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15章 呼吸系统疾病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病理学 | ||||||||||
课程章节 | 第十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 授课学时 | 3 | ||||||||
所属院、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设计者 | 欧海玲 | ||||||||
授课专业 | 中医传统 | 授课年级 | 2013 | ||||||||
一、(设计理念): | |||||||||||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对患病机体病理状态有一定认识,能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熟悉临床常见病理过程的特点,为学习临床课程打下疾病基础。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通过本章的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能掌握临床常见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特点;掌握肺癌、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分型、扩散途径,进而理解临床症状的出现与病理的联系,为后续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并且在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下,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鼻咽癌、肺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熟悉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技能目标: (1)对消化系统疾病能学会其基本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2)通过“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选用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3)通过临床实例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重点:(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和合并症 (2)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3)肺癌的组织发生和隐性肺癌的概念 难点:大叶性肺炎的发病机理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对病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基本熟悉,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加强;虽学习了部分疾病的基本知识,但未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 (2)知识基础:教学对象是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大三),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完成组织学与胚 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并学习了《病理学》中总论部分疾病,对呼吸系统常见 病、多发病的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欠缺系统而整体的病理知识 (3)学习风格:习惯填鸭式教学,以前教学方式以老师教授为主,学习主动性不足。 (4)情感态度 ①通过理论联系临床病例的辨证论治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②通过小组讨论,增强竞争意识,养成严谨、勤学、善思的治学态度,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5)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学习。 教学预测: (1) 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不配合,参与度不高,需要通过日常生活 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做好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参与。 (2)基础知识缺乏,需要较多时间复习,需要做好准备,课件做完善。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教学 内容 | 时间 分配 | 教学活动 | |||||||||
知识点 | 教师教学方法 | 学生活动 | |||||||||
导入 新课 | 8 分钟 | 给出2个临床病例,总结归纳病例的特点。 | 采用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课前给出病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 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该病例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初步的考虑诊断,提出疑问。 | |||||||
概念 | 12 分钟 | 定义:介绍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呼吸系统肿瘤的定义 | 用多个典型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引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咳嗽,咳痰等。 | 问题教学法: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异同点,找出主要临床特征。 | |||||||
病因、发病机制 | 20分钟 |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因病机:1.病原体感染;2.诱因:引起呼吸系统防御力下降的隐私,如受寒等;3.遗传因素; | 采用启发教学法,提问:大叶性肺炎的病因是什么;诱因有哪些?引出病机、病位的相关讨论。举例说明,采用病因病机图及案例教学法,导出病因,使学生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 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思考并回答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位、主要病机,。 | |||||||
病理变化 | 50 分钟 | 1各种肺炎的病理变化; 2. 鼻咽癌的病理变化 3.肺癌的病理变化 | 1.用2个典型病例及图片,采用问题教学法,提问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的特点包括哪些。 2.图表法列出常见肺炎、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 | 问题教学法:观察图片,说出2个病例的不同,及各自的病变特点。 | |||||||
临床病理联系 | 20 分钟 | 1.肺炎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3.呼吸系统肿瘤:原发部位症状、肿瘤扩散引起的临床表现 | 提问:肺癌的诊断依据?引导学生从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方面总结。 | 归纳总结各病诊断依据。 | |||||||
总结回 顾 | 10分钟 | 简要回顾总结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要点等相关内容 |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呼吸系统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订正和补充的方式,巩固本节知识要点。 | |||||||
合计学 时 | 120分钟(3学时)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灵活使用。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视频、图片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上课时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团队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之间通过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做到课上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课下互动: (1)课前预习 课前给出病理,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获得初步资料,体现课下的生生互动。 (2) 课后复习 课程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加深记忆,做到课下师生互动及生 生互动。 | |||||||||||
五、学习资源: | |||||||||||
1教材与医籍: 1.1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李澎涛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2“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李玉林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3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范英昌主编《病理学PBL教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版 2互联网资源 2.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校内通过图书馆入口可免费阅读下载文献; 2.2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可查阅各大院校“呼吸系统疾病”的课件等; 2.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网:http://www.jingpinke.com/,可听取教学名师授课。 3 临床病例资源 利用课间见习,借助大学两所直属附院肺病科病例资源,强化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 54 教学实训中心平台 利用学校病理实验中心平台,掌握相关病理改变特点。 |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1自主阅读 提供关于“呼吸系统疾病”论治的古代医籍及近现代医疗病例课后进行学习。 2自主查阅文献 教会学生利用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 3自主到临床见习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见习,加深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新型教学方法有趣、新奇,能更好掌握知识,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应更多些,速度慢些更好。 自我评价: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度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效率高,不足的是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很多工作需要调整到课下进行。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1 教学反思 1.1 CBL教学及TBL教学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更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该方法在医学专业基础好的学生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而在基础较差的高职班学生教学中应用效果不理想。 1.2需构建适合的病例和问题: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学生初次接触真实病例往往会无从下手。因此,怎样构建适合的病例和问题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病例和问题难度太高,学生则无法分析,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兴趣,病例和问题要能够整合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体现设计者的思路和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要注意所选择的病例和问题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要有恰当的广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改进 2.1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式是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往往理论授课多而实践机会少,学生主要表现为不能将书本中讲解的基础、临床理论等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养成缜密的临床思维。本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主要采用CBL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以典型病例讨论为内容,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临床气息,体会该课程与病理工作的重要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也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2课堂语言艺术、情感艺术的改进 授课过程中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丰富的语言,深厚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护病人,以人为本的悲悯情怀。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