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邹卓成 发布时间:2015-11-14 21:28:36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  

教学设计  

   

2014 2015学年 学期  

教案主题: 绪论         

学科类别:针灸学      

教材名称:《针灸学》(王华主编)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绪论  

课程章节  

绪论  

授课学时  

2  

所属院、部  

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设计者  

邹卓成  

授课专业  

中医学传统方向  

授课年级  

2013  

一、(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介绍针灸学的概念、范畴、发展简史等,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而此时学生对针灸中的经络、腧穴等充满了好奇心,对技法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无心了解历史。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渊博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使用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衔接教学环节,重点确立课程地位,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1知识目标:  

   1.1.1 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及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1.1.2 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  

   1.1.3 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1.2能力目标:  

1.2.1 要让学生明确针灸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认识到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临床优势,在提高医疗技能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今后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2.2 要让学生知道了解针灸学的学习方法:理解记忆,厚积薄发;严格练习,规范操作。  

1.3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使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将爱国主义贯穿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鼓舞士气,引导学生热爱针灸学这门学科。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  

2.1.1针灸学的定义、针灸疗法的特点。  

2.1.2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处理方法:重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启发主动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2教学难点  

针灸的历史发展重要时期和经典著作。  

处理方法:结合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历史年代为次序,以卓越疗效为重点,结合不同时期著名针灸医家治病救人的经典案例和小故事来介绍,提高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 学情分析  

1.1 认知特点

对针灸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基本熟悉,对针灸中的经络、腧穴等充满了好奇心,对技法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  

1.2 知识基础

教学对象是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大三),通过两年的学习,已完成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知识、西医的解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对针灸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欠缺独立的腧穴配伍及临床应用能力。

1.3 学习风格

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待加强;注重理论学习,但临床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明显不足。

1.4 情感态度

1.4.1将爱国主义贯穿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倡导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学习针灸的信念,树立针灸治疗疾病的信心。

    1.4.2通过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竞争意识,养成严谨、勤学、善思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1.5信息技术技能:能够与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简单的文献检索学习。

2. 教学预测  

2.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绪论部分形式老套,内容僵化,既不能让学生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形成对针灸学的整体认识,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热情。在本次授课过程中,会采用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历史年代为次序,以卓越疗效为重点,结合不同时期著名针灸医家治病救人的经典案例和小故事来介绍,提高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2对针灸认识不足,将来有何用途产生疑虑

由于针灸学内容的特殊性及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导向等问题,对《针灸学》的学习仍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状态,甚至存有学完针灸后将来有何用途的疑虑。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从事针灸专业的临床体会,用生动形象地语言,紧扣学生心弦来激发学生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表达方式  

1针灸学的概念(重点介绍)。(10分钟)  

丰富针灸学概念的诠释内容。概念的界定和诠释反映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在针灸学特点中应对针灸学的独特命名加以解释,既利于学生对针灸学得理解,又可引发学生的思索。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强调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  

   

   

   

通过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反馈教学所需信息点。如“针灸师中华民族的特殊吗?”、“生活中是否接触过针灸?”、“对其印象如何”,引导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习的内容不再抽象,生动具体的引导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针灸学发展简史(详细讲述)25分钟)  

从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1.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2.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3. 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4. 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5. 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结合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历史年代为次序,以卓越疗效为重点,结合不同时期著名针灸医家治病救人的经典案例和小故事来介绍,提高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3对外交流概况15分钟)  

针灸学的对外交流中既要反映目前国际上得“针灸热”,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  

针灸起源于我国,在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已传入朝鲜、日本等国,1617世纪传入欧洲。现在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治病,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了学习针灸的热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总部设在北京,标志着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针灸学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结合临床举例。  

   

4针灸疗法的特点10分钟)  

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简单介绍针灸学的解剖理论(即表里层次)、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理论,形象地说明针灸师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形式,更多的加入学生参与的元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培养开放性思维。  

5针灸学主要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15钟)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方法即熟记基本知识,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形式,更多的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6、通过小结,概述本课内容,并布置作业和预习任务(5分钟)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针灸学的定义、针灸疗法的特点以及针灸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论著。  

课下作业:  

举例说明针灸疗法的特点  

预习任务:  

经络的是否存在?经络的实质是什么?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通过课下作业的布置体现教学互动的环节。  

合计学时  

2学时(80分钟)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重点难点内容讲解配合必要板书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①通过PPT的形式,配合讲解逐步明确针灸学的概念。  

多媒体视频演示针灸疗法的神奇作用  

③借助多媒体图片,从古代、近代及现代针灸的发展依次进行详细讲解,启迪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④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3.1课前预习:无。

3.2课中讲解:上课时以启发式教学及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团队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之间通过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加深对毫针刺法的认识,做到课上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课下互动:  

课程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加深记忆,做到课下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五、学习资源:  

1. 教材与医籍:掌握针灸发展简史。

1.1《针灸医籍选》.吴富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2《刺法灸法学》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3《针灸学笔记》.图娅科学出版社  

2. 互联网资源

2.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校内通过图书馆入口可免费阅读下载文献

2.2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可查阅各大院校“针灸学”的课件等

2.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网:http//www.jingpinke.com/,可听取教学名师授课

2.4针灸理论学习论坛:http//www.acumox.org/forum/index.asp

2.5针灸理论学习日志:http//www.acumox.org/blog_st/system//login.aspcallerURL=/bolg_st/grass/Default.asp?

3. 教学实训中心平台

利用学校实训中心平台,掌握相关临床诊治技能。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1. 自主阅读

提供关于针灸古代医籍课后进行学习。

2. 自主查阅文献

教会学生利用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文献进行自主学习。

3. 自主到临床见习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见习,加深对针灸治疗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

   

七、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评价:通过课后发放问卷调查或者随堂测验的方式,了解教学效果情况,包括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的掌握及难点的理解等。  

   

自我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及随堂测验成绩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由此也可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学生对本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怎样提高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积极性,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第一节课与一般课不同,一般课的授课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传授新知识,而第一节课内容则不完全受教材的限制,多是充分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针灸学》绪论主要介绍针灸学的概念、范畴、发展简史等,而此时学生对针灸中的经络、腧穴等充满了好奇心,对技法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无心了解历史。教师若能运用渊博的知识充分利用这“好奇心”,将其与理论讲述结合,在第一节课博得满堂彩,必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为师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多备一些特色资料,适当的讲一些针灸的悠久历史、古代名人轶事,从中医药国际化、当今世界针灸热,国外友人来中国学针灸等方面展开话题。如:中医针灸申遗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鼓舞士气,引导学生热爱这门学科。  

结合图、像、声等多种资料,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例,如针灸在治疗面瘫、中风瘫痪、痛证、急救等方面的卓越疗效,展示其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优势。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突出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同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