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指导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
前 言
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完成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药学类基础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测试手段,熟悉有关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巩固、加深、验证和补充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更深入和更全面地理解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中药学、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必要的实验基础。本教研室依据《物理化学》实验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编写了本实验指导,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等项目,同时后附思考题,以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理解。
实验学时:20学时(40min / 学时)。
实验一 三组分液—液体系相图的绘制
(验证性实验,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熟悉相律及用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三组分相图的方法。
2. 用溶解度法绘制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相图。
【实验原理】
1.如图,常温常压下向N滴入蒸馏水至e1,
体系由清变浑得到一个终点e1,向e1加入一定量
的醋酸使溶液澄清,再用水滴定至浑,如此可得到
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终点e1、e2、O、f2、f1等,
连结这些终点即可画出溶解度曲线EOF。
2.配制共轭溶液(如d1),分析两相
中各自醋酸的含量,在溶解度曲线
上作出每相的组成点e1和f1,其连线即为结线e1f1。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仪器:带塞干洁锥形瓶100ml和25ml各2个,吸量管2ml和1ml各1支,150ml锥形瓶2个,酸式和碱式滴定管各1支,公用吸量管10ml和1ml各2支。
2.试剂:无水苯,冰醋酸,蒸馏水,NaOH溶液(0.5mol.L-1),酚酞指示剂。
【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溶解度曲线的测定:取一只100ml带塞锥形瓶,用吸量管量入10ml苯,从酸式滴定管放入4ml醋酸,碱式滴定管装蒸馏水滴入至浑为终点,记录于下表1-1;依次加5、8、8ml醋酸滴至终点。最后再加10ml苯配制d1体系,盖好5min摇一次,30min后静置用来测结线e1f1。
另取一只100ml带塞锥形瓶,加入1ml苯和2ml醋酸,用蒸馏水滴至终点;依次再加1、1、1、1、2ml醋酸分别滴至终点并记录于下表1-1。
2.结线的测定:称两个25ml带塞瓶,待d1二层液体分清,吸上层液2ml、下层液1ml分别装入,再称;分别洗入150ml锥形瓶中,加酚酞2滴,用NaOH滴定醋酸的含量,记录于下表1-2。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1.溶解度曲线测定的数据如表1-1:
表1-1:实验室温___________℃,大气压_____________Pa,
密度:HAc(1.05g.mL-1),C6H6(0.88g.mL-1),H2O(1.00g.mL-1)
编号 |
HAc |
C6H6 |
H2O |
总重量(g) |
重量百分含量 |
|||||
V(mL) |
m(g) |
V(mL) |
m(g) |
V(mL) |
m(g) |
HAc |
C6H6 |
H2O |
||
1 |
4.00 |
|
10.00 |
|
|
|
|
|
|
|
2 |
9.00 |
|
10.00 |
|
|
|
|
|
|
|
3 |
17.00 |
|
10.00 |
|
|
|
|
|
|
|
4 |
25.00 |
|
10.00 |
|
|
|
|
|
|
|
5 |
2.00 |
|
1.00 |
|
|
|
|
|
|
|
6 |
3.00 |
|
1.00 |
|
|
|
|
|
|
|
7 |
4.00 |
|
1.00 |
|
|
|
|
|
|
|
8 |
5.00 |
|
1.00 |
|
|
|
|
|
|
|
9 |
6.00 |
|
1.00 |
|
|
|
|
|
|
|
10 |
8.00 |
|
1.00 |
|
|
|
|
|
|
|
d1 |
25.00 |
|
20.00 |
|
|
|
|
|
|
|
2.结线的测定数据如表1-2:
表1-2:NaOH浓度__________ mol.mL-1
|
液体重(g) |
NaOH(mL) |
含HAc(g) |
HAc(%) |
|
d1 |
上层 |
|
|
|
|
下层 |
|
|
|
|
3.根据表1-1、1-2作出相图。
【注意事项】
1.所用带塞锥形瓶(100ml、25ml)一定要干洁。
2.滴入蒸馏水时一定要慢,滴入一滴振摇溶完后再滴入第二滴。
【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
2.重点计算好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图。
3.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滴定过程中,若某次滴水量超过终点而读数不准,是否要立刻倒掉溶液重新做实验?
实验二 蔗糖转化速度常数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测定蔗糖的转化速度常数和半衰期,并验证其为一级反应。
2. 掌握旋光计的一般原理和使用方法。
3.了解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是个二级反应。因为水大量其浓度看作恒定,故为假一级反应:
,, t1/2==
对旋光仪:α=KC ,推导得 ,对t作图得直线,故 - k = 直线的斜率,半衰期 t1/2 = 0.693 / k 。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仪器:旋光仪1台,超级恒温水浴1套,100ml带塞干洁锥形瓶1个,25ml移液管1支,50ml量筒1个,秒表1只。
2.试剂:蔗糖溶液(10g蔗糖加50ml蒸馏水),HCl溶液(2.0mol.L-1)。
【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用蒸馏水练习旋光仪的使用并校正仪器的零点:测三次α水计算平均值。
2.蔗糖转化反应过程旋光度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25ml蔗糖溶液于100ml带塞锥形瓶中,用量筒量取2.0mol·L-1HCl溶液25ml,将盐酸迅速倾入蔗糖溶液中(倒入一半即开始记时),摇匀。迅速用少量反应液荡洗样品管两次,装好管,距反应开始5、10、15、20、25、30、40、50、60min各测一次旋光度,记录于下表。
3.α∞的测量:将剩余的反应液盖好(在磨口处垫纸片),置于50-60℃水浴加热50分钟,冷却后测三次α∞取平均值。实验结束,洗干净样品管、擦干旋光仪等。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1.蒸馏水校正仪器的零点数据如表:
顺次 |
1 |
2 |
3 |
平均 |
|
α水 |
左读数 |
|
|
|
|
右读数 |
|
|
|
2.蔗糖转化反应过程旋光度的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温度:_________ , α∞=___________
时间t(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40 |
50 |
60 |
|
αt |
左读数 |
|
|
|
|
|
|
|
|
|
右读数 |
|
|
|
|
|
|
|
|
|
|
平均 |
|
|
|
|
|
|
|
|
|
|
ln(αt-α∞) |
|
|
|
|
|
|
|
|
|
3.以ln(αt-α∞)对t作图,并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和半衰期t1/2。
【注意事项】
1.一定在学会使用旋光仪以后才能把蔗糖溶液与盐酸混合反应。
2.记录时间要与找到旋光仪平衡点的读数准确对应。
【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计算好实验结果。
2.作图只能用电脑或坐标纸。
3.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1.在蔗糖水解的过程中,所测得的旋光度是否需要零点校正?为什么?
2.混合溶液时,若把蔗糖溶液倒入盐酸溶液行吗?为什么?
实验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的反应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2. 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3. 掌握电导率仪的一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CH3COOC2H5 + Na+ + OH- == CH3COO- + Na+ + C2H5OH为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为:
,积分得 。
用电导法测定时: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即反应开始、某时刻t和终了时溶液的电导率分别为 L0 = A1·a 、 L∞ = A2·a、 Lt = A1·(a-x)+ A2·x
解得 ,代入得,
以Lt 对(L0 -Lt)/ t作图,则1 / (k·a) =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改变实验温度测定另一个反应速率常数k2,由阿累尼乌斯公式即求得反应活化能。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仪器:电导率仪1台,恒温水浴1套,磁力搅拌器1台,100ml带塞干洁锥形瓶1个,1ml注射器1支,秒表1只。
2.试剂:乙酸乙酯(取0.1ml配成100ml溶液得浓度为0.01mol.L-1),NaOH溶液(0.01mol.L-1)。
【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校准电导率仪:
①开电导率仪预热15min,调“温度”钮为实验温度(如室温);
②打开“校准”开关并旋“校准”钮使显示100.0(×10)μs/cm;
③接着逆时针往回旋“校准”钮使显示“电极常数×100(×10)”值后返回“测量”状态。
2.L0的测定:在干洁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搅拌磁子,量入100ml0.01 mol.L-1的NaOH,插入电极测其L0值三次,取平均值记录于下表。
3.Lt的测定:取出电极,将锥形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用注射器量0.1ml乙酸乙酯迅速注入并记录时间作为反应起点,再搅拌1min后停止,插入电极于反应开始第5、10、15、20、25、30、40、50、60min时各测一次Lt记录于下表。测定完毕洗干净电极、搅拌磁子等。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1.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温度T =_______℃,电导池常数 =___________,a =__0.01__mol/L,L0=_______s/m.
时间 t (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40 |
50 |
60 |
Lt (s·m-1) |
|
|
|
|
|
|
|
|
|
(L0 - Lt) / t |
|
|
|
|
|
|
|
|
|
2.以Lt 对(L0 -Lt)/ t作图,并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
【注意事项】
1.搅拌时一定要拿出电极。
2.记录反应时间与读数要准确对应。
【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计算好实验结果。
2.作图只能用电脑或坐标纸。
3.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1.若乙酸乙酯注入NaOH溶液后两者初浓度不等能如此计算吗?为什么?
2.在皂化过程中电导为什么会有变化?是哪些离子发生导电作用?
实验四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综合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及其与吸附的关系。
3. 掌握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
1.溶液的表面吸附作用:定温下 ,
在~c曲线上任选一点i作切线,该切线的斜率
(b –σi)/(0- Ci )=(d/dci)T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根据(Laplace)公式
;同一支毛细管△p max,1/ △p max,2=σ1/σ2,故
σ2= =K×△p max,2(K=σ1/△p max,1叫仪器常数,用蒸馏水测出)。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仪器: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套,恒温水浴1套,100ml带塞干洁锥形瓶6个,酸、碱滴定管各1支,50ml量筒1个,200ml烧杯1个,洗耳球1个。
2.试剂:无水酒精(99.7%)。
【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安装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装置。
2.配制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取6个带塞干洁锥形瓶按下表用滴定管装入溶液。
3.用蒸馏水测定仪器的毛细管常数:接好装置,调节蒸馏水面与毛细管口刚好相切;按压力计“单位”至mmH2O柱、通大气“采零”;打开抽气瓶活塞相隔5~10秒出现一个气泡时读数,“采零”后再测一次取平均值。
4.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用待测液清洗样品管和毛细管,由稀到浓依次测量。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1.仪器(毛细管)常数测定:K=σ水/△p max,水 (27℃σ水=0.0717N/m)
2.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如下表: 大气压: ____ Pa ;实验温度: ____ ℃
乙醇浓度(%) |
5% |
10% |
15% |
20% |
30% |
50% |
乙醇用量(ml) |
4.43 |
8.86 |
13.29 |
17.22 |
26.58 |
44.30 |
蒸馏水(ml) |
66.5 |
63.0 |
59.5 |
56.0 |
49.0 |
35.0 |
△p max(mmH2O) |
|
|
|
|
|
|
σ(N/m) |
|
|
|
|
|
|
3.作出~c曲线图,并用镜面法作出浓度为20%处的切线。
4.求出20%溶液的表面活度和吸附量Γ:=?,Γ=?
【注意事项】
1.样品管和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
2.测量时,毛细管末端不能悬空或插入溶液内部。
3.要控制好气泡的生成速度。
【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计算好实验结果。
2.作~c曲线图只能用电脑或坐标纸。
3.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在测量中,如果抽气速度过快,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实验五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验证性实验,4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劳因特立希吸附等温式。
2. 作出吸附等温线,求出弗劳因特立希吸附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3.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特点。
【实验原理】
定温下,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取对数得
,以 对作图得直线, = 斜率,= 截距。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仪器:150ml带塞干洁锥形瓶6个,150ml锥形瓶3个,长颈漏斗3个,酸、碱滴定管各1支,恒温振荡器1套,台秤1台,5、10、 25ml移液管各1~3支,50ml量筒1个,滤纸若干。
2.试剂:粉末活性炭,HAc溶液(约0.4mol.L-1),0.1 mol.L-1NaOH,酚酞指示剂。
【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将6个干洁的具塞锥形瓶编号,并各称入2.0克粉末活性炭(用称量纸称);
2.用滴定管按下表分别加入约0.4 mol.L-1醋酸和蒸馏水;
3.盖上塞子均摇荡1小时(若振荡器不够则手工振摇,或用电磁搅拌器搅拌);
4.过滤去掉活性炭,用少量初滤液(约10ml)分两次洗涤接收瓶后收集续滤液;
5.从各号滤液中按下表平衡取样量取样,加2滴酚酞后用0.1 mol.L-1NaOH各滴定两次,碱量取平均值记入下表。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1.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___ ℃,原HAc= __ __ , NaOH= __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原HAc(ml) |
80.00 |
40.00 |
20.00 |
12.00 |
6.40 |
3.20 |
蒸馏水(ml) |
0.00 |
40.00 |
60.00 |
68.00 |
73.60 |
76.80 |
HAc初C0(mol/L) |
|
|
|
|
|
|
活性炭m(g) |
|
|
|
|
|
|
平衡取样V(ml) |
5.00 |
10.00 |
10.00 |
25.00 |
25.00 |
25.00 |
Na0H用量(ml) |
|
|
|
|
|
|
HAc平衡C(mol/L) |
|
|
|
|
|
|
|
|
|
|
|
|
|
lg C |
|
|
|
|
|
|
|
|
|
|
|
|
|
(注意:吸附量 ,V = 80ml)
2.绘制对C的吸附等温线图。
3.以对作图,并求出n和k如下:斜率=? 截距=?, n=? k=?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加塞瓶盖,以防醋酸挥发。
2.滤渣活性炭和滤纸不能丢入水槽,以免堵塞。
【实验报告】
1.写出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计算好实验结果。
2.作图只能用电脑或坐标纸。
3.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在过滤分离活性炭时,为什么要弃去最初的一小部分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