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植物雌蕊的集体备课
如何讲花的雌蕊?关键是弄清楚雌蕊的整个结构以及如何与后面的果实联系起来。
问题:
①如为多枚胚珠,且为单心皮,可能是什么胎座?
②如多室,应是何种胎座?
③如多胚珠、单室,可能是何胎座?
④如为多心皮,单粒胚珠,可能是何种胎座。
……所有问题均可从以上简表中找出对应答案。
雌蕊群gynoecium位于花的中央
1、组成:子房ovary——膨大部分,着生花托上。
花柱style——子房顶部,与柱头相连,粗细长短不一,玉米长,莲短,罂粟无、基生柱(唇形科)、合蕊柱(兰)
柱头stigma——花柱顶端,圆盘状,羽毛状,具乳头状突起,不光滑。并分泌粘液,有利于花粉固着与萌发。
2、类型:雄蕊是由心皮构成的,心皮carpel是为适应生殖的变态叶。边缘相当于叶缘,卷合时的合缝线称腹缝线,背部相当于中脉部分称背缝线,胚珠常着生在腹缝线上。
①单雌蕊——1个心皮构成的雌蕊(杏、桃、黄芪)
②离生心皮雌蕊——1朵花中多数离生心皮构成的雌蕊。(毛茛、木兰、耧斗 菜、八角、五味子)
③复雌蕊(合生心皮雌蕊)——由2个以上心皮彼此联合构成雌蕊,2心皮——桑、连翘、龙胆;3心皮——百合、石斛;4心皮——卫矛;5个以上心皮——马兜铃、虞美人、柑、橘(尚有退化雌蕊或称不充雌蕊——桑雄花)
复雌蕊心皮数判断:a、柱头或花柱的分裂数目。b、子房上的主脉;c、子房室数(心皮向内卷入形成与心皮数目相等的子房室数,但也有被假隔膜完全或不完全分隔为2的现象,可由腹缝线来确定)
3、子房在花托上的位置
①子房上位——子房基部与花托相连
花被、雄蕊生于子房下方的花托上,花托扁平或突起——下位花
花被、雄蕊生于子房周围,花托下陷——周位花
②子房半下位——下房仅下半部与凹陷花托愈合。
花被、雄蕊位于子房周围,花托凹陷——周位花
③子房下位——子房位于杯状花托中,并与其愈合
花被、雄蕊位于子房上方的花筒边缘——上位花。
关于杯状花托,现多认为是花筒,即是花被和雄蕊基部愈合而成的花筒,其本质并非花托。
思考题:
a、金樱子子房位置?——子房深陷花托之内,但不愈合,仍为子房上位,周位花。
b、无花果、西瓜、丝瓜等易观察到的部分是什么发育而来的?
c、子房、心皮、雌蕊、雌蕊群之间关系。
4、子房的室数——由心皮数和结合状态而定。
单雌蕊——子房只1室,称单子房
合生心皮雌蕊——称复子房。
心皮边缘愈合——子房只1室
心皮向内卷入,在中心连合形成与心皮数相等的子房室——复室子房。
有的子房室被假隔膜完全或不完全分隔为2(益母草、薄荷、曼陀罗等)
5、胎座placenta——胚珠在子房内着生的部位。
①边缘胎座marginal placenta——单心皮构成的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豆科荚果,蓇葖果)
②侧膜胎座Parietal placenta——合生心皮、子房1室,胚珠沿相邻二心皮腹缝线着生(葫芦科、罂粟科、堇菜科、十字花科)
③中轴胎座axial placenta——合生心皮,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将子房分隔成2-多室,在中央汇集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百合科、桔梗科、锦葵科等)。
④特立中央胎座free-central placenta——合生心皮,但子房室隔膜和中轴上部均消失,形成1子房室,胚珠着生于残留的中轴周围(如石竹科、报春花科、马齿苋科、紫金牛科)。
⑤基生胎座basal placenta——子房1室,胚珠着生子房室基部,(大黄(三心皮)、向日葵(二心皮)、胡椒、紫茉莉(一心皮))
⑥顶生胎座epical placenta——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子房室顶部。(1心皮-眼子菜,2心皮-桑、瑞香,3心皮-樟)
提示:①教材的胎座类型图为横切面和纵切面两种剖面。
②弄清心皮室、胚珠数、室数与各种胎座关系,可设计表格对比。
胎座类型 |
心皮数 |
胚珠数 |
子房室数 |
边缘胎座 |
1 |
∞ |
1 |
侧膜胎座 |
2~∞ |
∞ |
1 |
中轴胎座 |
2~∞ |
∞ |
2~∞ |
特立中央胎座 |
2~∞ |
∞ |
1 |
基生胎座 |
2~∞ |
1 |
1 |
顶生胎座 |
1~∞ |
1 |
1 |
6、胚珠ovule——生于子房室内,1一多个,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①结构:珠柄——胚珠一端有一短柄,与胎座相连,维管束从此进入胚珠。
珠被——被子植物大多数2层(外珠被与内珠被),裸子植物1层(胡椒科1层、檀香科、蛇菰科无珠被。)
珠心——珠被内方称珠心,由薄壁细胞组成,是胚珠重要部分。
胚囊——珠心中央发育成胚囊,成熟后8个细胞,内有卵细胞。
珠孔——珠被顶端有1小孔,是受精的花粉管到达珠心的通道。
合点——珠被、珠心基部和珠柄汇合处,是维管束进入胚囊的通道。
珠脊——在倒生胚珠中,珠柄很长与珠被愈合,并在珠柄外面形成一条长而明显的纵行隆起。
8个细胞分为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细胞
卵细胞、助细胞——位于珠孔处有3个细胞,中间大者为卵细胞、两侧为助细胞
反足细胞——与珠孔相反一端有3个反足细胞
极核细胞——胚囊中央,2个,又称原始胚乳细胞。
②类型:由于胚珠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
a、直生胚珠——胚珠各部分均匀生长,珠柄较短,位于下端,珠孔在上。珠柄、合点、珠孔三点一线,并与胎座成垂直状态(蓼科、胡椒科)
b、横生胚珠——胚珠生长时一侧快,一侧慢,珠柄在下,胚珠横列,合点与珠孔之间的直线约与珠柄成垂直(玄参科、茄科、锦葵科、毛茛科某些植物)
c、弯生胚珠——胚珠下半部的生长比较均匀,合点仍在下方,接近珠柄,胚珠上半部生长一侧快,一侧慢,快侧向慢侧弯曲,使珠心弯向珠柄,胚珠近肾形,珠柄、珠心、珠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十字花科、豆科、石竹科、茄科某些植物)
d、倒生胚珠——生长1侧快1侧慢,使向慢侧弯曲达180度,胚珠倒置,珠孔靠珠柄,合点拉向另一端,珠孔与合点的连线与珠柄大致平行。常见类型(大戟、百合、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