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
学分:4学分
学时:共6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30学时,网络学时4学时
适用对象:2022级针灸推拿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针灸推拿事业,能积极运用针灸技术,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刺法灸法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以及各种临床常用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刺法灸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各种临床常用针灸技术的操作和临床应用的能力。培养中医学针灸思维模式,能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1. 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理论考核对《刺法灸法学》理论授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进行客观评定;并结合技能考核测定学生对常见针灸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课程成绩评定
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4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60%。
3. 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本门课程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或机考形式。
技能考核采用随机抽签完成指定的针灸技术操作的方法,要求学生能正确说出该项针灸技能操作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并在人体模特身上按临床规范完成指定的针灸技能操作。
【参考书目】
1. 教材:《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主编:王富春,岳增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参考资料:
(2)《刺法灸法学》,杨兆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针灸甲乙经校释》,山东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
(6)《针灸大成》,杨继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7)智慧树《刺法灸法学》在线开放课程(广西中医药大学),网站链接:https://hikeweb.zhihuishu.com/hikeTch/meetClassList/10500698?VNK=85f762c3。
(8)智慧树《刺法灸法学》在线开放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链接: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71463#teachTeam。
(9)智慧树《刺法灸法学》在线开放课程(湖南中医药大学),网站链接: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99251#teachTeam。
第一章 概论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针灸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刺法灸法学的概念、特点、刺灸法的分类及针灸的宜忌;能够总结刺灸法的发展简史,说出刺灸法发展史中的代表性标志。
3.能力目标 基于刺法灸法学相关理论的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刺灸法的所属类别及不同情况下正确选择适宜针灸操作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刺法灸法的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标志。
2.刺法灸法学的定义、范围、特点。
3.刺灸法的分类,针灸的宜忌(施术部位的宜忌、患者状态的宜忌、病情性质的宜忌、针刺时间的宜忌)。
【考核重点】
刺灸法的分类、针灸的宜忌。
第二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毫针的结构和规格、毫针在临床上的选择应用,知道毫针的质量检查。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毫针。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毫针的结构:制针材料、毫针结构、毫针的分类。
2. 毫针的规格。
3. 毫针的选择:针具质量的选择、针具规格的选择。
4. 毫针的检查与保存。
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毫针的基本训练要求、各种体位选择与揣穴定位法,总结医生、器械、腧穴等的消毒方法,知道揣穴定位法的临床应用。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各种练针法课后自觉练针,针刺时能够选择合适体位,并正确使用消毒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毫针操作的基本训练。
2. 患者的体位。
3. 揣穴定位。
4. 消毒:针具器械消毒、医师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环境消毒。
第三节 毫针的基本刺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的具体操作要领,恰当地把握毫针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应用规律。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人体上熟练进行毫针刺法的各项基本操作技术,具备较好的临床动手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持针法:“刺手”与“押手”、持针姿势。
2. 进针法:插入法、捻入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3.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针刺角度、针刺方向、针刺深度。
4. 行针手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
5. 留针法与出针法。
第四节 毫针刺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得气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说出治神与守神、候气、催气、守气、调气、行气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总结得气和气至病所的临床意义。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得气的方法,促使针刺得气,令气至病所。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针刺得气:得气的概念和指征、针刺得气的临床意义、影响得气的因素。
2. 促使得气的方法:候气法、催气法、守气法、调气法、气至病所。
3. 治神与守神。
第五节 针刺补泻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针刺补泻的概念、原则以及单复式补泻手法的操作要领。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使用毫针的补泻手法。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针刺补泻的概念。
2. 针刺补泻的原则:补虚泻实、补泻先后、适度补泻。
3. 针刺补泻的依据:辨别虚实、审察经络、审察形神。
4. 单式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
5. 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
6. 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第六节 其它毫针刺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透穴刺法、局部多针刺法和运动针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正确使用其它毫针刺法。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透穴刺法。
2. 局部多针刺法。
3. 运动针法。
第七节 分部腧穴刺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针刺头面颈项部、胸腹部、背腰骶部、四肢部腧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针刺人体各个部位的腧穴。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 头面颈项部腧穴刺法。
2. 胸腹部腧穴刺法。
3. 背腰骶部腧穴刺法。
4. 四肢部腧穴刺法。
第八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积极运用经络腧穴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复述晕针、滞针、弯针等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
3.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预防及处理各种针刺异常情况。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晕针。
2. 滞针。
3. 弯针。
4. 断针。
5. 针刺导致血管损伤(血肿)。
6. 针刺后异常感。
7. 气胸。
8. 刺伤神经系统:①刺伤中枢神经(脑及脊髓);②刺伤周围神经。
9. 刺伤内脏。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各种艾灸方法的操作要领、治疗作用、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能够说出灸量的计算方法和临床应用、灸感的概念和灸法补泻,知道各种非艾灸法的操作方法。
3.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灸法和灸量,能够在人体上熟练进行灸法的各项操作技术,具备较好的临床动手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灸法的概念与特点:灸法的概念,灸法的特点。
2.施灸材料:艾及艾制品,其他材料。
3.灸法的分类及应用: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及其它非艾灸法。
4.灸感、灸量与补泻。
5.灸法的作用: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补虚培元,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肿散结、预防保健,益寿延年。
6.灸法的适应范围。
7.灸法的注意事项:施灸的体位、施灸的顺序、禁灸与慎灸、灸后的处理(灸疮、灸疱的处理)、环境与防火。
【考核重点】
艾灸法的基本操作、治疗作用、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 拔罐法(附:刮痧法)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能够总结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说出拔火罐法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及拔罐法的临床应用范围;记住拔罐法的作用原理以及刮痧法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能力目标 能准确判断适用范围,并正确完成各种常用拔罐法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拔罐法的历史源流,罐的种类。
2.罐的吸拔方法: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其他罐法。
3.拔罐的操作方法:拔罐的运用方法、启罐的方法、拔罐的程度、施术后的处理。
4.拔罐法的作用。
5.拔罐法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及禁忌证。
6.拔罐的注意事项。
7.刮痧法:刮痧工具、刮痧方法、常用刮痧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考核重点】
拔罐的操作方法、作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五章 特种针具刺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 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皮肤针法、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要领、临床应用;记住皮内针、火针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3. 能力目标 能准确判断适用范围,正确完成皮肤针、三棱针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理论3.5学时,实验3.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三棱针法:针具、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2.皮肤针法:针具、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3.皮内针法:针具、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4.火针法:针具、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考核重点】
三棱针的基本操作和临床应用;皮肤针的基本操作。
第六章 特定部位刺法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能够总结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说出耳廓的表面解剖、耳穴的分布规律、常用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记住耳穴的诊查以及耳针的适用范围、选穴原则、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说出头针的理论依据、常用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及头针的操作方法;总结头针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能力目标 能准确判断适用范围,正确完成耳针、头皮针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理论3.5学时,实验3.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耳针法的刺激部位:耳郭表面解剖、耳穴分布规律、耳郭区划分标准、常用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2.耳针法的操作技术。
3.耳针法的临床应用:辅助诊断作用、适应范围、选穴组方原则、处方示例、注意事项。
4.耳针法的作用原理。
5.头针法刺激部位:标准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6.头针法操作技术。
【考核重点】
耳针的定位及操作;头针的定位及操作。
第七章 腧穴特种疗法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电针的操作流程、常用波型及作用特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常用药物、注意事项;能够记住穴位埋线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3.能力目标 能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正确完成电针、穴位注射的基本操作。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实验
【教学内容】
1.电针法:电针仪器、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2.穴位贴敷法:贴敷药物、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3.穴位埋线法:埋线用具、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4.穴位注射法:注射药物、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考核重点】
电针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穴位敷贴法、穴位埋线法和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第八章 古代医籍论刺灸法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金针赋》中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方法和作用,知道《黄帝内经》中九针、刺法灸法的补泻原则及方法的临床应用,《难经》中论刺灸法的主要观点及《金针赋》《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其他医籍论刺灸法的学术论点。
3.能力目标 能正确操作飞经走气四法。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黄帝内经》论刺灸:论九针、论刺法、论补泻、论灸法。
2.《难经》论刺灸:荣卫补泻、针刺深浅、四时针刺。
3.其他医籍论刺灸:《金针赋》下针十四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考核重点】
飞经走气四法。
第九章 近现代医家刺灸经验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接受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知识目标 学生知道近现代不同医家关于刺灸特点及学术流派。
3.能力目标 了解不同针灸学术流派代表人物。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任作田、吴棹仙、王乐亭、郑毓琳、承淡安、杨永璇、管正斋、陆瘦燕、彭静山、朱琏、邱茂良、杨甲三、程莘农、贺普仁、靳瑞、杨介宾
【考核重点】
针灸学术流派代表人物。
学时数分配表
理论教学学时数分配 | |||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第一章 概论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2 | 第二章 毫针刺法 | 线下教学 | 10学时,400分钟 |
3 | 第三章 灸法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4 | 第四章 拔罐法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5 | 第五章 特种针具刺法 | 线下教学 | 3.5学时,140分钟 |
6 | 第六章 特定部位刺法 | 线下教学 | 3.5学时,140分钟 |
7 | 第七章 腧穴特种疗法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8 | 第八章 古代医籍论刺灸法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9 | 第九章 近现代医家刺灸经验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10 | 网络学时 | 网线学习 | 4学时,160分钟 |
合计 | 34学时,1360分钟 | ||
实验教学学时数分配 | |||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第二章 毫针刺法 (针刺前的准备、毫针的基本刺法、针刺补泻、其它毫针刺法和分部腧穴刺法) | 实验教学 | 10学时,400分钟 |
2 | 第三章 灸法 (灸法操作) | 实验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3 | 第四章 拔罐法 (拔罐与刮痧操作) | 实验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4 | 第五章 特种针具刺法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和火针) | 实验教学 | 3.5学时,140分钟 |
5 | 第六章 特定部位刺法 (耳针和头针) | 实验教学 | 3.5学时,140分钟 |
6 | 第七章 腧穴特种疗法 (电针、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 | 实验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7 | 第八章 古代医籍论刺灸法 | 实验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8 | 针灸技术的综合运用 | 实验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9 | 实验操作考核 | 实验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合计 | 30学时,1200分钟 |
编写人(签字):戴健 吴椋冰 审核人(签字):范郁山、赵彩娇、高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