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
《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筋伤学》就是研究这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2. 熟悉筋伤学的概念.
3. 了解筋伤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概论。
1.1筋伤学的概念。
1.2筋伤学的发展。
2.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3.筋伤的辩证诊断。
3.1筋伤的临床表现。
3.2筋伤的辩证诊断方法。
3.3筋伤的检查方法。
4.筋伤的治疗。
4.1手法治疗。
4.2固定治疗。
4.3练功疗法。
4.4药物治疗。
4.5其他疗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时数】10学时。
第二章 上肢筋伤
【目的要求】
1. 掌握肩、上臂、肘、前臂筋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 熟悉肩、上臂、肘、前臂筋伤的病因病机。
3. 了解腕部和手部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肩、上臂部的筋伤:
肩部扭挫伤、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滑脱、肱二头肌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肩锁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肘、前臂部筋伤:
肘部扭挫伤、肱骨内、外上髁炎、尺骨鹰嘴滑囊炎、旋后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骨化性肌炎、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桡尺近侧关节错缝及肱桡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腕手部筋伤:
腕部扭挫伤、桡尺远侧关节损伤、腕管综合征、腕部尺神经管综合症、腕三角软骨(关节盘)损伤、腱鞘囊肿、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指屈肌腱腱鞘炎、掌指关节扭挫伤、腕骨间关节错逢及腕掌骨间关节错逢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教、自学示教、临床见习等。
【教学时数】20学时。
第三章 下肢筋伤
【目的要求】
1. 掌握下肢髋、大腿、膝、小腿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踝、足部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了解踝、足部筋伤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髋部、大腿部筋伤:
髋部扭挫伤、股四头肌损伤、股内收肌损伤、股二头肌损伤、犁状肌综合症、髋部滑囊炎、弹响髋、臀大肌挛缩、小儿髋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膝、小腿部筋伤: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髌骨软化症、膝部滑囊炎、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小腿三头肌损伤、小腿开放性损伤、膝关节错缝、胫腓近侧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踝、足部筋伤:
踝部扭挫伤、跟腱断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跟痛症、跟腱周围炎、踝管综合症、跗跖关节扭伤、跖痛症、平足症、拇趾滑囊炎、踝关节错缝、距下关节错缝、跟骰关节错缝、距舟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教、自学、临床见习等。
【教学时数】20学时。
第四章 躯干部筋伤
【目的要求】
1. 掌握颈部、腰部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骶尾部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了解骶尾部筋伤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颈项部筋伤:
颈部扭挫伤、落枕(失枕)、项韧带劳损与钙化、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项部肌筋膜炎、先天性肌性斜颈、颈椎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胸背部筋伤:
胸部迸挫伤、胸出口综合症、胸椎小关节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腰部筋伤: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急性后关节滑膜嵌顿、腰部劳损(腰肌筋膜劳损、棘上韧带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部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腰椎弓峡部不连与腰椎滑脱症、腰骶部骨骼先天性畸形(移行性、隐性脊柱裂、关节突畸形)、腰椎间盘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骶尾部筋伤:
骶髂关节扭伤、骶髂关节错缝、骶臀部肌筋膜炎、尾骨挫伤、尾骨痛、耻骨联合错缝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教、自学、临床见习等。
【教学时数】22学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要求学生掌握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有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1. 筋伤手法治疗的操作要点。
2. 肩、上臂、肘常见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 下肢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 颈部、腰部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教学难点
1.各部位筋伤的相关解剖结构。
2.上肢筋伤的手法操作要点。
3.下肢筋伤的手法操作要点。
4. 颈部、腰部筋伤手法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总学时 |
第一章 总论 10 0 10 第二章 上肢筋伤 16 4 20 第三章 下肢筋伤 15 5 20 第四章 躯干筋伤 17 5 22 共 计 58 14 72 |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3. 评价方法: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来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偏离,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过课堂调查表评价表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韦贵康主编《中医筋伤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2.参考资料:房敏主编《推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撰写人: 陈锋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