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中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3-05-18 17:26:11 浏览次数: 【字体: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分:4.0学分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线下32,线上16),实验课16学时

适用对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一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结合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无机化学》课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数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中药学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技能及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理论及复杂化合物的结构等基本理论;掌握溶液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具备从无机化学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化学基础。

(二) 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及相互换算的方法;

2、理解化学平衡原理;

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计算;熟悉缓冲作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了解各类盐的水解及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4、掌握溶度积概念和溶度积规则,熟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基本知识和计算;

5、熟悉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平衡、能斯特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6、熟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7、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8、掌握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命名,了解配合平衡及其移动;

9、了解一些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离子鉴定等有关知识。

(三) 能力目标

1、能够应用所学习的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平衡和元素的知识,理解、分析和解释一些基本化学现象。

2、能够应用所学习的基本结构理论理论、四大平衡和元素化学的知识,解决药物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解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3、实验环节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1)独立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2)掌握基本玻璃仪器、分析天平、离心机、真空泵等实验仪器的使用;

(3)根据实验要求,通过文献查阅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

(4)描述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找反应规律。

(5)培养学生从无机化学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素质目标

1、感受并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和化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环保观念;

3、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培养热爱化学,热爱本专业的学习态度,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学习化学的崇高志向。

5.通过化学家和药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是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少讲,但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并熟悉的内容;一般内容指教师可以不讲,但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学习并了解的内容。

章节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授课方式及

 

学时

 

0

 

绪论

 

1、教学内容:

 

(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无机化学在生活及医药学中的作用

 

(3)无机化学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学习目标:

 

(1)认识《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意义、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通过理解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纠正学生轻基础重专业的主观认识,培养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促进专业学习的认知思维,激发课程学习兴趣。(重点,思政点)

 

(3)通过观看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视频,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思政点)

 

线下

 

2学时

 

1

 

溶液

 

1、教学内容:

 

(1)溶液的浓度

 

(2)稀溶液的依数性

 

(3)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学习目标:

 

(1)熟记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数等浓度表达方式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进行不同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重点);

 

(3)熟记溶液依数性的本质(重点);

 

(4)能运用渗透压原理解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尊重知识、尊重生命、学以致用的情怀和精神。(思政点、难点);

 

(3)了解离子氛和离子强度概念。

 

线下4

 

2

 

化学平衡

 

1、教学内容:

 

(1)化学平衡

 

(2)标准平衡常数

 

(3)化学平衡的移动

 

2、学习目标:

 

(1)能正确写出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重点);

 

(2)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3)领悟化学平衡理论对药物生产的 指导作用(思政点)。

 

线上3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教学内容:

 

(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缓冲溶液

 

(4)盐类水解

 

(5)酸碱质子论

 

2、学习目标:

 

(1)熟练计算一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习题(重点、难点);

 

(2)能正确判断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

 

(3)分析缓冲溶液作用原理及影响缓冲容量因素(重点);

 

(4)正确计算缓冲溶液和单弱盐溶液的pH值(难点);

 

(5)利用缓冲溶液原理解释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提倡重视运动、均衡饮食、绿色出行的健康生活。(思政点、难点)

 

线下6

 

4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教学内容:

 

(1)溶度积和溶解度。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学习目标:

 

(1)熟记沉淀溶解平衡的溶度积规则(重点);

 

(2)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重点、难点)

 

(3)通过了解有毒重金属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规律、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思政点)。

 

翻转课堂线下3,线上3

 

5

 

氧化还原反应

 

1.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电极电势

 

(4)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及其应用

 

(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2、学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原电池表示法;

 

(2)正确运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电极电势(重点、难点);

 

(3)能运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以及反应平衡移动的方向(重点、难点);

 

(4)能正确求解和运用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线下6

 

6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1、教学内容:

 

(1)原子结构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4)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2、学习目标:

 

(1)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重点);

 

(2)运用排布原则正确书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重点、难点);

 

(3)了解元素周期系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线下3

 

7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4)分子间力及氢键

 

2、学习目标:

 

(1)熟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征;

 

(2)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简单分子的结构和空间构型(重点、难点);

 

(3)了解分子间力及氢键。

 

线下4

 

8

 

配合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稳定性

 

(3)配合平衡的移动

 

2、学习目标

 

(1)熟记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类型;(重点)

 

(2)能正确根据命名原则给配合物命名;

 

(2)能正确写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达式,并进行简单的平衡移动计算(难点)。

 

线下2

 

9

 

S区元素

 

掌握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线上3,线下3

 

10

 

p区元素

 

1、教学内容:

 

(1)卤族元素

 

(2)氧族元素

 

(3)氮族元素

 

(4)碳族元素

 

(5)硼族元素

 

(6)p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2、学习目标

 

(1)熟记卤素、卤化氢及重要卤化物的化学性质(重点);

 

(2)熟记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难点);

 

(3)认识硫化氢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

 

(4)认识金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4)认识浓硫酸的特性及硫代硫酸盐的性质;

 

(5)理解碳族、硼族主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难点)。

 

(6)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理解化学物的结构和功效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构-效”专业思维。(思政点)

 

11

 

d区元素

 

1、教学内容:

 

(1)d区元素的通性

 

(2)d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d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2、学习目标

 

(1)了解过渡元素一般性质;

 

(2)理解铬、锰、铁、钴、镍及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

 

(3)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理解化学物的结构和功效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构-效”专业思维。(思政点)

 

线上3,线下3

 

12

 

ds区元素

 

1、教学内容:

 

(1)ds区元素的通性

 

(2)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2、学习目标

 

(1)了解过渡元素一般性质;

 

(2)掌握铜、银、汞、锌、镉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重点)

 

(3)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理解化学物的结构和功效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构-效”专业思维。(思政点)

 

 

 

合计

 

 

 

48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程度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其明确学习方向,逐步适应学科课程的特点,最终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和形式

无机化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方案在每学期第一次上课时由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要求,无机化学课程成绩按照以下方法评定:

总评成绩=形成性评定成绩×40%+期考成绩(即终结性评定成绩)×60%(全部以百分制表示)。其中,按照学校的要求,只有当期考卷面成绩大于等于60分,总评成绩才按照以上方法计算;若少于60分,则卷面分即为总评成绩 。

(1)形成性评定成绩=过程学习成绩×50%+实验成绩×50%。其中过程学习成绩来自线上教学平台(学习通或雨课堂等)的综合评定,评定项目可选择:作业、提问、讨论、任务点完成情况、PBL分组任务、随堂练习、章节测试、签到等等,所选择的考核项目必须包括作业、讨论、任务点完成情况、PBL分组任务等重要的考核项目,总考核项目不得少于4项,每个考核项各占一定比例。

(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

①实验操作占实验成绩的30%:带教老师根据各专业的实验次数,以及每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等计算该项成绩。实验旷课记0分,实验课迟到适当扣分,结合实验报告一起记分。

②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70%:带教老师必须批改学生的每次实验报告,用A、A-、B+、B、B-、C+、C、D分别表示95、90、85、80、75、70、65、60分,根据实验次数计算平均分后即为实验成绩。不做实验或不交实验报告记为0分。学生实验报告要留下来存档。

(3)终结性评定成绩来自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闭卷形式。

(4)学期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所选考核方式,计算出本学期每位学生的总评成绩,即该学生的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5)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评定结果必须做到有据可依,并将形成性评定成绩及相关记录由教研室统一存档。

【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习题集 杨怀霞/吴培云  中国中医药出版,第五版

 

六、教学时数安排表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学时

 

前言

 

绪论

 

线下

 

2学时

 

第一章

 

溶液

 

线下4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线上3

 

第三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线下6

 

实验教学8

 

第四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翻转课堂线下3,线上3

 

实验教学4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线下6

 

实验教学4

 

第六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线下3

 

第七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线下4

 

第八章

 

配合化合物

 

线下2

 

第九章

 

S区元素

 

  线上3,线下3

 

第十章

 

p区元素

 

第十一章

 

d区元素

 

线上3,线下3

 

第十二章

 

ds区元素

 

第十三章

 

合计

 

    线下32,线上16,实验16  

 

总计 

 

                              64

 

                                                                       撰写人:黄宏妙        审稿人:戴航

                                                                                    无机物化教研室

                                                                          时间:2022-09-08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