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感 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预后。
2、掌握感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辨证论治。
4、熟悉表寒里热证、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主要内容】
1、介绍感冒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叙述感冒的病因病机,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季节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以暑湿为主,病机重点卫表不和。
3、介绍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表寨里热证、体虚感冒证的治法、方药、临床运用,治疗感冒常用中成药。
5、简要介绍感冒的转归预后、预防调摄、近年治疗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咳 嗽
【目的要求】
l、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及其病变部位的不同。
2、掌握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咳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内伤、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
5、掌握咳嗽七个证候的证治与方药。
【主要内容】
1、介绍咳嗽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为风寒、风热、风燥。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3、介绍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辨证要点。
4、介绍咳嗽各证的证治方药及临床应用。
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哮 病
【目的要求】
l、了解哮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哮病的概念。
2、熟悉哮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哮病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哮病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哮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哮病的病因病机、病位。
3、介绍哮病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哮病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喘 证
【目的要求】
1、熟悉喘证的基本概念。
2、掌握喘证的病因病机。
3、熟悉喘证的诊断及实喘、虚喘的鉴别。
4、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6、熟悉喘证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主要内容】
1、介绍喘证的定义,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说明喘证的病因为外感风寒与风热,内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欲久病劳欲所致。病机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病位在肺、肾,与肝脾有关。
3、介绍喘证的诊断要点并与学病、气短的鉴别。
4、介绍喘证首辨虚实、寒热、病位。治疗要点为实端祛邪利气虚喘培补摄纳。
5、介绍实喘(风寒闭肺、痰热遏肺、痰浊阻肺、水凌心肺、肝气乘肺),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近五年喘证的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心 悸
【目的要求】
l、心悸的基本概念。
2、了解惊悸和怔忡的异同。
3、熟悉心悸证候特征及主要发病机理。
4、掌握心悸的辨证施治及心悸重证、危候的症状表现及一般处理。
【主要内容】
l、介绍心悸的定义、别名,惊悸和任忡的区别。古代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解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常见类型的区别,联系及演变。
3、讲述心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详细讲解心悸各证的表现特点、治法、方药。
4、介绍心悸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胃 痛(附吐酸、嘈杂)
【目的要求】
l、了解胃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胃痛的概念。
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辩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胃痛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辩证论治和胃癌病有关饮食起居的调护。
4、了解吐酸、嘈杂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胃痛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胃痛的病因病机,分析胃痛的病因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而引发。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活养所致。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胃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胃痞、真心痛、胁痛、腹痛进行鉴别。
4、详细讲述胃痛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湿热中阻、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等证型的辩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吐酸、嘈杂的辨证论治。
6、简介胃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腹 痛
【目的要求】
l、了解腹痛的一般概念,相关的西医疾病;调护。
2、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辩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腹痛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腹痛的具体部位,证候特点,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腹痛的主要病因有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所伤、以及虫积、跌仆等。主要病机是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病位主要在腹,与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有关。
3、介绍腹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胃痛、其他内科病证中的腹痛、外科、妇科腹痛进行鉴别。
4、介绍腹痛的辩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讲解寒邪内阻、湿热雍滞、中虚脏寒、饮食停滞、气机郁滞、瘀血阻滞等证型的辩证依据、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腹痛的调摄护理与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泄 泻
【目的要求】
l、了解泄泻的定义、相关的西医疾病、调摄护理。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辩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泄泻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辩证施治。
【主要内容】
1、介绍泄泻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分析泄泻的病因病机,病因有外感风、寒、暑、热等邪气,内伤有饮食,情志所伤、脏腑失调皆致泻。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关键病机是脾虚湿盛。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别。
3、叙述泄泻的证候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解泄泻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5、讲解暴泻的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以及久泻的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的辩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泄泻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痢 疾
【目的要求】
l、了解痢疾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痢疾的概念。
2、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痢疾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痢疾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痢疾的病因病机,分析痢疾的病因病机、病位。
3、介绍痢疾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痢疾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痢疾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黄 疸
【目的要求】
1、了解黄疸的定义、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2、了解黄疸与西医的相关疾病。
3、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
4、掌握黄疸的证候持征、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四个证型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黄疸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述黄疸的病因病机,外因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内因为脾胃虚亏、内伤不足,基本病理湿浊阻滞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
3、详细介绍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阳黄、阴黄的辨别要点,阳黄又当辨湿、热轻重。
5、详细讲解阳黄、阴黄的辩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黄疸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胁 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胁痛的相关西医疾病,调摄预防与研究进展。
2、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辩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3、掌握胁痛的证侯特征,诊断,四个证型的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l、介绍胁痛的定义、别名、古代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解胁痛的病因病机,病位在肝胆。病理特点为气滞、血瘀、湿热所致。
3、讲解胁痛的证候特征,辨证要点以及“通则不痛”的治疗大法的运用。
4、详细介绍胁痛各证的证治方药。
5、简介胁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头 痛
【目的要求】
l、了解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头痛的概念。
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头痛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头痛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头痛的病因病机,分析头痛的病因病机、病位,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头痛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头痛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头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眩 晕
【目的要求】
l、了解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眩晕的概念。
2、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眩晕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眩晕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眩晕的病因病机,分析眩晕的病因病机、病位,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眩晕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眩晕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眩晕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中 风
【目的要求】
l、了解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中风的概念。
2、熟悉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中风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中风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中风的病因病机,分析中风的病因病机、病位,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中风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中风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中风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水 肿
【教学要求】
1、了解水肿的概念。
2、熟悉水肿病的发病因素及肺、脾、肾在水肿病机中的作用。
3、明确水肿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治疗以发汗、利水、攻逐、健脾、温肾为大法。
4、掌握水肿病的辨证沦治。
5、了解水肿病出现水毒储留危重证候的预后险恶。
【主要内容】
l、介绍水肿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阐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病因是由于外感风邪(寒、热)、水湿浸渍、疮毒内归,以及饮食劳欲所致。基本病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病位在肺、脾、肾,以肾为关键。
3、介绍水肿病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述水肿病的辨证以阴、阳为纲,阳水属实,阴水多为本虚标实,阳水阴水可互相转化。介绍水肿病的治疗原则。
5、详细介绍阳水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宝盛证,阴水肿阳虚衰、肾阳衰微证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水肿病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淋 证
【目的要求】
l、了解淋证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淋证的概念。
2、熟悉淋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淋证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淋证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淋证的病因病机,分析淋证的病因病机、病位,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淋证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淋证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淋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消 渴
【目的要求】
l、了解消渴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消渴的概念。
2、熟悉消渴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消渴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消渴的病因病机,分析消渴的病因病机、病位,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消渴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详细讲述消渴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消渴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腰 痛
【目的要求】
l、了解腰痛的发病情况、范围和研究进展。
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及转归。
3、掌握腰痛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肾着、腰软等的鉴别要点。
4、掌握腰痛的证治内容。
5.了解与腰痛相关的西医疾病。
【主要内容】
l、介绍腰痛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讲述腰痛的病因病机,外因有外感湿热、寒湿、暑热,或跌仆外伤。内伤有禀赋不足,久病或年老体虚,房劳过度。基本病理为肾精亏虚,风寒湿热痹阻,或瘀血留着腰部。病位在腰部、肾。病性有虚实之分。
3、介绍腰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肾着、腰软进行鉴别。
4、重点讲述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腰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血 证
【目的要求】
1、了解血证的概念、出血部位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熟悉血证的病因病机,鼻衄、齿衄的辩证论治。
3、掌握血证的治疗原则,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各证的辩证论治。
【主要内容】
l、介绍血证的定义、别名亦称为血病或失血,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讲述血证的病因病机,主要病因有感受外邪、清志过极、嗜食醇酒厚味、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等。血证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血证的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别。血证如出血量多者可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
3、详细讲述血压计证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治火、治气、治血。
4、分别讲述各种血证的辨证论治。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5、简介各种血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痹 病
【目的要求】
l、了解痹病的含义、范围及研究进展。
2、熟悉肢节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
3、掌握肢节痹病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痿证、风湿热、骨痹、膝眼风病、上鱼水、痛风等病鉴别要点。
4、掌握肢节痹病的证治内容。
5、了解与痹病相关的西医疾病。
【主要内容】
l、介绍痹病的含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痹病发病的病因病机,病因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及服药不当,基本病理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病位主要在经络、关节,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
3、讲述痹病的诊断要点并与痿病进行鉴别。
4、介绍痹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5、分别讲述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气血亏虚证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痹病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课时分配】总学时数120学时,理论44学时,见习36学时
内容 教学时数 各章总时数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见习课时数
感冒 3 2 1
咳嗽 3 2 1
哮病 3 2 1
喘证 3 2 1
心悸 3 2 1
胃痛 3 2 1
腹痛 3 2 1
泄泻 4 2 2
痢疾 4 2 2
黄疸 4 2 2
胁痛 4 2 2
头痛 4 2 2
眩晕 4 2 2
中风 6 4 2
水肿 3 2 1
淋证 4 2 2
消渴 6 4 2
腰痛 4 2 2
血证 6 4 2
痹病 6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