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章 炎症
广西中医药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炎症(Inflammation)
教具:_____多媒体课件、扬声器材、投影仪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教材: 病理学(李澎涛、范英昌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的: 1、 掌握炎症的定义、原因和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炎症的临床表现、炎症的结局。
3、 掌握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 掌握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 熟悉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
6、 熟悉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渗出的机制及意义
2、 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难点-1、 渗出的机制
2、 炎症介质的作用
教学方法:_1、整个炎症章节的讲授围绕“血管反应”,突出血管反应在渗出机制、急性炎症形态学改变中的意义。
2、利用“归纳法”讲授不同炎症介质的来源、作用。
3、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从病例中提出问题,讲授不同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__4学时(160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血管活性胺 变质 趋化作用 脓肿 化脓性炎 蜂窝织炎 瘘管 假膜性炎 绒毛心 炎性肉芽肿 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 脓毒败血症 趋化作用 假膜性炎症 表面化脓 肉芽肿
二、问答题
1.简述白细胞渗出的过程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
2.为什么说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3.简述脓肿和蜂窝织炎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
4.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各有什么意义?
6.纤维素性炎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各有何特点?
7.试以皮肤疖肿为例,分析炎症的转归与结局。
教学后记:_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把多媒体手段运用于病理学理论教学,仍需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
教研室主任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
第四章 炎症(Inflammation) 第一节 概述
(二) 炎症的意义 二、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causes of inflammation)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alteration) 二、渗出(exudation) 炎症渗出的过程: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hemodynamic changes)——血流状态和血管口径的改变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the vessel) (三)液体渗出 (1)白细胞边集和附壁 2、 白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聚集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三、增生(proliferation)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急性炎症 (一)变质性炎 (二)渗出性炎 2、纤维素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二、慢性炎症 概念: 常见病因 举例: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三)、血道播散(hematogenous spread or dissemination)——细菌或毒素入血 菌血症——炎症疾病的早期(如大叶性肺炎、流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