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教研室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一、2015年度工作总结 |
2015年度本教研室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保质保量完成本科室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上级交给的行政任务。现小结如下: |
1、完成教学任务: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本学期本教研室共承担本科课程1门,总学时98学时;共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总学时94学时;共承担高职课程1门,总学时90学时;共承担函授课程1门,总学时35学时。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本学期本教研室共承担本科课程7门,总学时826学时;赛恩斯本科课程2门,总学时184学时;共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总学时110学时;共承担高职课程1门,总学时90学时;共承担函授课程2门,总学时65学时。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1)本科课程: ①中药化学(市场班) 理论课46学时 实验课26×2学时 ②波谱分析(12中药、12药学) 理论课32学时 (2)研究生课程: ①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48学时 ② 天然药物化学专论54学时 (3)高职课程: ①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理论课45学时 实验课15×3学时 (4)函授课程: ① 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35学时 |
2015-2016学年上学期: (1)本科课程: ①中药化学(2013中药学)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60×4学时 ②中药化学(2013中药资源与开发)理论64课时,实验56课时。 ③天然药物化学(2013药学)理论50课时,实验46×4课时。 ④天然药物化学(2013药剂)理论50课时,实验46×2课时 ⑤天然药物化学(2013制药)理论44课时,实验36×2课时。 ⑥食品化学(2013食品科学)理论38课时,实验18×1课时。 ⑦(赛院)食品化学(2014级食品) 理论44学时,实验28×1课时 ⑧(赛院)天然药物化学(2013级药学、药剂) 理论48学时, 实验32×2课时。 (2)研究生课程: ① 中药化学专论60学时 ② 天然产物结构研究50学时 (3)高职课程: ①中药化学实用技术(2013医药营销)理论45课时,实验15×3课时。 (4)函授课程: ①天然药物化学(13药学高起本业余)理论30课时 ②天然药物化学(13药学专科业余)理论35课时 |
|
2、本科毕业实习带教工作: |
本学年共接受13名,毕业实习生开展11项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结果,完成毕业论文13篇。 |
|
3、研究生培养工作: |
本年度共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4篇,均获得学位。 |
|
4、发表(出版)的论文论著情况: |
论文:本科室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省级期刊、核心期刊、SCI论文共9篇。 论著:卢汝梅教授主编、潘为高教授参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波谱分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经出版,将在2015年度在本校本科波谱课堂采用。 |
|
5、获得课题资助情况: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本学期本科室教师以主持人身份获得的各类各级别课题资助共3项。 |
|
|
7、学科建设情况: |
由卢汝梅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中药化学校级重点学科获得立项,并且正在进行学科建设。 |
|
8、职称晋升、学历提升、人事变动情况: |
本年度2名教师完成定岗工作,并获得教师资格证;1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已资格公示,还未下聘文);本年度1名教师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 本科室教师队伍目前在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上更趋于合理。 |
|
9、实验室和教研室建设: |
申报和购置了1台中压色谱,添置了部分办公设备(5台电脑和5套办公桌椅)。 全面修订了本科实验用挂图,重新进行打印。 |
|
二、2016年工作计划 |
|
1.坚持和完善本科室教师互相听课制度,多开展教学研讨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和提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授课水平,更好地完成科室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
2.组织科室老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
|
3.做好科室本科生毕业带教实习工作。 |
|
4.组织科室教师继续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按计划进度完成在研课题,鼓励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科研成果。 |
|
5.继续加强本科室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 |
|
6.认真完成药学院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