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总课时:120课时。其中包括20个课时的见习,其余为课堂理论教学。
总论
1、掌握传染病的定义。
2、了解新中国在防治方面的成就。
3、了解传染病学的范围。
4、了解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掌握感染的概念
二、掌握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病原体被清除;(二)隐性感染;(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五)潜伏性感染。以上五种表现以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原携带 者,显性感染最少。
三、了解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的侵袭力、数量、毒力、变异性在传染过程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
四、掌握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掌握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二、了解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三、了解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急性期改变糖代谢、水电解质代谢、内分泌改变。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流行因素
一、掌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二、了解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了解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二、了解临床特点: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 再燃、后遗症。
(二)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发热: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
2、发疹:分布、先后次序、形态、出疹日期。
3、毒血症状。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三)掌握临床类型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了解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年龄、职业、籍贯、发病季节、居住与旅行地点 、既往病史、密切接触史及预防接种史、同类疾病发生情况)。
二、了解临床资料:全面、准备地询问病史,进行系统细致的体格检查。对诊 断极为重要。
三、了解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 生物学检查、其他检查等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一、掌握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二、掌握治疗方法:
(一)一般支持疗法: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饮食等。
(二)病原或特效疗法:化学治疗、抗生素治疗、血清疗法等。
(三)对症疗法。
(四)康复疗法。
(五)中医中药,针灸疗法。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掌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严格报告制度;病人接触者与病原携带者的处理;治疗 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动物传染源的处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为中心的一般卫生措 施。消毒、杀虫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改善营养,人工免疫。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
(3) 重型肝炎
(4) 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
9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流行性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艾滋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恙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伤寒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目的要求
1 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与分类。
2 了解各种致病菌特征、流行病学、发病原理。
3 掌握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4 了解食物中毒的预防。
教学内容
1 病原学
4 临床表现
2 流行病学
3 发病原理
4 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治疗
7 预防
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霍 乱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布氏杆菌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溶组织阿米巴病感染
一、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二、阿米巴肝脓疡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疟疾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华支睾吸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绦虫感染
一、肠绦虫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
二、囊尾蚴病
目的要求
1 了解本病的概念。
2 掌握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3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4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 。
5 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概说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7 预后
8 治疗
9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方法
选择典型病例供临床见习,由老师作必要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集病史及分析病例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临床实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