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供二本的中药、药学、食品类等专业使用)
一、前 言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各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反应和应用的科学。其作用是研究作为药物的无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稳定性等。其任务主要为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以及药物分析、中药化学、药物化学、中药鉴定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和实践基础。
无机化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药学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将系统和重点相结合,选定基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为学生自学内容;选择四大平衡(酸碱电离平衡、难容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配位平衡)、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等作为讲课和实验的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启发式、直观教学等办法,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适当结合药学、中医方面的实际事例进行讲授,并能针对性地反映本门学科的现代发展和最新成果。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为68学时(40min / 学时),其中讲课44学时(含期末复习),网络(读书活动)7学时,实验17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化学发展史。
2. 了解药学发展与无机化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天然无机药物的研究。
3. 了解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容要点]
1. 化学发展史及知名人物。
2. 无机化学与天然药物学(无机化学简介、中药发展中的无机化学等)。
3. 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学生自学)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学生自学)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了解其类型。
2. 熟悉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容要点]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
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学生自学)。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溶液
[目的要求]
- 掌握溶液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 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定义和四个依数性的有关计算公式。
- 熟悉依数性的应用,尤其是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 了解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以及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内容要点]
1. 溶液的各种浓度表示方法。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定义,蒸气压、沸点、凝固点、渗透压)。
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学生自学)。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学生自学)
第六章 化学平衡 (学生自学)
第七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目的要求]
- 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 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的概念,熟悉缓冲溶液的作用及有关计算。
- 了解酸碱质子论和电子论。
[内容要点]
1.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缓冲溶液的作用及有关计算、配制。
3. 各类盐的水解及有关计算。
4. 酸碱质子论与电子论。
[授课时数] 7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 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和基本操作训练(1学时)。
实验三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3学时)。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4学时)。
第八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计划48学时的讲授)
[目的要求]
- 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以及溶度积规则。
- 掌握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综合计算。
-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 熟悉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内容要点]
1. 溶度积和溶解度。
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 实验五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5学时)。
实验六 药用氯化钠的性质及杂质检查(4学时)。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要求]
-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氧化值的概念。
- 掌握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 熟悉原电池的概念和书写方法以及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
- 掌握能斯特方程的计算、电极电势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意义。
- 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内容要点]
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值的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 电极电势的概念、计算、应用。
[授课时数] 7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 实验四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4学时)。
第十章 配合平衡
[目的要求]
- 掌握配合平衡、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基本计算。
- 熟悉配合平衡与溶液的酸度、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及计算。
- 了解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以及配合物在化学、医药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2. 配合平衡的移动。
3.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授课时数] 5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s区元素
[目的要求]
- 了解s区元素的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 掌握s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p区元素
[目的要求]
- 了解p区各族元素的通性、元素性质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 掌握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熟悉p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的通性。
2. 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 d区元素
[目的要求]
- 了解d区元素的通性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 掌握Cr、Mn、Fe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d区元素的通性。
2. d区元素(Cr、Mn、Fe、Co、Ni)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d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 实验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4学时)。
第十四章 ds区元素
[目的要求]
- 了解ds区元素的通性与其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 掌握Cu、Ag、Hg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内容要点]
1. ds区元素的通性。
2. ds区元素(Cu、Ag、Hg)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实践(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四部分 拓展内容(第十五、六、七、八章,学生自学)
习题课与期末总复习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面授与讨论(使用多媒体教学)。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