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下学期《病理学》《病理生理学》2014级临床药学专业 授课计划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 专 业: | 临床药学班 | 
| 班 级: | 2014 | 
| 课 程: | 病理学 | 
| 主讲教师签名: | 彭忠异 | 
| 教研室主任签名: | 彭忠异 | 
| 制 定 日 期: | 2016.2.28 | 
学时分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电化教学 | 课堂讨论 | 读书活动 | 作业 | 
 | 
 | 复习 | 考核 | 机动 | 
| 45 | 33 | 12 | 
 | 
 | 
 | 
 | 
 | 
 | 
 | 
 | 
 | 
 | 
| 理论课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
| 
 | 
 | 
 | 
 |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 课 时 | 主 讲 教 师 | 职 
 
 称 | |
| 理 论 课 | 实验 见习讨论 | |||||
| 
 
 
 1 | 
 
 
 1 | 绪论、组织损伤与修复 一、 适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 
 
 
 3 | 
 | 
 彭忠异 | 
 | 
| 
 
 2 | 
 
 2 | 二、损伤:*△ 类型与形态学变化*△ 三、修复* 重点为肉芽组织的定义,难点为肉芽组织的镜下结构 重点为损伤类型及修复方式 | 
 
 3 | 
 | 彭忠异 | 
 | 
| 
 
 
 3 
 
 | 
 
 
 3 
 
 |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静脉性充血* 二、血栓形成 1、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2、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3、血栓的结局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三、栓塞 1、栓子的运行途径*△ 2、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 
 
 
 3 
 
 
 | 
 | 彭忠异 | 
 | 
| 
 
 
 4 | 
 
 
 4 
 
 
 
 
 
 
 | 第四章炎症 一、 概述 二、 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 2.渗出 3.增生 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四、类型 1.急性炎症*△ 2.慢性炎症 炎症的结局 总论实验 | 
 
 
 3 | 
 
 
 
 
 
 
 
 
 
 4 | 彭忠异 | 
 | 
| 
 
 
 6 
 
 | 
 
 
 5 | 第五章 肿瘤 一、 概念和一般形态 二、 异型性△ 三、 生长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 2. 肿瘤的扩散 3.恶性肿瘤浸润与转移机制 4.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 
 
 
 3 | 
 | 彭忠异 | 
 | 
| 
 7 
 
 | 
 6 | 四、 对机体的影响* 五、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六、 命名与分类 七、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八、 病因学及发病学 肿瘤实验 | 
 3 | 
 
 
 
 
 
 4 | 彭忠异 | 
 | 
| 
 
 
 8 | 
 
 
 7 |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 动脉粥样硬化 1. 病理变化*△ 二高血压病 1. 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 风湿病 1. 基本病理变化* 慢性心瓣膜病 △ | 
 
 
 3 | 
 | 彭忠异 | 
 | 
| 
 
 
 10 | 
 
 
 8 |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 肺炎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 
 
 
 3 | 
 | 彭忠异 | 
 | 
| 
 
 11 | 
 
 9 |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二、肝硬化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 3.临床病理联系* | 
 
 3 | 
 | 彭忠异 | 
 | 
| 
 
 
 
 
 11 | 
 
 
 
 
 10 |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 肾小球肾炎 1. 概述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基本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 | 
 
 
 
 
 3 | 
 | 彭忠异 | 
 | 
| 
 
 12 | 
 
 11 | 结核病 1. 肺结核病* 2. 血源播散性结核病 
 各论实验 | 
 
 3 | 
 
 
 
 4 
 | 彭忠异 | 
 |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 专 业: | 临床药学班 | 
| 班 级: | 2014级 | 
| 课 程: | 病理生理学 | 
| 主讲教师签名: | 彭忠异 | 
| 教研室主任签名: | 彭忠异 | 
| 制 定 日 期: | 2016-02-28 | 
学时分配: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电化教学 | 课堂讨论 | 读书活动 | 作业 | 
 | 
 | 复习 | 考核 | 机动 | 
| 39 | 33 | 6 | 
 | 
 | 
 | 
 | 
 | 
 | 
 | 
 | 
 | 
 | 
| 理论课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
| 
 | 
 | 
 | 
 |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 时 | 主 讲 教 师 | 职 
 
 称 | |
| 理 论 课 | 实验 见习讨论 | |||||
| 
 
 
 
 12 | 
 
 
 
 1 | 绪论 重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难点:研究方法中疾病模型的复制 疾病概论 重点: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难点:疾病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 
 
 
 
 3 | 
 | 彭忠异 | 
 | 
| 
 
 13 | 
 
 2 |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重点:三种类型脱水的概念、病因发病学和对机体的影响。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机体的主要变化。 肾脏排水钠减少导致的钠水潴留。 钾代谢紊乱引起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 | 
 
 3 | 
 | 彭忠异 | 
 | 
| 
 
 
 13 | 
 
 
 3 | 酸碱平衡紊乱 重点: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常用检测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对机体的危害。 难点:酸碱平衡紊类型的判断。 | 
 
 
 3 | 
 | 彭忠异 | 
 | 
| 
 14 
 
 | 
 4 | 缺氧 重点:缺氧的原因,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 难点: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 | 
 3 | 
 
 | 彭忠异 | 
 | 
| 
 
 14 | 
 
 5 | 发热 重点:发热的机制和代谢机能变化。 难点: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及其引起发热的机制 | 
 
 3 | 
 | 彭忠异 | 
 | 
| 
 
 
 15 | 
 
 
 6 | 休克 重点:休克的分期及微循环障碍学说。 难点:休克机制中细胞代谢变化。 病理生理学实验一 | 
 
 
 3 | 
 
 
 3 | 彭忠异 | 
 | 
| 
 
 15 | 
 
 7 |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重点: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系统、组织损伤-启动外源系统、血细胞损伤、促凝物质入血在DIC发生中的作用,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难点:DIC的发生机制和机体变化及机制。 | 
 
 3 | 
 | 彭忠异 | 
 | 
| 
 
 16 
 | 
 
 8 
 | 心功能不全 重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 难点: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顺应性异常。 
 病理生理学实验二 | 
 
 3 | 
 
 
 3 | 彭忠异 | 
 | 
| 
 
 
 
 16 | 
 
 
 
 9 | 肺功能不全 重点: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以及病因发病学和机能、代谢变化。 难点: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学。 
 
 | 
 
 
 3 | 
 
 
 
 
 
 | 彭忠异 | 
 | 
| 
 17 | 
 10 | 肝功能不全 重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难点: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 
 3 | 
 
 
 
 | 彭忠异 | 
 | 
| 
 
 
 17 | 
 
 
 11 | 肾功能不全 重点: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机体主要变化;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难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学。 难点:矫枉失衡学说及其与肾性骨病的关系。 
 | 
 
 
 3 | 
 
 
 
 
 
 
 
 
 | 彭忠异 | 
 | 
| 
 | 
 | 
 | 
 | 
 | 
 | 
 | 
| 
 | 
 | 
 | 
 | 
 | 
 | 
 | 
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