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01-21 14:16:15 浏览次数: 【字体: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供二本的中药、药学、食品类等专业使用)

 

一、前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各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反应和应用的科学。其作用是研究作为药物的无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稳定性等。其任务主要为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以及药物分析、中药化学、药物化学、中药鉴定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无机化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药学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将系统和重点相结合,选定基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为学生自学内容;选择四大平衡(酸碱电离平衡、难容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配位平衡)、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等作为讲课和实验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启发式、直观教学等办法,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适当结合药学、中医方面的实际事例进行讲授,并能针对性地反映本门学科的现代发展和最新成果。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为68学时(40min / 学时),其中讲课44学时(含期末复习),网络(读书活动)7学时,实验17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化学发展史。

2.         了解药学发展与无机化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天然无机药物的研究。

3.         了解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容要点]

1.         化学发展史及知名人物。

2.         无机化学与天然药物学(无机化学简介、中药发展中的无机化学等)。

3.         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学生自学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学生自学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了解其类型。

2.         熟悉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容要点]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

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学生自学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溶液

[目的要求]

  1. 掌握溶液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2. 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定义和四个依数性的有关计算公式。
  3. 熟悉依数性的应用,尤其是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4. 了解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内容要点]

1.         溶液的各种浓度表示方法。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定义,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

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学生自学)。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学生自学)

第六章  化学平衡  (学生自学)

第七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目的要求]

  1.  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2. 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熟悉缓冲溶液的作用及有关计算。
  3. 了解酸碱质子论和电子论。

[内容要点]

1.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缓冲溶液的作用及有关计算、配制。

3.         各类盐的水解及有关计算。

4.         酸碱质子论与电子论。

[授课时数7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和基本操作训练(1学时)。

实验三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3学时)。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4学时)。

 

第八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计划48学时的讲授)

[目的要求]

  1. 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以及溶度积规则。
  2. 掌握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综合计算。
  3.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4. 熟悉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内容要点]

1.         溶度积和溶解度。

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实验五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5学时)。

实验六  药用氯化钠的性质及杂质检查(4学时)。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要求]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氧化值的概念。
  2. 掌握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3. 熟悉原电池的概念和书写方法以及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
  4. 掌握能斯特方程的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意义。
  5. 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内容要点]

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值的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         电极电势的概念、计算、应用。

[授课时数7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实验四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4学时)。

 

第十章  配合平衡

[目的要求]

  1. 掌握配合平衡、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基本计算。
  2. 熟悉配合平衡与溶液的酸度、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及计算。
  3. 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以及配合物在化学、医药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2.       配合平衡的移动。

3.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授课时数5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s区元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s区元素的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 掌握s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p区元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p区各族元素的通性、元素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 掌握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熟悉p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的通性。

2.        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  d区元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d区元素的通性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 掌握Cr、Mn、Fe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d区元素的通性。

2.       d区元素(Cr、Mn、Fe、Co、Ni)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d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实验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4学时)。

 

第十四章  ds区元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ds区元素的通性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2. 掌握Cu、Ag、Hg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ds区元素的通性。

2.       ds区元素(Cu、Ag、Hg)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部分  拓展内容第十五、六、七、八章,学生自学)

习题课与期末总复习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面授与讨论(使用多媒体教学)。

—— 完 ——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