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源和王庆博两位同志参加“健康中国—2017(秦皇岛)运动康复大会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运动康复”逐渐也进入大众视野。10月20-22日,健康中国——2017(秦皇岛)运动康复大会在北戴河举办。
李荣源主任和教研室副主任王庆博老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与专家和参会代表们就运动康复专业建设进行了交流,李荣源主任亲自体验了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王庆博老师到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运动康复大会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国际交流和管理中心指导;创新驱动教育科技研究院(IRIET)、中国高校体育网(CUSN)主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中体启航(北京)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健行者运动康复共同承办;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会议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处方中心主任王正珍教授,天津体育学院廖鹏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庆合教授等领域内专家,进行了体医结合、学科建设主题讲座,邀请运动康复设备制造商、运动康复创业者进行了展示和分享。
会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处方中心主任王正珍教授王正珍做了《运动是良医:从普惠到运动处方》、《糖尿病人如何运动》主题演讲:体力活动减少和体育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是导致慢性病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证实,体力活动是减少慢性病最有效的策略,在预防、延缓、逆转和治疗慢性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将体力活动不足的人口减少10%或25%,可减少53.3万或130万人死亡。
天津体育学院博士、副教授廖鹏在他所做的《康复运动的量效关系—运动康复专业的待开垦领域》中认为,疾病亚群应当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动模式,应分析各种运动的药理参数、剧烈运动的剂量反应曲线、不同人群各种运动的损伤发生率、起始运动量与递增幅度等,了解运动并发症的类型及病因,实行运动量的标准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陈庆合教授在《基于能力本位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演讲中,分析了美国和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上的迥异之处,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是对知识本位教育模式的超越,要求专业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培养目标以业界为主体制定,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考核评价注重行业主导和学生应用能力表现。
本次会议还设有圆桌论坛、优秀成果展示等环节。圆桌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运动之好和运动之“坏”话题进行了头脑“碰撞”。来自天津、北京、广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西、湖北、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市的专家们还举行了圆桌论坛,围绕“运动康复”,就现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荣源主任体验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王庆博老师到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会场合影
王正珍教授主题报告
廖鹏博士主题报告
陈庆合教授主题报告
大会合影