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中西医结合儿科

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5-11-17 16:32: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学生情况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儿科教研室承担10级中西医结合班级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任务。共有学生89名。10级中西医结合班,有较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以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做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积极性,要求能够掌握儿科的基本知识及能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基本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

二、教材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由王雪峰主编,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共分十七章。第一章为结论,介绍中医、西医儿科学的优势和特长,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成果。第二章为儿科学基础,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叙述小儿生长发育与生理病理特噗、营养保健、儿科诊断概要、儿科治疗概要等。第三章为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四至十七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常见心理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小儿危重证的处理、中医相关病证。第九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在中医辨证论治部分,增加了每个中医证型的辨证要点,以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每个证型的特点;增加了临床发病率有所增加的疾病如便秘、手足口病等,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新版教材还以目前公认的新的西医临床诊疗指南为蓝本,更新了教材中一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对一些疾病的中医证型,结合儿科常见病临床路径及重点专科等的临床研究成果也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学习目标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等疗法为手段,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西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值得提出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所学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在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基础上,兼顾西医儿科基础和临床的独具特色的学科,同时应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相区别。教学目标要突出临床学科特色,强调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2、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熟悉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在掌握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的基础上,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西医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常规处理及急救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床边教学、典型病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