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次见习 内科一般工作方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内科门诊、病房的一般工作情况。
2、 熟悉内科医嘱的形式。
3、 参观病房,熟悉病房的各种工作制度。
4、 了解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在临床中的运用。。
【内容】
1、 参观内科门诊,了解门诊工作方法。门诊病人的就诊与接待,门诊病历的采集与书写,处方、化验单、处置单的书写与要求。
2、 参观内科病房,了解病房的工作方法及一般规章制度。内科的分科、病房的安排与要求,住院病人的接待与安置,病历与医嘱的书写要求,病历保管、查房及一般医疗护理常规与制度。
3、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1、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 阴阳的主要内容:概念、阴阳之间的属性分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
5、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6、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7、 掌握气的概念,熟悉气的生成、气的运动、气的生理功能、气的分类。
第二次见习 病因病机、诊法述要、治疗概要
【目的要求】
1、 熟悉致病因素及病机。
2、 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
3、熟悉中医的防治原则。
3、 了解中药及方剂的基本知识。
【内容】
1、 介绍诊法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
2、 介绍诊法的运用原则:内外详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3、 讲述望诊的基本内容: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望舌。
4、 介绍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5、 叙述问诊的基本内容: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问小儿及妇女情况。
6、 讲述切诊的内容:脉诊、按诊。
7、 讲述中医防治原则,包括: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因制宜;病治异同。
8、 讲述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分类。
9、 讲述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理论、方剂的应用、方剂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
1、 外感致病因素及瘀血、结石是如何致病的?
2、 阴阳失调的病机。
3、 望舌、问诊、脉诊的要点。
4、 中医防治原则;中药的应用;方剂的应用。
第三次见习 辨证论治、寒证、热证、虚证、实证
【目的要求】
1、 掌握辨证论治体系、特性及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2、 了解寒证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3、 熟悉热证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4、 熟悉虚证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5、 掌握实证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内容】
1、 表寒证、里寒证的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2、 表热证、里热证的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3、 气、血、阴、阳虚的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4、 气滞证、血瘀证、湿阻证、痰证、水饮证、食滞虫积证的临床表现、病机分析、治疗法则、常用中药。
【复习思考题】
1、 证论治体系基本内容;辨证论治的特性;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2、 表寒证的病机分析、证型治要;里寒证的病机分析、证型治要。
3、 表热证的病机分析、证型治要;里热证的病机分析、证型治要。
4、 各个虚证证候的病机分析及证型治要。
5、 各个实证证候的病机分析及证型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