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中药化学化学授课计划
广 西 中 医 药 大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专 业: |
中药学 |
班 级: |
2015级[1-3]班 |
课 程: |
中药化学 |
主讲教师签名: |
廖彭莹、李兵、韦建华 |
教研室主任签名: |
|
制 定 日 期: |
2017年8月25日 |
学时分配: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见习 |
电化教学 |
课堂讨论 |
读书活动 |
作业 |
|
|
复习 |
考核 |
机动 |
119 |
59 |
60 |
|
|
|
|
|
|
|
|
|
|
理论课时分配 |
教授、副教授 |
讲 师 |
助 教 |
教 员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课时 |
% |
|||||
59 |
100 |
|
|
|
|
|
|
备注:各门课程的授课计划请于开学前交学院教务科。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一
一
二
二
|
1
2
3
4
|
9月12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定义、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是重点 第三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四节 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
9月15日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二、各娄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重点)
9月19日 (二)、水蒸气蒸馏法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四)、其他方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重点) (一)、溶剂法 (二)、沉淀法 (三)、分馏法和升华法(四)、结晶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 (五)色谱分离法(重点、难点)
9月22日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一、中药存效成分的理化鉴定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
|
3
2
3
2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1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三
三
五
|
5
6
7
|
9月26日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 一、概述 二、糖类的结构与分类(难点) 第二节 苷类化合物(重点、难点) 一、概述 二、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9月29日 三、苷类的一般性质 第三节 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糖和苷类的提取 二、糖和苷类的分离 第四节 糖和苷类的检识(重点) 一、理化检识 二、色谱检识
10月10日 第五节 苷类的结构研究 一、 物理常数的测定 二、 分子式的测定 三、 组成苷的苷元和糖的鉴定 四、 苷分子中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连接位置的确定 五、 苷中糖和糖之间连接顺存的确定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重点)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
3
2
3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2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五
六
|
8
9 |
10月13日 第三节 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重点)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重点、难点)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重点) 一、理化检识 二、色谱检识.
10月17日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一、化学方法 二、波谱分析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二、简单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第三节 香豆素类(重点) 一、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二、香豆素类的理化性质 三、香豆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香豆素类的检识 五、香豆素类的结构研究(难点)
|
2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3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六
七
七
|
10
11
12 |
10月20日 第四节 木脂素 一、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三、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 四、木脂素的检识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定义(重点)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重点、难点) 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橙酮类、花色素类、黄烷醇类、其他黄酮类
10月24日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重点) 一、性状 二、旋光性 三、溶解性 四、酸碱性 五、显色反应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0月27日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重点) 一、理化检识 二、色谱检识 第六节 黄酮类化台物的结构研究(难点) 一、UV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二、1H-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三、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四、MS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物的理化性质
|
2
3
2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4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八
八
九 |
13
14
15
|
10月31日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重点) 一、萜的定义和分类 二、单萜 三、倍半萜 四、二萜 五、二倍半萜 六、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七、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八、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九、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十、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11月3日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述 二、挥发油的组成(重点)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重点)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五、挥发油的检识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
11月7日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重点、难点) 一、链状三萜 二、单环三萜 三、双环三萜 四、三环三萜 五、四环三萜 六、五环三萜
|
3
2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5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十
十一
|
16
17
|
第三节 三萜类化台物的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重点)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溶血作用(重点) 11月14日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节 概述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及分类(重点、难点)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 三、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重点) 11月21日 第二节 强心苷类化合物 一、强心苷概述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重点) 三、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四、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五、强心苷的颜色反应(重点) 六、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七、强心苷的检识(重点) 八、强心苷的结构研究 第三节 甾体皂苷 一、概述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重点)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五、甾体皂苷的检识 第四节 C21甾体化合物 第五节 植物甾醇 第六节 胆汁酸类化合物
|
3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6 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十二
十三
|
18
19 |
11月28日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碱的含义(重点)、分布、存在形式及 生物活性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简介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难点) 一、鸟氨酸系生物碱 二、赖氨绝系生物碱 三、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 四、色氨酸系生物碱 五、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 六、组氨酸系生物碱 七、萜类生物碱 八、甾体类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重点) 一、 物理性质 形状、旋光性、溶解度
12月5日 二、 化学性质 碱性、沉淀反应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重点)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二、生物碱的分离 三、水溶性生物碱的分离 第五节 生物碱的检识(重点) 一、理化检识 二、色谱检识 三、高效液相色谱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一、化学方法
|
3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7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十四
十五 |
20
22 |
12月12日 二、波谱法 第七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第十一章 鞣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重点) 一、可水解鞣质类 二、缩合鞣质类 三、复合鞣质类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第四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鞣质的提取 二、鞣质的分离 第五节 鞣质的检识(重点)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 第一节 脂肪酸类化合物 第二节 有机含硫化合物 第三节 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 第四节 矿物质
12月19日 全面复习课本内容 |
3
3
3
|
|
廖彭莹
|
副教授
|
第 8页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周
次 |
课
次 |
授 课 内 容 (标明重点、难点) |
课时 |
主讲教师 |
职
称 |
|
理论课 |
实验见习讨论 |
|||||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
|
实验部分
从虎杖中提取蒽醌类成分;回收溶剂
各游离蒽醌的分离;
蒽醌类成分的检识; 从槐米中提取芦丁
芦丁的水解;糖供试液的制备
生物碱的提取、沉淀反应 糖的纸色谱检识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检识 (提前浸泡黄藤)
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柱色谱分离
巴马丁的精制
延胡索乙素的制备及检识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实验
|
6
6
6
6
6
6
6
6
12
|
|
李兵
韦建华
廖彭莹
|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
第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