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集体备课
2022-2023上学期急诊与重症医学教研室
开学前集体备课流程
一、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和试讲前,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和试讲的时间及地点、主持人(教研室主任)、主讲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的老师。
时间:2022年8月23日周二下午15:30-17:00
地点:B座11楼药物研发中心办公室
参与人:教研室正副主任、教学主任、全体任课老师、秘书
二、总结上学期期末工作
1.上学期顺利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无教学事故发生;
2.各类教学获奖情况:
(1)2022年5月,黄清玉老师荣获自治区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三等奖;
(2)2022年6月《急诊与灾难医学》成功申报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
(3)2022年8月,急诊科黄清玉老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三、集体备课流程
(一)共同学习新修订的《广西中医药大学集体备课制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教研室评估指标表》
(二)完善教学进度表,确定授课教师名单。
1.确认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2)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4)教学任务分配:
A.21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服务管理班),《急诊与灾难医学》理论课24学时和见习课24学时;
B.《临床医学概论》属于各教研室合作上理论课,分配到21级信息管理与健康服务专业9学时,21级医学检验技术1班12学时;
C.《临床技能培训——急救基本技能》课表待定,预计开学后。
2.完善教学进度表,确定授课教师名单,教学资料包电子版将在8月25日前统一上传到本教研室工作群;
(二)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落实上课任务布置,明确形成性评价方案首课告知制。
1.制定形成性评价方案,以出勤、课堂测验、课堂病例讨论、见习报告等方面的评价及反馈。依据课程要求,进行以下形成性评价:
(1)出勤:出勤指学生到课率、学习态度、听课情况等。
(2)课堂病例讨论:主要指案例分析应用能力锻炼,形式以授课老师根据所讲课程,联系临床,选择典型病例分组讨论为主。
(3)见习:主要指学生进行见习之后,完成相关见习报告表格,由任课老师负责评阅。
(4)课后作业: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当堂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任课老师负责评阅(可电子版)。
(5)课堂测验:教师可采取纸质或线上软件进行学情检测。
2.落实上课任务的布置,形成首课告知制。
新学期第一周的课尤其是第一天(8月29日),学校领导及督导都
会到课堂进行检查,请任课老师务必认真准备。
四、试讲环节
由重症医学科一区的唐荣老师和急诊科的朱星潼老师通过现场展示PPT、板书等教学工具,分别进行10-15分钟的试讲。试讲结束后,请现场的督导专家、主任们、高年资教师代表从教态、教法、教学设计、课件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由急诊科教学秘书黄清玉老师进行分享,围绕如何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夯实课程基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积累教学成果。
六、教研室主任进行总结
(一)新学期教学过程注意事项
1.提前15分钟到课堂调试设备,避免教学事故,调课提前三天申请;
2.PPT应图文并茂,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注意课堂互动。
(二)教师授课时应带齐以下教学文件,并确保教学课件能正常运行:
1.理论课9大件:教材、教学课件(PPT)、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讲稿、学生名单、形成性评价方案及形成性评价记录、教学大纲。(划线部分由教研室秘书统一准备)
2.见习课4大件:
(1)见习教学进度表(或该门课程教学进度表)
(2)见习大纲
(3)学生见习分组名单和学生见习评价表
(三)强调上课纪律
1.教师上课前应做好所有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迟到、早退、拖堂。课堂中需保持站立姿势授课;
2.教师应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等,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3.教师讲课前应通过讲述、提问等方式简要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介绍本节重点,结课时应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及作业,保证教学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学生有收益。
(四)其他事项
1.各班的考勤、课后作业、案例讨论、同行教师随堂听课安排;
2.《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试卷出题分配安排;
3.2022年校级教改立项积极申报,系统将于8月26日开放;
七、督导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