现表现、脂肪肝CT表现

2.胆系正常、基本病变CT表现、胆石症CT表现表现、胆囊炎CT表现表现、

胆囊癌 与胆管癌病理分型及CT表现表现

3.胰腺正常、基本病变CT表现、急性胰腺炎病理分型及CT表现表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包膜下血肿、脏器内血肿、脏器破裂)CT表现表现 、慢性胰腺炎CT表现表现 、胰腺癌CT表现表现。

4.脾脏正常、基本病变CT表现、脾脏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瘤CT表现表现、脾脏脓肿CT表现表现、脾脏囊肿CT表现表现、脾梗死CT表现表现

5.超声诊断

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超声检查方法,正常声像图,病理声像图(肝脓肿、肝内囊性占位、脂肪肝、血管瘤、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脾大)、肝硬化、肝癌、胆结石的超声表现、阻塞性黄疸的超声鉴别诊断,胆囊壁增厚的鉴别诊断。

第七章   泌尿与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重点掌握影像(X、CT、超声)正常表现

2.掌握常见病结石并积水,肾挫裂伤的影像(X、CT、MRI、超声)表现

3.掌握肾挫裂伤的CT表现

4.前列腺增生的声像图表现。

5.了解(X、CT、MRI、超声)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包括了解检查方法、正常表现(X线、CT)及基本病变表现(X、CT线)、肾盂与输尿管结石X线表现(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挫裂伤CT表现、肾囊肿与多囊肾CT表现、肾细胞癌CT表现、肾盂癌CT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膀胱癌  CT表现、肾上腺皮质增生CT表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瘤     CT表现。

二、女性生殖系统

包括正常表现(X线造影/CT/MRI)、基本病变表现CT表现、卵巢囊肿何卵巢肿瘤CT表现、子宫肌瘤CT、MRI表现、子宫癌(宫体、宫颈)CT、MRI表现、先天畸形(X线造影)、节育环位置(X线表现)。

三、男性生殖系统

MR为主,CT表现一般了解、正常MRI表现、基本病变MRI表现、前列腺增生MRI表现表现、前列腺癌CT表现表现

四、泌尿系统超声诊断

肾脏、膀胱、前列腺的正常及疾病超声表现(肾结石、肾积水、肾肿瘤、膀胱结石与肿瘤、前列腺增生)、肾积水轻、中、重度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肾结石并积水,前列腺增生的声像图表现。

五、妇产科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方法在妇产科的应用(腹部及阴道),正常子宫、卵巢声像图及常见病的超声表现(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正常妊娠各个时期胎儿声像图)

第九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骨与关节系统正常X线表现。

2.掌握骨与关节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3.掌握骨折、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柱结核、干骺结核、关节结核的X线诊断。

4.掌握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5.掌握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6.了解骨关节系统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一、骨与软组织检查方法

1.正常X线表现:骨的结构与发育、正常长骨(小儿长骨、成人长骨、脊柱、软组织)(X线、CT、MRI)

2.基本病变X线表现:骨骼:形态和密度改变(密度降低、密度增高)

二、常见病的X线表现

1.骨与软组织创伤骨折X线表现 、COLLES  骨折、儿童骨折特点:X线表现、

骨挫伤MRI表现、脊柱骨折X线表现、椎间盘突出CT、MRI表现。

2.骨与软组织感染: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慢性)病理  X线表现 、软组织感染   X、 CT、MRI表现、骨结核  (长骨结核、脊椎结核)X、 CT、MRI表现、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3.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X、 CT、MRI表现、原发恶性骨肿瘤----骨肉瘤X、 CT、MRI表现、转移性骨肿瘤X、 CT、MRI表现、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

4.代谢性骨病:佝偻病X线表现

5.关节正常表现(X线、CT、MR)、基本病变X线表现、关节外伤----脱位  X、 CT、MRI表现、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X、 CT、MRI表现、慢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X、 CT、MRI表现。

第十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及原理、及其在临床各系统的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2.掌握超声在腹部、泌尿及产科的临床应用及各种常见病的声像图特征                

3.熟悉人体脏器组织声学分型及超声诊断术语。

4.了解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诊断方法,

5.了解超声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内容】

一、 概述:

1.定义,讲超声诊断的定义。

2.超声诊断发展简介,简述近代超声诊断在疾病诊断上的认识和发展。举有代表性的文献说明。

3.范围。

二、超声诊断原理:

1.超声诊断与超声波的传导性有关。

2.超声波辐射到生物体内,由生物体内不同界面反射出不同波形并形成图像,从而判断生物体内是否有病变。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从临床运用、发展及新技术三方面简述超声诊断的用途。

2.鉴别诊断:注意与MRI及CT诊断区别。

四、 临床应用:

1.超声诊断在腹部脏器疾病诊断的运用

2.超声诊断在心脏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3.超声诊断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注意讲授各个系统超声诊断临床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举临床病例说明并作出评价。

通过回顾超声进展情况,进一步了解超声诊断在临床诊疗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加深超声诊断的认识。

五、现代超声进展

1.简介超声新技术的研究及进展情况。

2.简介国内超声诊断专家在超声诊断上做出的贡献及取得的成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各项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各种常见病的影像表现。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各种临床常见疾病影像表现,难点在于如何区分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系统疾病的优缺点,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重点培养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影像诊断思维与临床诊断思维结合起来,使影像诊断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计划中的技能目标中的第(6)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的要求。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既传授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医学影像教育的巨大影响,致力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影像学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既进行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育,又要介绍新知识、新动态,力求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前沿。不断加强对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线图、彩图、实际病例(X线、CT、MRI、超声)图像、录象、幻灯、CAI课件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在X线诊断的基础上,兼顾CT、MRI,在心脏及腹部消化系实质性器官、泌尿系统、妇产科生殖系统及胎儿诊断上增加超声诊断的课程;让学生理解各种诊断工具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实践课再通过小课堂或分组讨论,密切联系临床,以病理改变解释图像所见等方法,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医学影像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对人体器官解剖的进一步认识能力,对病例图像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拟定正确的方案。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及影像学总论

3

第二章

神经系统

4

第四章

呼吸系统

6

第五章

循环系统

4

第六章

消化系统

6

第七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

3

第九章

骨骼及肌肉系统

6

 

超声诊断原理及各系统超声诊断

10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多元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由形成性评价方式全程评价。形成性评价内容有学生课程作业、课堂学习、专题讨论、课堂提问、平时学习等形成评价方案应当符合启发性、综合性、多样性及科学性等原则。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由形成评价评定,约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本课程总成绩的60%。

3. 评价方法:利用广西中医药大学网络课程开放《医学影像学》各系统的PPT课件,可能让同学上去预习及复习课程的内容,同时把课后作业的答案上传到网络上,同时得以反馈给学生。另教研室组建学生专用的微信群、邮箱,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能力;另一方面教研室老师通过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七版,主编:白人驹、徐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参考资料:

①教学参考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医学影像学》PPT等。

②李松年,主编. 现代全身CT诊断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③曹来宾,等主编.实用骨关节影像学诊断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文献:中华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网站: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会:www.chinaradiology.org

医学影像技术网:http://www.yxyxjs.com

丁香园论坛:http://www.dxy.cn/

 

 

 

 

 

 

 

 

 

 

                    撰写人:梁志梅             审核人:曹桢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