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学分:7.0学分【注:针灸治疗学(一)4.0学分;针灸治疗学(二)3.0学分】
学时:共11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注:针灸治疗学(一)64学时;针灸治疗学(二)28学时】,见习20学时【注:仅针灸治疗学(二)安排】
适用对象:2020、2021、2022级针灸推拿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目标】
培育热爱针灸事业,能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刺法灸法操作技术与方法、针灸治疗在临床辨证施治的穴位处方组方思维,用于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和解除民众疾苦的专业技术素质,并以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为宗旨的医生道德素质的人才。
2.态度目标: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针灸传统理论的理解,吸收现代疾病的诊断、病因与病理等基础成果,深入而精准把握传统中医针灸的整体性辩证论治精髓;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加深针灸治疗作用和针灸治病机理的认识,丰富针灸临床的内涵外延的认识;逐渐建立针灸学科基于针灸治疗学临床生命力观念,牢固学生的针灸专业思想,树立对针灸专业的热爱、自豪。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特点:针灸治病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作用及与针灸补泻原则;针灸临床的诊断特色及内涵;针灸有别于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现代针灸治疗学的辨病辨证结合治疗学实质;辨病强调现代医学疾病病位病理实质以及中医脏腑病经络病证归属的整体性把握;辨证突出以气血辨证为基础、脏腑辨证为主体和经络辨证为核心的特色;辨经强调传统经络辨证基础并外延辨证归经概念补充;具体病证针灸处方时对共性、个性、病位、病性和特殊症状等诸要素的核心把握;诸多其它针灸治疗方法的特点、优选把握和选用习惯;具体病种病例针灸常规治疗量的个体性把握和治疗的定量规定;熟悉针灸治疗学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和特色,为针灸进一步走向中医内、外、妇、儿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4.能力目标:
在授学时逐步培养学生针灸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针灸临床经络腧穴诊察能力、“各种刺灸方法、补泻手法的操作能力和方法合适选择能力”,各种具体病种病例上个体化的“理法方穴术”针灸处方能力和针灸常规治疗量个体化的定量规定性把握能力,运用中医针灸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针灸新知识、相关信息和自行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等,培养学生的良好针灸专业兴趣、爱好,让学生逐渐具备针灸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理论考核对《针灸治疗学》理论授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进行客观评定;并结合临床见习、病案分析考核测定学生针灸临床时的经络腧穴运用、刺灸技术与方法的把握及针灸辨证治的理法方穴术的实践体现和操作能力。
2.课程成绩评定
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4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本门课程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或机考形式。
技能考核采用理论课病案教学结合临床见习的病案书写及展现的理法方穴术针灸处方能力等方面考核,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相关的经络腧穴理论,正确运用相关的针灸方法和针刺补泻手法;重点考察学生的临床理法方穴术及贯通性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运用能力。
【参考书目】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十一版),主编:高树中、冀来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供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
2.参考资料:
(1)《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2)《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
(4)《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5)《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6)《针灸治疗学(第二版)》,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7)《针灸治疗学》,杨长森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年。
(8)《针灸治疗学》,石学敏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9)人卫慕课,《针灸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链接:http://www.pmphmooc.com/#/moocIndex?keyWord=%E9%92%88%E7%81%B8%E6%B2%BB%E7%96%97%E5%AD%A6
注:本大纲为教师授课纲领,大纲未涉及但教材有的内容,均为学生自学内容。
总 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原则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能力目标 能运用针灸治疗原则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补虚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制定的治疗原则。
2.清热温寒:是针对热证和寒证制定的治疗原则。
3.治标治本:是把握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原则。
4. 三因制宜:是针对疾病的个体化特性制定的治疗原则。
【考核重点】掌握针灸治疗的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和三因制宜等原则,注重深刻理解、临床适合和正确运用等方面。
第二章 针灸治疗作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针灸治疗作用。
3.能力目标 能运用针灸治疗作用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考核重点】注重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和调和阴阳的理解,以及其熟练运用能力;尤其注重扶正与祛邪的关系理解。
第三章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①掌握针灸临床脏腑病与经络病的辨病分类特点;临床诊治又须辨病结合辨证的实质。②掌握针灸临床辨证要点。掌握八纲证治、脏腑证治、气血证治、经络证治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运用。③掌握辨经论治是针灸临床最重要、最鲜明的诊疗特点。
3.能力目标 能运用针灸临床诊治特点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具备正确掌握针灸临床上的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经论治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经论治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2.辨病论治:首先将疾病分辨脏腑病和经络病分类,注重二者的取穴特点,如脏腑病多用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和原穴。
3.辨证论治:突出以气血辨证为基础、脏腑辨证为主体和经络辨证为核心的特色。
4.辨经论治:突出从经络望诊、经穴触诊、经络电测定、知热感度测定、辨证归经、辨位归经等方面进行经络辨证,再按十二经证候表现按经取穴施治。
【考核重点】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经论治等三个方面正确理解,临床准确运用和灵活运用能力。
第四章 针灸处方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针灸处方的基本组成、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处方相关理论的指导,具备正确进行穴位的选择、刺灸法的选择、制定针灸处方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
配穴方法:按部(局部、上下、前后、左右、三部)配穴、按经(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交会经)配穴。
2.刺灸法的选择:包括针灸疗法的选择、操作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时机的选择等内容。
3.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符号。
【考核重点】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关系定位;五种选穴原则和十种配穴方法的准确理解及临床熟练运用能力;针灸处方各部分内容在实现针灸治疗作用的地位及协同作用。
第五章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掌握十大类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
3.能力目标 能运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的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具备正确运用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五输穴的临床应用:按《内经》、《难经》五输主病对证选用、五输穴子母补泻法、因时而用。
2.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原穴、络穴的功能作用及原络配穴法。
3.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俞穴、募穴的功能作用及俞募配穴法。
4.郄穴、八会穴的临床应用:郄穴、八会穴的功能作用及郄会配穴法。
5.下合穴的临床应用:主治六腑病症。
6.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主治是本经病症和所通奇经八脉的病症。为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常将八穴分成四组配对应用。
7.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主治本经和交会经脉的病症。
【考核重点】十大类特定穴名称及准确概念;特定穴在针灸临床的地位和作用;特定穴的临床时准确运用能力。
各 论
第六章 头面躯体痛症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熟悉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 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头面躯体痛症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7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定义、病因病机。
2.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头痛、面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坐骨神经痛、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具体学时分配可参考下表1:
表1:第六章头面躯体痛证学时安排
内容 | 头痛 | 面痛 |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落枕 | 漏肩风 | 肘劳 | 腰痛、坐骨神经痛 | 痛风 |
学时 | 1 | 1 | 1 | 1 | 1 | 1 | 1 |
第七章 内科病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症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3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定义、病因病机。
2.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中风、眩晕、贫血、高血压、面瘫、面肌痉挛、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痫证、震颤麻痹、痴呆、郁证、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水肿、癃闭、尿失禁、不育症、消渴、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具体学时安排见下表2:
表2:第七章内科病证学时安排
内容 | 中风 | 眩晕、贫血、高血压 | 面瘫、面肌痉挛 | 痹证、痿证、外伤性截瘫 | 痫证、震颤麻痹 | 痴呆、郁证、不寐、心悸 | 感冒、咳嗽、哮喘 |
学时 | 2 | 3 | 3 | 3 | 1 | 3 | 3 |
内容 | 胃痛、呕吐、呃逆 | 腹痛、泄泻、便秘 | 胁痛、水肿 | 癃闭、尿失禁 | 不育症 | 消渴 | 瘿病 |
学时 | 3 | 3 | 2 | 2 | 1 | 1 | 1 |
第八章 妇儿科病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症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1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定义、病因病机。
2.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不孕症、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小儿脑性瘫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具体学时安排参考下表3
表3:第八章妇儿科病证学时安排
内容 | 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崩漏、绝经前后诸症 | 带下病、不孕症 | 胎位不正、妊娠恶阻、缺乳 | 小儿惊风、小儿积滞、疳证、遗尿 | 小儿脑性瘫痪 |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孤独症 |
学时 | 2 | 2 | 2 | 1 | 2 | 2 | 2 |
第九章 皮外伤科病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证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1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定义、病因病机。
2.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 瘾疹、湿疹、蛇串疮、痤疮、神经性皮炎、扁平疣、腱鞘囊肿、痄腮、乳痈、乳癖、颈椎病、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具体学时安排参考下表4
表4:第九章皮外伤科病证学时安排
内容 | 瘾疹、湿疹 | 蛇串疮、痤疮 | 神经性皮炎、扁平疣 | 腱鞘囊肿、痄腮 | 乳痈、乳癖 | 颈椎病、急性腰扭伤 | 膝骨关节炎、急性踝关节扭伤
|
学时 | 2 | 2 | 1 | 1 | 2 | 1.5 | 1.5 |
第十章 五官科病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证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定义、病因病机。
2.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目赤肿痛、近视、耳鸣耳聋、鼻鼽、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具体学时安排参考下表5
表5:第十章五官科病证学时安排
内容 | 目赤肿痛 | 近视 | 耳鸣耳聋 | 鼻鼽、鼻渊 | 咽喉肿痛 | 牙痛 |
学时 | 1 | 1 | 1 | 1 | 1 | 1 |
第十一章 急症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晕厥、高热、内脏绞痛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证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定义、病因病机。
2.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晕厥、高热、内脏绞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注:每个病证1学时。
第十二章 其他病证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治疗学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熟悉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辨证特点及针灸治疗方法。熟悉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3.能力目标 基于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相关理论的指导,能够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拟定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具备良好的针灸临床思维能力。
4. 思政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及本专业特色的经络理论,对上述病证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学生身边同学的病案举例分析,树立学生用针灸治病的信心;让学生从个人今后的实践应用、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认识到本学科的实用性及重要性。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定义、病因病机。
2.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 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针灸基本治疗:针灸处方思路(含治法、取穴、方义)、操作要点。
4. 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其他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5.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针灸治疗效果、注意事项、调护要求等。
【考核重点】慢性疲劳综合征、戒断综合征、肥胖症、肿瘤、衰老、损容性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处方思路、操作要点和其他常用针灸治疗方法。
注:每个病证1学时。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第一章针灸治疗原则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2 | 第二章针灸治疗作用 | 线下教学 | 2学时,120分钟 |
3 | 第三章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4 | 第四章针灸处方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5 |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 线下教学 | 4学时,120分钟 |
6 | 第六章头面躯体痛证 | 线下教学 | 7学时,280分钟 |
7 | 第七章内科病证 | 线下教学 | 31学时,1240分钟 |
8 | 第八章妇儿科病证 | 线下教学 | 13学时,520分钟 |
9 | 第九章皮外伤科病证 | 线下教学 | 11学时,440分钟 |
10 | 第十章五官科病证 | 线下教学 | 6学时,240分钟 |
11 | 第十一章急症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12 | 第十二章其他病证 | 线下教学 | 6学时,240分钟 |
合计 | 92学时,3680分钟 |
编写人(签字):罗本华、杨雪捷、卢阳佳、吴椋冰
审核人(签字):范郁山、赵彩娇、高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