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2110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48,理论36,实验12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基础;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各分流)专业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从事临床各科医疗工作的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选取一些与医学结合密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系统讲解,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他们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和科学实验准备必要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开设物理学实验,其一是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次物理学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物体的弹性,流体的运动、液体的表面现象、振动.波动和声、静电场和生物电现象、直流电、电磁现象、量子物理学知识、原子核和放射性、X射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医学和物理学的相关发展历史,对物理学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应当作比较广泛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随着医学的发展,物理学与医学关系越来越密切,物理学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改变学生物理无用论的心理。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通过介绍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使学生对医学物理学有一个基本的
认识。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物理学和医学的联系
第一章 物质的弹性
【目的要求】
1.掌握应力与应变
2.掌握弹性模量
3.熟悉粘弹性物质的特性
4.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教学内容】
1.张应力与张应变,切应力与切应变
2.物体的弹性与范性,弹性模量
3.粘弹性物质
4.骨骼的力学性质
5.肌肉的力学性质
第二章 流体的运动
【目的要求】
1.熟悉理想流体稳定流动和连续性原理的意义
2.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3.熟悉粘度的意义
4.了解泊肃叶定律和斯托克定律
5.了解血液的流动
6.熟悉液体稳定流动
【教学内容】
1.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2.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空吸作用、小孔流速
3.实际流体的流动
4.泊肃叶定律
5.斯托克斯定律
第三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目的要求】
1.掌握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产生的原因
2.掌握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公式
3.了解肺泡中的压强、气体栓塞现象以及毛细现象
【教学内容】
1.液体的表面张力及表面能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
3.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
4.表面活性物质与表面吸附
第四章 振动.波动和声
【目的要求】
1.熟悉有关描述简谐振动及简谐波的物理量
2.掌握简谐振动方程及波动方程
3.了解惠更斯原理,掌握波的干涉
4.掌握声波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
1.简谐振动及其合成
2.波动及其波的干涉
3.声波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五章 静电场和生物电现象
【目的要求】
1.了解电势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偶极子和电偶层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势分布
2.掌握心电图波形形成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生物膜电位和生物电
【教学内容】
1.电偶极子
2.电偶层
3.心电图
4.生物膜电位
第六章 直流电
【目的要求】
1.掌握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电流 欧姆定律
2.基尔霍夫定律
第七章 电磁现象
【目的要求】
1.掌握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
2.熟悉洛伦兹力、安培力、磁矩、磁力矩的计算
【教学内容】
1.磁感应强度
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3.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第十章 量子物理学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辐射定律,熟悉普朗克量子假设
2.了解光电效应
3.了解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掌握原子能级
【教学内容】
1.热辐射
2.光电效应
3.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4.原子光谱
第十一章 原子核和放射性
【目的要求】
1.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2.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3.了解核衰变的类型
4.掌握核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
【教学内容】
1.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
2.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规律
3.核衰变的类型
4.核辐射剂量和辐射防护
第十二章 X射线
【目的要求】
1.熟悉X射线的基本性质
2.掌握X射线的衰减规律
3.了解X射线的医学应用
【教学内容】
1.X射线的基本性质
2.X射线的硬度和强度
3.X射线的衰减规律
4.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物体的弹性
重点:应力与应变、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难点:应力应变曲线
2.液体的流动
重点: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原理
难点: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泊肃叶定律的推导
3.液体的表面现象
重点: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物理含义;毛细现象
难点:表面张力的相关概念
4.振动.波动和声
重点: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的干涉
难点:振动的合成;波的能量;声波的相关物理量
5.静电场和生物电现象
重点:电场强度;电势;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难点:电介质及其结构
6.直流电
重点: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用基尔霍夫定律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7.电磁现象
重点:洛伦兹力公式;磁矩、磁力矩的物理意义
难点:磁矩、磁力矩的物理意义;安培力的本质
10.量子物理学知识
重点: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规律的推导
11.原子核和放射性
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和应用; 射线辐射剂量的含义
难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12.X射线
重点: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 X射线的连续谱和标识谱
难点:X射线的连续谱和标识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为:教学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理论教学为大班集中授课和部分教学内容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做到先预习、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和认真做好思考题。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予学生比较系统的物理学知识,实验教学采用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绪论 |
医用物理学介绍 |
0.5学时 |
第一章 |
物质的弹性 |
3 |
第二章 |
液体的流动 |
4 |
第三章 |
液体的表面现象 |
3 |
第四章 |
振动.波动和声 |
5 |
第五章 |
静电场 |
5 |
第六章 |
直流电 |
3 |
第七章 |
电磁现象 |
3.5 |
第十章 |
量子物理学知识 |
3 |
第十一章 |
原子核和放射性 |
3 |
第十二章 |
X射线 |
3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考试成绩评定:形成性评价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居中,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1.教材:所用教材《医用物理学》,杨华元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2.参考资料:《物理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章新友主编
撰写人: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