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__《针灸学》 任课教师(职称): 罗本华 副主任医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护理学本科2班2013级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授课题目(章节):上篇 绪言,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二章 腧穴总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基本教材:1.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二版)_
教学目的: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的定义。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循行、分布衔接、流注。
3.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4.掌握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掌握腧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6.熟悉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了解主治规律
7.熟悉特定穴的意义和分类。
8.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络与经络系统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流注概况。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和分布、作用特点。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腧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特定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讲授经络与经络系统的定义。 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腧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特定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课堂讲授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课堂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图表说明,穿插课堂提问、结合临床举例、讨论。
课时安排:共4学时。绪言、经络与经络系统的定义10分钟,十二经脉的“组成、循行” 40分钟,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10分钟,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0分钟。腧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10分钟。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10。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分类40分钟。腧穴的定位方法25分钟。 小结、布置思考题和预习5分钟。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什么是经络?2.试述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流注、交接规律?4.何为腧穴?有何主治特点?5.何为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后记:
教研室主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