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二)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5-11-17 16:24:16 浏览次数: 【字体:
感 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预后。
2、掌握感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辨证论治。
4、熟悉表寒里热证、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主要内容】
1、介绍感冒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叙述感冒的病因病机,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季节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以暑湿为主,病机重点卫表不和。
3、介绍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表寨里热证、体虚感冒证的治法、方药、临床运用,治疗感冒常用中成药。
5、简要介绍感冒的转归预后、预防调摄、近年治疗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咳 嗽
【目的要求】
l、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及其病变部位的不同。
2、掌握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咳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内伤、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
5、掌握咳嗽七个证候的证治与方药。
【主要内容】
1、介绍咳嗽的定义、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为风寒、风热、风燥。内伤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3、介绍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辨证要点。
4、介绍咳嗽各证的证治方药及临床应用。
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喘 病
【目的要求】
1、熟悉喘病的基本概念。
2、掌握喘病的病因病机。
3、熟悉喘病的诊断及实喘、虚喘的鉴别。
4、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5、介绍 
6、熟悉喘病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主要内容】
1、介绍喘病的定义,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文献简介,相关的 西医疾病。
2、说明喘病的病因为外感风寒与风热,内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欲久病劳欲所 致。病机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病位在肺、肾,与肝脾有关。
3、介绍喘病的诊断要点并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4、介绍喘病首辨虚实、寒热、病位。治疗要点为实喘祛邪利气,虚喘培补摄纳。
5、介绍实喘(风寒闭肺、痰热遏肺、痰浊阻肺、水凌心肺、肝气乘肺),虚喘(肺气虚、 肾气虚、喘脱)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近五年喘病的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肺 痈
【目的要求】
1、了解肺痈的临床特征。
2、掌握肺痈的病因病机。
3、掌握肺痈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4、掌握肺痈各时期的治疗。
【主要内容】
1、阐明肺痈的含义,临床表现。介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肺痈的病因病机,病因以外感风热为主,或因痰热素盛所致。病机为痰热蕴肺,热 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
3、介绍肺痈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肺痈各期的证治方药及临床应用。
5、强调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6、简介肺痈的调摄护理,近五年的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痰 饮
【目的要求】
1、了解痰饮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证候特征及其预后。
2、掌握痰饮的基本概念、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掌握痰饮各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
3、介绍痰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痰饮各种证型的辨证论治
5、简要介绍痰饮的转归预后、预防调摄、近年治疗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心 悸
【目的要求】
l、心悸的基本概念。
2、了解惊悸和怔忡的异同。
3、熟悉心悸证候特征及主要发病机理。
4、掌握心悸的辨证施治及心悸重证、危候的症状表现及一般处理。
【主要内容】
l、介绍心悸的定义、别名,惊悸和任忡的区别。古代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解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常见类型的区别,联系及演变。
3、讲述心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详细讲解心悸各证的表现特点、治法、方药。
4、介绍心悸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胃 痛(附吐酸、嘈杂)
【目的要求】
l、了解胃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掌握胃痛的概念。
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胃痛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和胃癌病有关饮食起居的调护。
4、了解吐酸、嘈杂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胃痛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胃痛的病因病机,分析胃痛的病因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而引发。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活养所致。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3、介绍胃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胃痞、真心痛、胁痛、腹痛进行鉴别。
4、详细讲述胃痛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湿热中阻、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等证型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吐酸、嘈杂的辨证论治。
6、简介胃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腹 痛
【目的要求】
l、了解腹痛的一般概念,相关的西医疾病;调护。
2、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腹痛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腹痛的具体部位,证候特点,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腹痛的主要病因有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所伤、以及虫积、跌仆等。主要病机是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病位主要在腹,与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有关。
3、介绍腹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胃痛、其他内科病证中的腹痛、外科、妇科腹痛进行鉴别。
4、介绍腹痛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讲解寒邪内阻、湿热雍滞、中虚脏寒、饮食停滞、气机郁滞、瘀血阻滞等证型的辨证依据、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腹痛的调摄护理与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泄 泻
【目的要求】
l、了解泄泻的定义、相关的西医疾病、调摄护理。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泄泻的治疗原则以及各证型的辨证施治。
【主要内容】
1、介绍泄泻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分析泄泻的病因病机,病因有外感风、寒、暑、热等邪气,内伤有饮食,情志所伤、脏腑失调皆致泻。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关键病机是脾虚湿盛。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别。
3、叙述泄泻的证候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解泄泻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5、讲解暴泻的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以及久泻的脾虚泄泻、肾虚泄泻、肝郁泄泻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泄泻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便 秘
【目的要求】
1、了解便秘的定义、相关的西医疾病、预防调护。 
2、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便秘的治疗原则、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便秘的定义、别名、古代文献综述、相关的西医疾病。
2、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病因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阴阳气血不足等皆可形成 便秘。主要病机为大肠传导失职而成。病位在大肠,脾胃肺肝肾等脏腑有关。病性有虚实之 分。
3、叙述便秘的证候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解便秘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详细讲解各证的证治方药。
6、简介便秘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呕 吐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是较常见病证。
2.掌握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呕吐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及六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4.了解呕吐与西医的相关疾病。
【主要内容】
1.介绍呕吐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讲述呕吐的病因病机,病因有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脏腑虚弱。基本病理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病性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实之间又可 转化。
3.介绍呕吐的证候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掌握降逆和胃是治疗大法。
5.详细讲解各证的证治方药。
6.简介本病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呃 逆
【目的要求】
1、了解呃逆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
2、掌握呃逆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掌握呃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及五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4、了解呃逆与西医的相关疾病
【主要内容】
1、介绍呃逆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呃逆的病因病机,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基本病理为胃气上逆动 膈,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病性有虚实两类,本虚标实。
3、讲解呃逆的证候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4、详细介绍呃逆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和胃降气平呃为治。
5、详细讲解胃中寒冷、胃火上递、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各证的辨证依据、治法 、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本病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噎 膈(附:反胃)
【目的要求】
1.了解噎膈的定义 、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2.了解噎膈与西医的相关疾病。
3.熟悉噎膈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
4.掌握噎膈的证候持征、治疗原则以及四个证型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噎膈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分析介绍噎膈的病因病机,病因以饮食、情志、脏腑失调为主,基本病理为食道狭窄,食 道干涩。病位在食道,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
3.介绍噎膈的诊断要点,并与反胃、梅核气鉴别。
4.讲解本病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5.详细讲解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证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 应用。
6.介绍噎膈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7.简介反胃的证治方药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黄 疸
【目的要求】
1、了解黄疸的定义、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2、了解黄疸与西医的相关疾病。
3、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
4、掌握黄疸的证候持征、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四个证型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黄疸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述黄疸的病因病机,外因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内因为脾胃虚亏、内伤不足,基本病理湿浊阻滞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
3、详细介绍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介绍阳黄、阴黄的辨别要点,阳黄又当辨湿、热轻重。
5、详细讲解阳黄、阴黄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黄疸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胁 痛
【目的要求】
1、了解胁痛的相关西医疾病,调摄预防与研究进展。
2、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3、掌握胁痛的证侯特征,诊断,四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l、介绍胁痛的定义、别名、古代文献简介、相关西医疾病。
2、讲解胁痛的病因病机,病位在肝胆。病理特点为气滞、血瘀、湿热所致。
3、讲解胁痛的证候特征,辨证要点以及“通则不痛”的治疗大法的运用。
4、详细介绍胁痛各证的证治方药。
5、简介胁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积聚
【目的要求】
1.了解积聚的定义、别名、西医相关疾病、及研究进展。
2.熟悉积聚的病因病机、转归及调摄护理。
3.掌握积聚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八个证型的证治方药。
【主要内容】
1.介绍积聚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积聚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气虚为本,气血水互结,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
3.介绍积聚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解积聚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攻补兼施的治疗规律。
5.详细讲述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鼓胀出血、鼓胀神昏之辩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积聚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鼓胀
【目的要求】
1.了解鼓胀的定义、别名、西医相关疾病、及研究进展。
2.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转归及调摄护理。
3.掌握鼓胀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八个证型的证治方药。
【主要内容】
1.介绍鼓胀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鼓胀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气虚为本,气血水互结,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
3.介绍鼓胀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解鼓胀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攻补兼施的治疗规律。
5.详细讲述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鼓胀出血、鼓胀神昏之辩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鼓胀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概念。 
2.熟悉水肿病的发病因素及肺、脾、肾在水肿病机中的作用。 
3.明确水肿病以阴阳为辨证纲领,治疗以发汗、利水、攻逐、健脾、温肾为大法。
4.掌握水肿病的辨证论治。 
5.了解水肿病出现水毒潴留危重证候的预后险恶。
【主要内容】
1.介绍水肿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阐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病因是由于外感风邪(寒、热)、水湿浸渍、疮毒内归,以及 饮食劳欲所致。基本病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病位在肺、脾、肾,以肾为关键 。
3.介绍水肿病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讲述水肿病的辨证以阴、阳为纲,阳水属实,阴水多为本虚标实,阳水阴水可互相转化。介绍水肿病的治疗原则。
5.详细介绍阳水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证,阴水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证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水肿病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癃 闭
【目的要求】
1.明确癃闭的病理主要是肾和膀胱气化失司,但与肺、脾、肝、三焦有关。
2.熟悉癃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3.掌握癃闭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 
4.了解癃闭的转归和预后。
【主要内容】
1.介绍癃闭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癃闭的病因病机,基本病理是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病位在膀胱,与三焦、肺、 脾、肾密切相关,还与肝有联系。病性有虚与实两方面。
3.介绍癃闭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
4.详细讲述膀胱湿热证、肺热壅盛证、肝郁气滞证、尿道阻塞证、脾气不升证、肾阳衰惫 证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
5.介绍针灸、按摩、探吐、取嚏、外敷、导尿等疗法。
6.简介癃闭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癌 症
【目的要求】
1.熟悉癌症的基本概念。
2.了解癌症发生与正气虚弱导致发病的相互关系。
3.了解癌症的病理演变过程。
4.掌握癌症的病因病机。
5.掌握癌症的治则和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主要内容】
1.介绍癌症的定义,临床特征。
2.说明癌症病因。
3.介绍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几种癌症的证治方药。
4.简介癌症的调摄护理,近五年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血 证
【目的要求】
1.了解血证的概念、出血部位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熟悉血证的病因病机,鼻衄、齿衄的辨证论治。
3.掌握血证的治疗原则,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各证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l.介绍血证的定义、别名亦称为血病或失血,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讲述血证的病因病机,主要病因有感受外邪、清志过极、嗜食醇酒厚味、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之后等。血证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血证的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别。血证如出血量多者可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
3.详细讲述血压计证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治火、治气、治血。
4.分别讲述各种血证的辨证论治。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5.简介各种血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4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汗 证
【目的要求】
1.熟悉汗证的证候特征。
2.熟悉自汗、盗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
3.掌握汗证的治疗原则。
4.熟悉汗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主要内容】
1.介绍汗证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汗证的病因病机,阐明汗证的病机主要是表卫失司,心液不藏,郁热逼律外泄,以致汗液外泄失常,而形成汗证。
3.讲述自汗、盗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从出汗的特点及伴见症状进行区别。脱汗见于病情危急时,战汗见于急性热病。
4.介绍汗证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虚证当益气、补血、养阴、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5.详细介绍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证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汗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痹 病
【目的要求】
l.了解痹病的含义、范围及研究进展。
2.熟悉肢节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
3.掌握肢节痹病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痿证、风湿热、骨痹、膝眼风病、上鱼水、痛风等病鉴别要点。
4.掌握肢节痹病的证治内容。
5.了解与痹病相关的西医疾病。
【主要内容】
l.介绍痹病的含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介绍痹病发病的病因病机,病因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及服药不当,基本病理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病位主要在经络、关节,与脾胃、肝、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
3.讲述痹病的诊断要点并与痿病进行鉴别。
4.介绍痹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为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5.分别讲述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气血亏虚证的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6.简介痹病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腰 痛
【目的要求】
l.了解腰痛的发病情况、范围和研究进展。
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及转归。
3.掌握腰痛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肾着、腰软等的鉴别要点。
4.掌握腰痛的证治内容。
5.了解与腰痛相关的西医疾病。
【主要内容】
l.介绍腰痛的定义、别名、文献简介、相关的西医疾病。
2.讲述腰痛的病因病机,外因有外感湿热、寒湿、暑热,或跌仆外伤。内伤有禀赋不足,久病或年老体虚,房劳过度。基本病理为肾精亏虚,风寒湿热痹阻,或瘀血留着腰部。病位在腰部、肾。病性有虚实之分。
3.介绍腰痛的诊断要点并与肾着、腰软进行鉴别。
4.重点讲述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辨证依据,治法,方药,临床应用。
5.简介腰痛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急性脑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及其与中医中风病的关系。
2.熟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和中医的病因病机。
3.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要点、类证鉴别及辨证分型依据。
5.掌握急性脑血管疾病各类型的中、西医治疗措施。
课堂理论教学时数:15学时。
【主要内容】
1.概说
简要介绍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其流行病学史,其与中医中风病的关系。
2.病因和发病机理
⑴病因:
①脑血栓:主要介绍动脉管壁病变,强调动脉粥样硬化。
②脑栓塞:主要介绍栓子的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血栓块脱落。
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强调颅外的血管病变。
④脑出血:强调颅外心血管病变。
⑤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介绍动脉硬化、颅内先天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⑵发病机制:
①脑血栓:介绍动脉管壁病变和附加因素。
②脑栓塞:介绍栓子流入脑动脉造成的病变。
③短暂性脑缺血:强调微栓子学说。
④脑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
⑤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
⑶病理:
①脑血栓: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和脑梗塞。
②脑栓塞:以出血性梗塞为多见。
③短暂性脑缺血:造成局灶性短暂的缺血病理改变。
④脑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
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出血及动脉瘤好发部位。
⑷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介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⑴简述本病的临床分类: 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临床表现。
⑵简述本病的中医辨证要点。
4.实验室检查:头颅CT、脑脊液等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⑴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或脑脊液结果。
⑵鉴别诊断:
①介绍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的相互鉴别诊断。
②介绍与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癫痫、眩晕、脑外伤等病的鉴别诊断。
⑶中医类证鉴别依据。
⑷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6.防治措施
⑴一般措施:包括饮食及情志的调理等。
⑵与本病发生的疾病的治疗。
⑶短暂性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应用和手术治疗。
脑血栓:用药物治疗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偏瘫和失语的治疗、外科治疗。
脑栓塞:抗血小板聚集药、脱水剂应用和手术治疗。
脑出血:昏迷的护理和治疗、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治疗(止血药、脱水剂等应用),强调绝对卧床。
⑷中医辨证论治。
7.预后及预防
简述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中、西医预防措施。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8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癫痫
【目的要求】
1.了解癫痫的概念及其与中医痫病的关系。
2.熟悉癫痫的病因、分类与发作原理及中医的病因病机。
3.掌握癫痫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癫痫的中医辨证要点、类证鉴别及辨证分型依据。
5.掌握癫痫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课堂理论教学时数:6学时。
【主要内容】
1.概说:
简要介绍癫痫的概念、癫痫的基本特征、其与中医痫病的关系。
2.病因和发病机理
⑴病因:按照病因,可将癫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⑵发病机理:讲述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与其传播途径,导致癫痫发作的有关原理。
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介绍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⑴详细介绍局限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⑵简述本病的中医辨证要点、证候特征。
4.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⑴是否为癫痫:确诊癫痫的主要依据,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的鉴别。
⑵癫痫的类型
⑶癫痫的定性:追查病因。
⑷中医类证鉴别依据。
⑸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6.防治
控制反复发作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病因治疗,用药原则,中医药的治疗,注意防治癫痫的诱发因素。
7.转归预后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8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慢性胃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慢性胃炎的概念及其与中医胃痛痞满的关系。
2.熟悉慢性胃炎的发病机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
3.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4.掌握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要点、类证鉴别及辨证分型依据。
5.掌握慢性胃炎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课堂理论教学时数:6学时。
【主要内容】
1.概说
简要介绍慢性胃炎的概念、分类,其与中医胃痛痞满的关系。
2.病因和发病机理
⑴病因:主要介绍幽门螺旋杆菌、自身免疫反应等在本病中的作用。
⑵病理:主要介绍胃粘膜的病理变化。
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介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⑴简述本病的临床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⑵简述本病的中医辨证要点。
4.实验室检查:胃液分析、血清学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的实验室表现等检查。
⑵鉴别诊断: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⑶中医类证鉴别依据。
⑷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6.防治措施
⑴一般措施:包括饮食的调理、体力活动、生活安排等。
⑵慢性B型胃炎应给予灭菌治疗。
⑶慢性A型胃炎无特异治疗。有恶性贫血,予注射VitB12后可很快获得纠正。
⑷中医辨证论治。
7.预后及预防
简述慢性胃炎的预后及中、西医预防措施。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6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及其与中医胃痛痞满的关系。
2.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
3.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4.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要点、类证鉴别及辨证分型依据。
5.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主要内容】
1.概说
简要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分类及其流行病学史,其与中医胃痛痞满的关系。
2.病因和发病机理
⑴病因:主要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多及其它因素等在本病中的作用。
⑵病理:主要介绍溃疡本身的病理变化。
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介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⑴简述本病的临床分类: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及其临床表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⑵简述本病的中医辨证要点。
4.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和活检等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病史;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和活检等检查。
⑵鉴别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瘤;癌性溃疡;钩虫病;及其它胃病引起的胃痛;非胃病引起的上腹痛。
⑶中医类证鉴别依据。
⑷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6.防治措施
⑴一般措施:包括生活工作安排、饮食的调理、精神调理等;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各种因素。
⑵降低对粘膜侵袭力的药物、增强粘膜防御力的药物及消灭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的应用。
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策略。
⑷中医辨证论治。
7.预后及预防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预后及中、西医预防措施。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6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课时分配】总学时数128学时,理论84学时,见习44学时
内容 教学时数 各章总时数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见习课时数
感冒 4 2 2
咳嗽 4 2 2
喘病 3 2 1
肺痈 3 2 1
痰饮 5 4 1
心悸 3 2 1
胃痛 3 2 1
腹痛 3 2 1
泄泻 3 2 1
便秘 3 2 1
呕吐 3 2 1
呃逆 3 2 1
噎膈 3 2 1
黄疸 4 2 2
胁痛 4 2 2
积聚 4 2 2
鼓胀 4 2 2
水肿 6 4 2
癃闭 4 2 2
血证 6 4 2
汗证 3 2 1
痹病 6 4 2
腰痛 4 2 2
癌症 4 2 2
急性脑血管疾病 10 8 2
癫痫 10 8 2
慢性胃炎 8 6 2
消化性溃疡 8 6 2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